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式发热体及加热不燃烧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334205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9 14:24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针式发热体及加热不燃烧器具,涉及加热不燃烧器具技术领域,其中,针式发热体包括:主体部分,主体部分包括由导电陶瓷材料制成的管状基材,管状基材具有沿轴向延伸的通孔;导电封闭端,与管状基材的一端电连接;第一引线,一端与导电封闭端靠近管状基材的一侧电连接,且第一引线穿设于通孔,其中,所述管状基材远离所述导电封闭端的一端设置有至少一个电极连接位或至少一根第二引线。本技术中,能够避免在导电陶瓷开缝以形成导电回路的情况,利于提高该针式发热体的结构强度;管状基材的两端分别通过导电封闭端及电极引线连接,利于使该针式发热体的温度更加均匀;针式发热体无需开缝,不易藏纳焦油及残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加热不燃烧器具,特别涉及一种针式发热体及加热不燃烧器具


技术介绍

1、加热不燃烧(heat not burning,hnb)型电子烟工作温度为300℃左右,可以有效避免普通卷烟点燃状况下产生的多种有害物质,具有无焦油、无烟灰,无明火等优点。

2、加热不燃烧电子烟核心部件为电池、主板、发热体等三大部件。就发热体而言,针式发热体具有片式发热体的好口感,还具有周向发热体的烟支易提取方式,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但现有的针式发热体通常是通过厚膜印刷制备的、含至少一条发热轨迹的器件,但前述方式制得的针式发热体存在温场分布不均匀的问题,加热效果欠佳。

3、导电陶瓷具有导热系数高,温场分布更均匀。现有的导电陶瓷为了形成导电回路必须对陶瓷进行切缝加工,会导致陶瓷整体强度下降,容易断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针式发热体,能够避开切缝工序,利于提高产品强度和可靠性。

2、本技术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针式发热体的加热不燃烧器具。

3、根据本技术一方面实施例的针式发热体,包括:主体部分,所述主体部分包括由导电陶瓷材料制成的致密管状基材,所述管状基材具有沿轴向延伸的通孔,所述管状基材的电阻率为3*10-5~10-3ω·cm,所述管状基材的热导率大于25w/(m·k);导电封闭端,与所述管状基材的一端电连接;第一引线,一端与所述导电封闭端靠近所述管状基材的一侧电连接,且所述第一引线穿设于所述通孔;其中,所述管状基材远离所述导电封闭端的一端设置有至少一个电极连接位或至少一根第二引线。

4、进一步地,所述管状基材与所述导电封闭端一体成型或通过导电连接件焊接。

5、进一步地,所述导电陶瓷是碳化硅、氮化硅、氧化铝、氧化锆或氮化铝导电陶瓷。

6、进一步地,所述导电陶瓷包括pt、au、ag、fe、ni、cr、ti、al、w、mo、二硼化钛、碳化钛、二硼化锆或石墨的导电陶瓷。

7、进一步地,所述管状基材的外径小于或等于3mm。

8、进一步地,所述管状基材的壁厚范围为0.01~1mm。

9、进一步地,所述电极连接位或所述第二引线的数量为多个。

10、进一步地,所述通孔内填充有绝缘材料。

11、进一步地,还包括电极连接层,所述电极连接层设置于所述管状基材远离所述导电封闭端的一端,所述电极连接位或所述第二引线设置于所述电极连接层,其中,所述电极连接层的电阻率小于所述管状基材的电阻率。

12、进一步地,所述导电封闭端为尖端,沿远离所述管状基材方向,所述导电封闭端的横截面面积逐渐减小。

13、进一步地,所述导电封闭端的材质为金属或导电陶瓷。

14、进一步地,所述导电封闭端与所述第一引线为金属材料一体成型制造而成。

15、进一步地,所述导电封闭端、所述第一引线和所述管状基材的材质均为导电陶瓷,所述导电封闭端、所述第一引线和所述管状基材一体成型并烧结而成。

1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引线的外周镀有银金属层和/或所述导电封闭端靠近所述管状基材的一端镀有银金属层。

17、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引线具有多根。

18、根据本技术另一方面实施例的加热不燃烧器具,包括供电电源、控制电路板和如前所述的针式发热体,所述针式发热体通过所述第一引线和所述第二引线分别与所述供电电源电连接,或所述针式发热体通过所述第一引线和电极连接位分别与所述供电电源电连接。

19、前述的针式发热体,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第一引线与导电封闭端连接,导电封闭端与管状基材的一端电连接,工作时,管状基材的另一端与另一电极引线或电极连接,以形成导电回路。本技术中,针式发热体无需切缝以形成导电回路,因此,本申请实施例的针式发热体能够保证针式发热体的强度,同时利于降低工艺难度,也不易藏纳焦油及残渣,有效降低了清洁难度。由于无需对针式发热体进行切缝,使得针式发热体的加热面积更大,能够使针式发热体的周向温度更加均匀;管状基材的热导率大于25w/(m·k),使得管状基材的均温段长度更长,从而使得加热形成的气溶胶口感更佳。致密的管状基材传热效果好,能保证发热体在工作状态时,均温度段达到一个较大的比例;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致密管状基材,不容易藏污纳垢,如焦油,有效减少了引起焦糊味道的概率。

20、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针式发热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式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基材与所述导电封闭端一体成型或通过导电连接件焊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式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陶瓷是碳化硅、氮化硅、氧化铝、氧化锆或氮化铝导电陶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式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基材的外径小于或等于3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式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基材的壁厚范围为0.01~1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式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内填充有绝缘材料。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式发热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极连接层,所述电极连接层设置于所述管状基材远离所述导电封闭端的一端,所述电极连接位或所述第二引线设置于所述电极连接层,其中,所述电极连接层的电阻率小于所述管状基材的电阻率。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针式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封闭端为尖端,沿远离所述管状基材方向,所述导电封闭端的横截面面积逐渐减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针式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封闭端的材质为金属或导电陶瓷。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式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封闭端与所述第一引线为金属材料一体成型制造而成。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式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封闭端、所述第一引线和所述管状基材的材质均为导电陶瓷,所述导电封闭端、所述第一引线和所述管状基材一体成型并烧结而成。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针式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线的外周镀有银金属层和/或所述导电封闭端靠近所述管状基材的一端镀有银金属层。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式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引线具有多根。

14.一种加热不燃烧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供电电源、控制电路板和如权利要求1至13任一项所述的针式发热体,所述针式发热体通过所述第一引线和所述第二引线分别与所述供电电源电连接,或所述针式发热体通过所述第一引线和电极连接位分别与所述供电电源电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针式发热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式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基材与所述导电封闭端一体成型或通过导电连接件焊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式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陶瓷是碳化硅、氮化硅、氧化铝、氧化锆或氮化铝导电陶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式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基材的外径小于或等于3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式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基材的壁厚范围为0.01~1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式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内填充有绝缘材料。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式发热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极连接层,所述电极连接层设置于所述管状基材远离所述导电封闭端的一端,所述电极连接位或所述第二引线设置于所述电极连接层,其中,所述电极连接层的电阻率小于所述管状基材的电阻率。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针式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封闭端为尖端,沿远离所述管状基材方向,所述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晗晖孙耀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卓力能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