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沈达顺专利>正文

一种单开双开可切换的锁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334411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9 14:25
一种单开双开可切换的锁体,包括锁舌、壳体、联动板、内凸轮和外凸轮,锁舌在外力作用下可相对壳体移动完成上锁和解锁过程;壳体内可直接或间接安装、定位或限位其他零部件,内凸轮和外凸轮以可相对壳体转动的方式固定在壳体上,内凸轮和外凸轮设有可与把手传动的结构或直接和把手固定到一起使得转动内把手或外把手可以转动相应的内凸轮或外凸轮。这样设计可以在机械锁上实现功能切换,可以从两侧把手开锁切换到单侧把手开锁,可以从内把手开锁切换到外把手开锁,可以在很多领域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锁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单开双开可切换的锁体


技术介绍

1、现有的机械锁开锁方式一般都是固定不变的,特别是通过把手开锁的锁体,如果设计为双开结构,那么内部和外部始终都是可以解锁的,如果是单开结构一般只有内侧的把手可以开门解锁,外侧一般都是固定死的不能转动也就无法解锁开门。

2、现有的电子锁一般外把手常规状态也是不能开门解锁的,如果切换到可以开锁的状态需要通过将电能转化为运动的机械能来实现状态的切换,如此成本较高,在断电情况下也会失效,也就是没有电无法开锁,或者使用钥匙开锁比较麻烦。

3、很多房间的内门常规状态一般不需要上锁,既内外双开比较方便使用,但家里来了外人,或者房间内的人需要一些私人空间,这个时候一般不希望外部的人随意进入,但避免一些小孩子把自己关在房间出现意外,又最好不要使用只能在内部打开的闩锁,这个时候需要兼容外部钥匙打开的方式,目前市面上基本没有能够实现以上功能的机械锁,电子锁虽然能够实现很多功能但成本较高一般不在房间内门使用,所以设计一款低成本的内外双开且可切换的机械锁具有很大的市场。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技术的目的是在机械锁或磁吸机械锁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和优化设计一种单开双开可切换的锁体。

2、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单开双开可切换的锁体,包括锁舌、壳体、联动板、内凸轮和外凸轮,锁舌在外力作用下可相对壳体移动完成上锁和解锁过程;壳体内可直接或间接安装、定位或限位其他零部件,内凸轮和外凸轮以可相对壳体转动的方式固定在壳体上,内凸轮和外凸轮设有可与把手传动的结构或直接和把手固定到一起使得转动内把手或外把手可以转动相应的内凸轮或外凸轮;联动板可在轨道上相对壳体移动,联动板相对壳体至少设置三个位置分别为双开位置、单开位置和解锁位置且双开位置位于单开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联动板从双开位置移动到解锁位置时联动板上一位置直接或间接与锁舌接触或联动使得锁舌在联动板作用下缩回完成解锁,内凸轮和外凸轮的外轮廓上都至少设有一个突出部位使得内凸轮和外凸轮相对壳体转动时突出部位可与处于双开位置的联动板上的第一突出部作用推动联动板从双开位置移动到解锁位置;当联动板处于单开位置时联动板上的第一突出部相对外凸轮和内凸轮发生移动改变彼此间的距离使得非开锁一侧的外凸轮转动到任意位置外凸轮上的突出部位与联动板上的第一突出部都不发生接触,但联动板处于单开位置时开锁一侧的内凸轮向解锁方向转动时内凸轮上的突出部位与联动板上的第二突出块接触可推动联动板移动到双开位置,此时进一步转动内凸轮可将联动板移动到解锁位置并间接作用在锁舌上使得锁舌解锁,内凸轮或外凸轮设有复位杆,复位杆从凸轮的转轴向外延伸形成可跟随凸轮转动直接或间接驱动联动板向与解锁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把手直接固定在凸轮上设计比较简单,可以直接通过把手转动凸轮,通过凸轮控制联动板移动,联动板移动到解锁位置可实现解锁,移动到单开位置只有一侧凸轮可以解锁,在双开位置两侧凸轮都可以解锁。

