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纳米气泡增氧枪及石斑鱼养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332915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9 14:24
本技术提供一种微纳米气泡增氧枪,包括外管、外管堵头以及微纳米气泡组件;外管堵头设置在外管的一端端口;外管的另一端端口为射流口;外管的侧壁上设有进水口;微纳米气泡组件包括进气管、进气管堵头以及透气膜管;进气管的一端穿过外管堵头后露于外管外,另一端悬空设置在外管的空腔内;进气管堵头固定在位于外管的空腔内的进气管的一端的端部;透气膜管为圆形空心结构,透气膜管的一端穿过进气管堵头后与进气管连通;透气膜管的另一端悬空设置在外管的空腔内;进水口的位置与进气管的位置相对应。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石斑鱼养殖装置。本技术具有充氧效率高,实用性强、使用寿命长、充氧动力效率高,增氧设备能耗低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水产养殖,尤其涉及一种微纳米气泡增氧枪及石斑鱼养殖装置


技术介绍

1、水产养殖是指人们按照养殖对象的生态习性和对水域环境条件的要求,运用水产养殖技术和设施,从事水生经济动、植物养殖。而随着水产养殖技术的发展,促进了鱼类的工厂化养殖,而工厂化养殖由于器具有养殖成本低,养殖水质容易调控,病原传播容易切断,受自然灾害影响程度相对较低,水环境相对稳定等优点在沿海地区得到快速推广和应用,增加了水产养殖企业的经济效益。

2、石斑鱼是鱼类工厂化养殖的一种,由于其具有富含营养、肉质鲜美、低脂肪、高蛋白等营养价值和销售价格昂贵、市场需求量大等良好的经济价值,成为我国沿海地区重要的养殖鱼类之一。人们工厂化养殖石斑鱼过程中发现,养殖鱼池内有流动的水流和充足的氧气能够更好的促进石斑鱼的生长和繁殖,缩短养殖周期,提高经济效益,另外,在养殖鱼池内制作流动的水流,可以加速石斑鱼的游动,使得养殖的石斑鱼的肉质更加鲜美细嫩。

3、目前的工厂化养殖技术中采用的增氧方式以微孔曝气为主,如增氧系统以风机和微孔管组成,该增氧方式有利于高密度养殖,但是养殖密度较高时,溶氧量不稳定,溶解氧分布不均匀,且氧气利用效率低;以纯氧作为空气气源,增氧系统以液氧罐/制氧机和气水混合装置(溶氧锥、u型管等)组成,氧气往往和养殖用水混合后一起进入养殖池内,通过该方式增氧,虽然可以达到更高的溶氧水平,但其存在一次性投入成本和运行能耗较高的问题,不利于大规模推广使用。如“专利号:201020165742.7,专利名称:石斑鱼养殖鱼缸”的技术专利文献中公开的技术方案,虽然解决了现有的鱼缸不方便清洗、石斑鱼容易受伤以及向鱼缸内补充新鲜氧气的问题,但是其存在投入成本高、能耗大,曝气不均匀等问题。

4、 为了解决曝气不均匀、能耗高等问题,石斑鱼养殖企业将“专利号:202110425189.9 ,专利名称:一种新型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 ”的技术专利文献中公开的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应用在养殖鱼池内,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现,由于高压进水口与内管垂直设计,且外部的水流通过水泵持续从高压进水口进入并对内管进行冲刷,容易造成内管弯折,另外内管在含有杂质的水流的持续冲刷下容易造成损害、胶水脱落,影响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的使用寿命。

5、因此,针对现有的石斑鱼工厂化养殖中存在的不足以及现有的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和改进,一方面改善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中的不足,提高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降低石斑鱼工厂化养殖中能耗,增加养殖鱼池内的水循环效率和充氧动力,驱动石斑鱼的运动,提高石斑鱼的抗病能力,促进石斑鱼的生长,缩短养殖周期,提高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供一种充氧效率高,实用性强、使用寿命长、充氧动力效率高,增氧设备能耗低的微纳米气泡增氧枪及石斑鱼养殖装置,解决了目前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内管容易损坏、使用寿命短、曝气不均匀等问题以及石斑鱼工厂化养殖过程中存在的养殖鱼池水循环动力能耗大、养殖鱼池内的水体流动性不足、充氧效率低、石斑鱼抗病能力差等问题,有效的提高了养殖的石斑鱼的品质,缩短了石斑鱼的生长时间和养殖周期,提高石斑鱼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

