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驻车电池中的BMS保护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33414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9 14:24
本技术公开一种驻车电池中的BMS保护板,包括温度检测单元、前端IC模拟控制模块、MCU单片机控制模块和温度控制单元,温度检测单元用于检测电池组的温度,并发送对应检测信号;前端IC模拟控制模块与所述温度检测单元连接,接收所述检测信号并转换成对应的转换检测信号;MCU单片机控制模块与所述前端IC模拟控制模块相互连接,接收所述转换检测信号,并根据所述转换检测信号产生控制信号;温度控制单元与所述MCU单片机控制模块连接,接收所述控制信号,并根据所述控制信号对所述电池组的温度进行调节,本技术能够减少硬件成本,大大降低了电路功耗,提高了电池组的性能和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池管理,特别是一种驻车电池中的bms保护板。


技术介绍

1、现有驻车电池一般以锂离子电池作为动力来源,而电池必须串联使用才能达到电压要求,而多个电池串联使用一段时间后,电池内阻和电压产生波动,单体电池的状态差异会逐渐显现出来,不断循环的充放电过程加剧了单体电池之间的不一致性。电池成组后,大功率充放电时,电池组发热,在电池模块内形成一定的温度梯度,使各单体电池工作时环境温度不一样,将削弱单体间的一致性,降低电池组充放电能力等问题,此外串联成组的电池系统,只要其中一节失效,如不及时发现,整串电池都会跟着报废,在电池状态不确定的情况下会造成系统瘫痪、数据丢失等问题,后果严重。


技术实现思路

1、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驻车电池中的bms保护板,通过采用“mcu+ic”两个控制芯片,来控制各个电路单元的工作,减少硬件成本,大大降低了电路功耗,同时能自动进行电池组温度的控制,减少电池与电池之间的压差,从而能避免电池过放电、过充电、过温等异常状况出现,提高了电池组的性能和安全性。

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驻车电池中的bms保护板,包括:

3、温度检测单元,用于检测电池组的温度,并发送对应检测信号;

4、前端ic模拟控制模块,与所述温度检测单元连接,接收所述检测信号并转换成对应的转换检测信号;

5、mcu单片机控制模块,与所述前端ic模拟控制模块相互连接,接收所述转换检测信号,并根据所述转换检测信号产生控制信号;

6、温度控制单元,与所述mcu单片机控制模块连接,接收所述控制信号,并根据所述控制信号对所述电池组的温度进行调节。

7、进一步地,所述温度控制单元包括降温风扇模块,用于对所述电池组进行降温;和/或

8、加热片模块,用于对所述电池组进行加热。

9、进一步地,所述加热片模块包括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一mos管、加热片;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mcu单片机控制模块的第二引脚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接地;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与电路vcc连接;所述加热片的第一引脚与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加热片的第二引脚接地。

10、进一步地,所述降温风扇模块包括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二mos管、降温风扇模块;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mcu单片机控制模块的第四引脚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二mos管的源极接地;所述第二mos管的漏极与所述电路vcc连接;所述降温风扇模块的第一引脚与所述第二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降温风扇模块的第二引脚接地。

11、进一步地,电压检测单元,与所述前端ic模拟控制模块连接,用于检测获取电路中的电压值;和/或

12、电流检测单元,与所述前端ic模拟控制模块连接,用于检测获取电路中的电流值。

13、进一步地,所述电压检测单元包括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三电容、第四电容、测试点、第十四双向二极管、第十五双向二极管和第一放大器;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连接ad输入,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放大器的第二引脚;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接地,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放大器的第二引脚;所述测试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放大器的第二引脚;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一端接地,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放大器的第二引脚;所述第十四双向二极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路vcc,所述第十四双向二极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放大器的第二引脚;所述第十五双向二极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放大器的第二引脚,所述第十五双向二极管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放大器的第一引脚和所述第一放大器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二端连接ad输出;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一端接地,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二端连接ad输出;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一端接地,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ad输出。

14、进一步地,所述电流检测单元包括第十一电阻、第十二电阻、第十三电阻、第十四电阻、第十五电阻和第二放大器;所述第十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十二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十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十三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十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ad输入,所述第十二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放大器的第一引脚;所述第十三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ad输入,所述第十三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放大器的第二引脚连接;所述第十四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放大器的第二引脚连接,所述第十四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ad输出;所述第十五电阻的第一端接地所述第十五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放大器第一引脚。

15、进一步地,还包括mos管控制电路单元,所述mos管控制电路单元与所述前端ic模拟控制模块连接,所述mos管控制电路单元用于控制电路对所述电池组进行充放电工作。