3、进一步地,联动板上设有可与锁舌作用的顶块且锁舌上设有相应作用的位置,联动板在单开位置到双开位置移动时顶块与锁舌不发生接触但联动板从双开位置移动到解锁位置时顶块可推动锁舌解锁。这样直接通过联动板控制锁舌结构简单成本低,联动板移动方向可以与锁舌移动方向平行,如此可实现简单的直接传动。

4、进一步地,壳体上以可转动方式固定有联合转件,联合转件设有转动轴并从转动轴延伸出输入臂和输出臂且输入臂长度小于输出臂长度,联动板从单开位置移动到双开位置过程中联动板与联合转件不发生接触,联动板从双开位置移动到解锁位置过程中联动板与联合转件的输入臂作用可推动联合转件转动使得输出臂与锁舌接触推动锁舌解锁。如此设计有杠杆放大的作用可以在联动板有较小的位移情况下推动锁舌移动较大的距离。

5、进一步地,联动板上的第二突出块可相对联动板在前后方向上移动,内凸轮和外凸轮位于相同的转动轴上且转动轴与前后方向的直线平行,第二突出块向后移动时位于后方的内凸轮转动时内凸轮的突出部位可与第二突出块接触推动第二突出块移动间接移动联动板但位于前方的外凸轮转动任意角度突出部位不与第二突出块接触,第二突出块向前移动时位于后方的内凸轮转动任意角度突出部位不与第二突出块接触但位于前方的外凸轮转动时外凸轮的突出部位可与第二突出块接触推动第二突出块移动间接移动联动板,联动板与第二突出块之间设有定位结构使得第二突出块相对联动板移动到卡止位置时可以确保在外力小于一定值时第二突出块不相对联动板移动。这样通过移动第二突出块可以实现内凸轮和外凸轮的功能切换,也就是内把手和外把手的开锁功能,可以确保一侧不需要任何条件直接通过把手快速开锁,也就可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的逃生功能。

6、进一步地,锁舌可在弹簧或磁力作用下完成上锁动作并依靠联动板或联合转件解锁。磁吸结构比较简单实用,弹簧结构则需要把锁舌设计一个斜面来辅助上锁。

7、进一步地,内凸轮和外凸轮设计为轴对称形状使得内凸轮和外凸轮可替换使用,内凸轮和外凸轮都设有复位杆,复位杆与弹性结构作用使得内凸轮或外凸轮在外力作用下发生转动可使得弹性结构发生形变并在去除外力后内凸轮或外凸轮转动到初始位置,内凸轮和外凸轮同轴设有转片,转片与内凸轮和外凸轮独立转动相互之间没有影响,转片可受钥匙驱动发生转动,转片转动可驱动联动板在单开位置、双开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移动。对称设计可以让内凸轮和外凸轮使用相同的零部件降低生产设计成本,转片可以实现普通钥匙解锁功能,如此可以应对不同使用场景。

8、进一步地,壳体前后两侧各设有两个弧形通孔或弧形滑槽,弧形通孔或弧形滑槽圆弧的圆心位于内凸轮和外凸轮的转轴上,弹性结构包括弧形壳、压缩弹簧和弧形块,压缩弹簧和弧形块可安装到弧形壳内且弧形块可在弧形壳内的弧形槽移动并挤压压缩弹簧,弧形壳和弧形块前后都设有凸块可安装到壳体的弧形通孔或弧形滑槽内使得弧形壳和弧形块可沿弧形通孔或弧形滑槽弧线移动,复位杆可安装到弧形壳和弧形块之间使得凸轮往上锁方向转动时可推动弧线壳移动并间接推动联动板向上锁方向移动且弧形块不发生移动但压缩弹簧被挤压,凸轮往解锁方向转动时弧线壳不发生移动弧形块移动并挤压压缩弹簧。这样可以确保无论把手正转还是反转在去除外力后都会在弹性结构作用下回到初始位置,由于需要正反转,且需要提供一侧的结构去推动联动板,所以至少一侧结构需要可以跟随凸轮转动,单侧转动会出现受力不平衡现象,对称设计可以使得两侧受力相同,所以两侧的结构都需要滑动或转动可以在受力上实现对称性,这样有很好的使用体验,不会出现一侧转动很轻松一侧转动很吃力的现象。