2、本技术提供一种微纳米气泡增氧枪,包括圆形空心结构的外管、用于对外管一端端口进行密封封堵的外管堵头以及用于将制作微纳米气泡的微纳米气泡组件;所述的外管堵头设置在外管的一端端口上,并通过外管堵头对外管的一端端口进行密封封堵;外管的另一端端口为射流口;在靠近外管堵头一端的外管的侧壁上设有用于将水注入外管的空腔内的进水口;所述的微纳米气泡组件包括与外部供气管道连接的且设有圆锥台结构的进气管、设置在进气管上的进气管堵头以及穿过进气管堵头与进气管连通用于制作微纳米气泡的透气膜管;所述的进气管的一端穿过外管堵头后露于外管外,另一端悬空设置在外管的空腔内;所述的进气管堵头固定在位于外管的空腔内的进气管的一端的端部,并通过进气管堵头将外管空腔内的进气管的一端进行密封封堵;所述的透气膜管为圆形空心结构,透气膜管的一端穿过进气管堵头后与进气管连通;透气膜管的另一端悬空设置在外管的空腔内,且透气膜管的端部密封;所述的进水口的位置与进气管的位置相对应,且位于进气管的圆锥台结构的前部。

3、优选地,所述的透气膜管的数量为一根以上。

4、优选地,所述的透气膜管的数量为两根以上,多根透气膜管均匀的设置在外管堵头上,且与进气管连通。

5、优选地,所述的进气管的圆心位置与外管的圆心位置相同。

6、优选地,所述的进气管包括与外部供气管道连接的圆形空心结构的进气部和空心的圆锥台结构的连接部;所述的进水口的位置与进气部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的连接部的一端与进气部连通;连接部的另一端端部设置有用于对连接部的端部进行密封封堵的进气管堵头;与进气部连接的连接部一端的直径小于设置有进气堵头的连接部一端的直径。

7、优选地,所述的进气部和连接部为一体结构。

8、优选地,所述的进气管和外管的材质相同,均为upvc管、pe管或不锈钢管;所述的透气膜管包括内支撑层、外支撑层及设置在内支撑层和外支撑层之间的重离子微孔膜层;所述的重离子微孔膜层的厚度为5~120微米,气泡孔的孔道直径为0.1~40微米。

9、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石斑鱼养殖装置,包括上端开口的圆柱体结构的养殖鱼池、供气装置、水泵、过滤装置以及多把以上所述的微纳米气泡增氧枪;所述的过滤装置设置在养殖鱼池外,且过滤装置的进水口设置在养殖鱼池的底部的中心位置;多把微纳米气泡增氧枪以养殖鱼池的池体中心为圆心呈环形阵列分布在养殖鱼池的池体的底部,且微纳米气泡增氧枪的射流口的方向相同,从而在养殖鱼池内形成环形水流;所述的供气装置设置在养殖鱼池外,供气装置的供气口通过管道与微纳米气泡增氧枪的进气管连通;所述的水泵设置在养殖鱼池外,且水泵的进水口通过管道与过滤装置的出水口连通;所述的水泵的出水口通过管道分布与微纳米气泡增氧枪的进水口连通。

10、优选地,所述的养殖鱼池的池体中心到微纳米气泡增氧枪的进气口的距离大于养殖鱼池的池体中心到微纳米气泡增氧枪的射流口的距离。

11、优选地,所述的过滤装置为水产养殖过滤器,水产养殖过滤器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与水泵的进水口连通。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微纳米气泡增氧枪中,将外管的进水口的位置设置在进气管的进气部位置处,避免了从外管进水口进入的水流直接对进气管进行冲刷,防止透气膜管因水流长期冲刷而弯折、损坏等情况,提高了透气膜管使用寿命;在进气管上设有圆锥台结构的连接部,使得进水口进入的水流经过进气管的圆锥台结构进行加速,加快了水流的流速,从而增加了微纳米气泡增氧枪的射流口射出的数量的水流速度,从而增加水流的动力;将微纳米气泡增氧枪应用在石斑鱼养殖装置的养殖鱼池的底部,增加了微纳米气泡增氧枪制作的微纳米气泡与养殖鱼池内的水体的接触时间,使得微纳米气泡中的氧气能够充分溶入水体中,提高的微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纳米气泡增氧枪,其特征在于,包括圆形空心结构的外管(1)、用于对外管一端端口进行密封封堵的外管堵头(2)以及用于将制作微纳米气泡的微纳米气泡组件(3);所述的外管堵头(2)设置在外管的一端端口上,并通过外管堵头对外管的一端端口进行密封封堵;外管的另一端端口为射流口;在靠近外管堵头一端的外管(1)的侧壁上设有用于将水注入外管的空腔内的进水口(11);所述的微纳米气泡组件(3)包括与外部供气管道连接的且设有圆锥台结构的进气管(31)、设置在进气管(31)上的进气管堵头(32)以及穿过进气管堵头(32)与进气管(31)连通用于制作微纳米气泡的透气膜管(33);所述的进气管(31)的一端穿过外管堵头(2)后露于外管(1)外,另一端悬空设置在外管(1)的空腔内;所述的进气管堵头(32)固定在位于外管的空腔内的进气管(31)的一端的端部,并通过进气管堵头将外管空腔内的进气管的一端进行密封封堵;所述的透气膜管(33)为圆形空心结构,透气膜管(33)的一端穿过进气管堵头后与进气管连通;透气膜管的另一端悬空设置在外管的空腔内,且透气膜管的端部密封;所述的进水口(11)的位置与进气管(31)的位置相对应,且位于进气管(31)的圆锥台结构的前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纳米气泡增氧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透气膜管(33)的数量为一根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纳米气泡增氧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透气膜管(33)的数量为两根以上,多根透气膜管均匀的设置在外管堵头(2)上,且与进气管(31)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纳米气泡增氧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气管(31)的圆心位置与外管(1)的圆心位置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纳米气泡增氧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气管(31)包括与外部供气管道连接的圆形空心结构的进气部(311)和空心的圆锥台结构的连接部(312);所述的进水口(11)的位置与进气部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的连接部(312)的一端与进气部(311)连通;连接部(312)的另一端端部设置有用于对连接部的端部进行密封封堵的进气管堵头(32);与进气部连接的连接部一端的直径小于设置有进气堵头的连接部一端的直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纳米气泡增氧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气部(311)和连接部(312)为一体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纳米气泡增氧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气管(31)和外管(1)的材质相同,均为UPVC管、PE管或不锈钢管;所述的透气膜管(33)包括内支撑层(331)、外支撑层(332)及设置在内支撑层和外支撑层之间的重离子微孔膜层(333);所述的重离子微孔膜层的厚度为5~120微米,气泡孔的孔道直径为0.1~40微米。

