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芯壳体、电芯和用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332521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9 14:23
本申请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芯壳体、电芯和用电装置,其中,电芯壳体包括壳本体、泄压组件和防护件,壳本体包括侧壁部和第一腔室,侧壁部至少包括第一侧壁,第一侧壁设有与第一腔室相连通设置的第一通孔;泄压组件覆盖第一通孔设置;防护件安装于第一侧壁背向第一腔室的一侧,防护件与第一侧壁之间设有第二腔室,泄压组件位于第一腔室内或者第二腔室内,第二腔室设有连通至电芯壳体外部的开口部。当电芯处于热失控状态时,本申请技术方案可以从多方面降低电解液作用于电池保护板等第一侧壁对面的导电部件的风险,从而可降低相应导电部件的正负极出现短路的风险,使得电芯及第一侧壁对面的电路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电池,尤其涉及一种电芯壳体、电芯和用电装置


技术介绍

1、随着新能源技术的快速发展,电池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电动汽车、电动两轮车、电动工具等领域。对电池的质量、安全以及小型化等要求也越来越高。

2、目前,在电芯壳体设置有极柱组件的侧壁一般设置有泄压组件,泄压组件通过胶膜密封,当电池在热失控状态下,胶膜熔融,形成泄压通道,用以提高电芯泄压可靠性。但是,现有技术中的电芯在电芯壳体外部,靠近极柱组件的位置需要布置电池保护板,电池保护板是用于保护电芯的集成电路板。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当电芯处于热失控状态时,电芯内部的电解液喷射出来会直接作用于外部的电池保护板,极易导致电池保护板的正负极出现短路,具有较高的安全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芯壳体、电芯和用电装置,能够从多方面降低电解液作用于电池保护板等第一侧壁对面的导电部件的风险,从而可降低相应导电部件的正负极出现短路的风险,使得电芯及第一侧壁对面的电路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2、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芯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部背向所述第一腔室的一侧设有与所述开口部相接的第一导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芯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设有极柱安装孔,所述极柱安装孔与所述第一通孔间隔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芯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部朝向背离所述极柱安装孔的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芯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部还至少包括分别与所述第一侧壁相接的第二侧壁和第三侧壁,所述第一导槽沿所述第一侧壁延伸至所述第二侧壁和所述第三侧壁中靠近所述第一通孔的一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芯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部背向所述第一腔室的一侧设有与所述开口部相接的第一导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芯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设有极柱安装孔,所述极柱安装孔与所述第一通孔间隔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芯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部朝向背离所述极柱安装孔的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芯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部还至少包括分别与所述第一侧壁相接的第二侧壁和第三侧壁,所述第一导槽沿所述第一侧壁延伸至所述第二侧壁和所述第三侧壁中靠近所述第一通孔的一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芯壳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侧壁和第三侧壁中靠近所述第一通孔的一者与所述第一侧壁的相接位置,所述第一导槽呈平滑过渡的弧形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芯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位于所述沉槽底部,沿所述第一通孔轴线方向,所述泄压组件的投影位于所述沉槽的投影范围内,所述泄压组件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国文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