9、进一步地,壳体上设有可通过钥匙驱动的锁轮,锁轮上设有传动臂,锁轮顺时针转动可通过传动臂直接或间接驱动联动板往解锁方向移动,锁轮逆时针转动可通过传动臂直接或间接驱动联动板往上锁方向移动。这样可以在不同位置设计钥匙孔实现不同的开锁方式,可以和很多功能进一步融合,比如拓展为电子锁等功能。

10、进一步地,联动板上设有复位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单开双开可切换的锁体,包括锁舌、壳体、联动板、内凸轮和外凸轮,所述锁舌在外力作用下可相对壳体移动完成上锁和解锁过程;所述壳体内可直接或间接安装、定位或限位其他零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凸轮和外凸轮以可相对壳体转动的方式固定在壳体上,所述内凸轮和外凸轮设有可与把手传动的结构或直接和把手固定到一起使得转动内把手或外把手可以转动相应的内凸轮或外凸轮;所述联动板可在轨道上相对壳体移动,所述联动板相对壳体至少设置三个位置分别为双开位置、单开位置和解锁位置且双开位置位于单开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所述联动板从双开位置移动到解锁位置时所述联动板上一位置直接或间接与锁舌接触或联动使得锁舌在联动板作用下缩回完成解锁,所述内凸轮和外凸轮的外轮廓上都至少设有一个突出部位使得内凸轮和外凸轮相对壳体转动时突出部位可与处于双开位置的联动板上的第一突出部作用推动联动板从双开位置移动到解锁位置;当联动板处于单开位置时联动板上的第一突出部相对外凸轮和内凸轮发生移动改变彼此间的距离使得非开锁一侧的外凸轮转动到任意位置外凸轮上的突出部位与联动板上的第一突出部都不发生接触,但联动板处于单开位置时开锁一侧的内凸轮向解锁方向转动时内凸轮上的突出部位与联动板上的第二突出块接触可推动联动板移动到双开位置,此时进一步转动内凸轮可将联动板移动到解锁位置并间接作用在锁舌上使得锁舌解锁,所述内凸轮或外凸轮设有复位杆,所述复位杆从凸轮的转轴向外延伸形成可跟随凸轮转动直接或间接驱动联动板向与解锁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开双开可切换的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板上设有可与锁舌作用的顶块且锁舌上设有相应作用的位置,所述联动板在单开位置到双开位置移动时顶块与锁舌不发生接触但联动板从双开位置移动到解锁位置时顶块可推动锁舌解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开双开可切换的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以可转动方式固定有联合转件,所述联合转件设有转动轴并从转动轴延伸出输入臂和输出臂且输入臂长度小于输出臂长度,所述联动板从单开位置移动到双开位置过程中联动板与联合转件不发生接触,所述联动板从双开位置移动到解锁位置过程中联动板与联合转件的输入臂作用可推动联合转件转动使得输出臂与锁舌接触推动锁舌解锁。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单开双开可切换的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板上的第二突出块可相对联动板在前后方向上移动,所述内凸轮和外凸轮位于相同的转动轴上且转动轴与前后方向的直线平行,所述第二突出块向后移动时位于后方的内凸轮转动时内凸轮的突出部位可与第二突出块接触推动第二突出块移动间接移动联动板但位于前方的外凸轮转动任意角度突出部位不与第二突出块接触,所述第二突出块向前移动时位于后方的内凸轮转动任意角度突出部位不与第二突出块接触但位于前方的外凸轮转动时外凸轮的突出部位可与第二突出块接触推动第二突出块移动间接移动联动板,所述联动板与第二突出块之间设有定位结构使得第二突出块相对联动板移动到卡止位置时可以确保在外力小于一定值时第二突出块不相对联动板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单开双开可切换的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舌可在弹簧或磁力作用下完成上锁动作并依靠联动板或联合转件解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单开双开可切换的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凸轮和外凸轮设计为轴对称形状使得内凸轮和外凸轮可替换使用,所述内凸轮和外凸轮都设有复位杆,所述复位杆与弹性结构作用使得内凸轮或外凸轮在外力作用下发生转动可使得弹性结构发生形变并在去除外力后内凸轮或外凸轮转动到初始位置,所述内凸轮和外凸轮同轴设有转片,所述转片与内凸轮和外凸轮独立转动相互之间没有影响,所述转片可受钥匙驱动发生转动,所述转片转动可