8.一种石斑鱼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端开口的圆柱体结构的养殖鱼池(4)、供气装置(5)、水泵(6)、过滤装置(7)以及多把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微纳米气泡增氧枪;所述的过滤装置(7)设置在养殖鱼池外,且过滤装置的进水口设置在养殖鱼池的底部的中心位置;多把微纳米气泡增氧枪以养殖鱼池的池体中心为圆心呈环形阵列分布在养殖鱼池的池体的底部,且微纳米气泡增氧枪的射流口的方向相同,从而在养殖鱼池内形成环形水流;所述的供气装置(5)设置在养殖鱼池外,供气装置的供气口通过管道与微纳米气泡增氧枪的进气管(31)连通;所述的水泵(6)设置在养殖鱼池外,且水泵(6)的进水口通过管道与过滤装置的出水口连通;所述的水泵(6)的出水口通过管道分布与微纳米气泡增氧枪的进水口(11)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石斑鱼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养殖鱼池的池体中心到微纳米气泡增氧枪的进气口的距离大于养殖鱼池的池体中心到微纳米气泡增氧枪的射流口的距离。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石斑鱼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滤装置(7)为水产养殖过滤器,水产养殖过滤器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与水泵(6)的进水口连通。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纳米气泡增氧枪,其特征在于,包括圆形空心结构的外管(1)、用于对外管一端端口进行密封封堵的外管堵头(2)以及用于将制作微纳米气泡的微纳米气泡组件(3);所述的外管堵头(2)设置在外管的一端端口上,并通过外管堵头对外管的一端端口进行密封封堵;外管的另一端端口为射流口;在靠近外管堵头一端的外管(1)的侧壁上设有用于将水注入外管的空腔内的进水口(11);所述的微纳米气泡组件(3)包括与外部供气管道连接的且设有圆锥台结构的进气管(31)、设置在进气管(31)上的进气管堵头(32)以及穿过进气管堵头(32)与进气管(31)连通用于制作微纳米气泡的透气膜管(33);所述的进气管(31)的一端穿过外管堵头(2)后露于外管(1)外,另一端悬空设置在外管(1)的空腔内;所述的进气管堵头(32)固定在位于外管的空腔内的进气管(31)的一端的端部,并通过进气管堵头将外管空腔内的进气管的一端进行密封封堵;所述的透气膜管(33)为圆形空心结构,透气膜管(33)的一端穿过进气管堵头后与进气管连通;透气膜管的另一端悬空设置在外管的空腔内,且透气膜管的端部密封;所述的进水口(11)的位置与进气管(31)的位置相对应,且位于进气管(31)的圆锥台结构的前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纳米气泡增氧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透气膜管(33)的数量为一根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纳米气泡增氧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透气膜管(33)的数量为两根以上,多根透气膜管均匀的设置在外管堵头(2)上,且与进气管(31)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纳米气泡增氧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气管(31)的圆心位置与外管(1)的圆心位置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纳米气泡增氧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气管(31)包括与外部供气管道连接的圆形空心结构的进气部(311)和空心的圆锥台结构的连接部(312);所述的进水口(11)的位置与进气部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的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耿春茂张信武廖志军刘广停凌宇祥彭东豪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科清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