16、进一步地,所述mos管控制单元包括第二十一mos管、第二十二mos管、第二十三mos管、第十六二极管、第十六电阻和第十七电阻;所述第二十一mos管的漏极与所述前端ic模拟控制模块的chg引脚连接;所述第二十一mos管的源极与所述第十七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十一mos管的源极与所述第十六二极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十七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十三mos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十六二极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十三mos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十六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十七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十六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十六二极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十六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所述第二十三mos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二十三mos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二十二mos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二十二mos管的漏极与所述前端ic模拟控制模块的dsg引脚连接,所述第二十二mos管的漏极还与所述电池组连接。

17、进一步地,还包括电池均衡单元,所述电池均衡单元与所述mos管控制电路单元连接,所述电池均衡单元用于减少电池与电池之间的压差。

18、相对现有技术,本技术提供一种驻车电池中的bms保护板,通过采用“mcu+ic”两个控制芯片,来控制各个电路单元的工作,减少硬件成本,大大降低了电路功耗,同时能自动进行电池组温度的控制,减少电池与电池之间的压差,从而能避免电池过放电、过充电、过温等异常状况出现,提高了电池组的性能和安全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驻车电池中的BMS保护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驻车电池中的BMS保护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驻车电池中的BMS保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检测单元包括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三电容、第四电容、测试点、第十四双向二极管、第十五双向二极管和第一放大器;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连接AD输入,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放大器的第二引脚;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接地,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放大器的第二引脚;所述测试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放大器的第二引脚;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一端接地,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放大器的第二引脚;所述第十四双向二极管的第一端连接电路VCC,所述第十四双向二极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放大器的第二引脚;所述第十五双向二极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放大器的第二引脚,所述第十五双向二极管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放大器的第一引脚和所述第一放大器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二端连接AD输出;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一端接地,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二端连接AD输出;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一端接地,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AD输出。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驻车电池中的BMS保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检测单元包括第十一电阻、第十二电阻、第十三电阻、第十四电阻、第十五电阻和第二放大器;所述第十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十二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十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十三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十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AD输入,所述第十二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放大器的第一引脚;所述第十三电阻的第一端连接AD输入,所述第十三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放大器的第二引脚连接;所述第十四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放大器的第二引脚连接,所述第十四电阻的第二端连接AD输出;所述第十五电阻的第一端接地所述第十五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放大器第一引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驻车电池中的BMS保护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MOS管控制电路单元,所述MOS管控制电路单元与所述前端IC模拟控制模块连接,所述MOS管控制电路单元用于控制电路对所述电池组进行充放电工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驻车电池中的BMS保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MOS管控制电路单元包括第二十一MOS管、第二十二MOS管、第二十三MOS管、第十六二极管、第十六电阻和第十七电阻;所述第二十一MOS管的漏极与所述前端IC模拟控制模块的CHG引脚连接;所述第二十一MOS管的源极与所述第十七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十一MOS管的源极与所述第十六二极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十七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十三MOS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十六二极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十三MOS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十六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十七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十六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十六二极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十六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十三MOS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二十三MOS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二十二MOS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二十二MOS管的漏极与所述前端IC模拟控制模块的DSG引脚连接,所述第二十二MOS管的漏极还与所述电池组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驻车电池中的BMS保护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池均衡单元,所述电池均衡单元与所述MOS管控制电路单元连接,所述电池均衡单元用于减少电池与电池之间的压差。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驻车电池中的bms保护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驻车电池中的bms保护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驻车电池中的bms保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检测单元包括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三电容、第四电容、测试点、第十四双向二极管、第十五双向二极管和第一放大器;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连接ad输入,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放大器的第二引脚;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接地,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放大器的第二引脚;所述测试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放大器的第二引脚;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一端接地,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放大器的第二引脚;所述第十四双向二极管的第一端连接电路vcc,所述第十四双向二极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放大器的第二引脚;所述第十五双向二极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放大器的第二引脚,所述第十五双向二极管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放大器的第一引脚和所述第一放大器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二端连接ad输出;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一端接地,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二端连接ad输出;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一端接地,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ad输出。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驻车电池中的bms保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检测单元包括第十一电阻、第十二电阻、第十三电阻、第十四电阻、第十五电阻和第二放大器;所述第十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十二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十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十三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十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ad输入,所述第十二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放大器的第一引脚;所述第十三电阻的第一端连接ad输入,所述第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小毅王永东蒋仁海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巨江新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