驱动联动板在单开位置、双开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单开双开可切换的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前后两侧各设有两个弧形通孔或弧形滑槽,所述弧形通孔或弧形滑槽圆弧的圆心位于内凸轮和外凸轮的转轴上,所述弹性结构包括弧形壳、压缩弹簧和弧形块,所述压缩弹簧和弧形块可安装到弧形壳内且弧形块可在弧形壳内的弧形槽移动并挤压压缩弹簧,所述弧形壳和弧形块前后都设有凸块可安装到壳体的弧形通孔或弧形滑槽内使得弧形壳和弧形块可沿弧形通孔或弧形滑槽弧线移动,所述复位杆可安装到弧形壳和弧形块之间使得凸轮往上锁方向转动时可推动弧线壳移动并间接推动联动板向上锁方向移动且弧形块不发生移动但压缩弹簧被挤压,所述凸轮往解锁方向转动时弧线壳不发生移动弧形块移动并挤压压缩弹簧。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单开双开可切换的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有可通过钥匙驱动的锁轮,所述锁轮上设有传动臂,所述锁轮顺时针转动可通过传动臂直接或间接驱动联动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开双开可切换的锁体,包括锁舌、壳体、联动板、内凸轮和外凸轮,所述锁舌在外力作用下可相对壳体移动完成上锁和解锁过程;所述壳体内可直接或间接安装、定位或限位其他零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凸轮和外凸轮以可相对壳体转动的方式固定在壳体上,所述内凸轮和外凸轮设有可与把手传动的结构或直接和把手固定到一起使得转动内把手或外把手可以转动相应的内凸轮或外凸轮;所述联动板可在轨道上相对壳体移动,所述联动板相对壳体至少设置三个位置分别为双开位置、单开位置和解锁位置且双开位置位于单开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所述联动板从双开位置移动到解锁位置时所述联动板上一位置直接或间接与锁舌接触或联动使得锁舌在联动板作用下缩回完成解锁,所述内凸轮和外凸轮的外轮廓上都至少设有一个突出部位使得内凸轮和外凸轮相对壳体转动时突出部位可与处于双开位置的联动板上的第一突出部作用推动联动板从双开位置移动到解锁位置;当联动板处于单开位置时联动板上的第一突出部相对外凸轮和内凸轮发生移动改变彼此间的距离使得非开锁一侧的外凸轮转动到任意位置外凸轮上的突出部位与联动板上的第一突出部都不发生接触,但联动板处于单开位置时开锁一侧的内凸轮向解锁方向转动时内凸轮上的突出部位与联动板上的第二突出块接触可推动联动板移动到双开位置,此时进一步转动内凸轮可将联动板移动到解锁位置并间接作用在锁舌上使得锁舌解锁,所述内凸轮或外凸轮设有复位杆,所述复位杆从凸轮的转轴向外延伸形成可跟随凸轮转动直接或间接驱动联动板向与解锁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开双开可切换的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板上设有可与锁舌作用的顶块且锁舌上设有相应作用的位置,所述联动板在单开位置到双开位置移动时顶块与锁舌不发生接触但联动板从双开位置移动到解锁位置时顶块可推动锁舌解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开双开可切换的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以可转动方式固定有联合转件,所述联合转件设有转动轴并从转动轴延伸出输入臂和输出臂且输入臂长度小于输出臂长度,所述联动板从单开位置移动到双开位置过程中联动板与联合转件不发生接触,所述联动板从双开位置移动到解锁位置过程中联动板与联合转件的输入臂作用可推动联合转件转动使得输出臂与锁舌接触推动锁舌解锁。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单开双开可切换的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板上的第二突出块可相对联动板在前后方向上移动,所述内凸轮和外凸轮位于相同的转动轴上且转动轴与前后方向的直线平行,所述第二突出块向后移动时位于后方的内凸轮转动时内凸轮的突出部位可与第二突出块接触推动第二突出块移动间接移动联动板但位于前方的外凸轮转动任意角度突出部位不与第二突出块接触,所述第二突出块向前移动时位于后方的内凸轮转动任意角度突出部位不与第二突出块接触但位于前方的外凸轮转动时外凸轮的突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达顺
申请(专利权)人:沈达顺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