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鞋底和鞋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331761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9 14:23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鞋底和鞋子,鞋底包括,支撑件,其设有弹性弯折部、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第一支撑板位于第二支撑板上方,其与第二支撑板分别设有第一贯通孔和第二贯通孔,第一贯通孔与第二贯通孔均沿上下方向贯通且位置相互对应,弹性弯折部连接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第一弹性件,其位于第一支撑板上方并设有第一弹性部,第一弹性部朝向第二支撑板突出并对应穿过第一贯通孔;和第二弹性件,其位于第二支撑板下方并设有第二弹性部,第二弹性部朝向第一支撑板突出并对应穿过第二贯通孔,其与第一弹性部之间形成让位空间。鞋底能够在人们正常行走时表现得较为柔软从而提升舒适感,而在人们进行运动,例如跳跃时提供较佳的缓震和回弹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鞋底,具体涉及一种鞋底和鞋子


技术介绍

1、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鞋底的要求已不仅仅止步于保护人体足底,根据使用场景的不同,人们还希望鞋底能够具有不同的功能。例如在正常行走时,人们通常希望鞋底能够较为柔软以提升穿着时的舒适感;而在进行运动,例如跳跃时,人们则会希望鞋底能够具有较佳的缓震和回弹性能。然而现有技术中的鞋底并未对使用场景进行区分,难以满足人们在不同使用场景下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或问题,提供一种鞋底和鞋子,其能够在人们正常行走时表现得较为柔软从而提升舒适感,而在人们进行运动,例如跳跃时提供较佳的缓震和回弹性能。

2、为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及其优选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但实施例不限于下述方案:

3、第一技术方案涉及一种鞋底,其中,包括:支撑件,其设有弹性弯折部和均沿人体足部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板上方,其与所述第二支撑板分别设有第一贯通孔和第二贯通孔,所述第一贯通孔与所述第二贯通孔均沿上下方向贯通且位置相互对应,所述弹性弯折部对应位于人体足部后端并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第一弹性件,其沿人体足部前后方向延伸,其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板上方并设有第一弹性部,所述第一弹性部朝向所述第二支撑板突出并对应穿过所述第一贯通孔;和第二弹性件,其沿人体足部前后方向延伸,其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板下方并设有第二弹性部,所述第二弹性部朝向所述第一支撑板突出并对应穿过所述第二贯通孔,其与所述第一弹性部之间形成让位空间。

4、第二技术方案基于第一技术方案,其中,所述第一弹性部和所述第二弹性部的表面均呈弧面。

5、第三技术方案基于第二技术方案,其中,所述第一弹性部和所述第二弹性部均呈半球体或半椭球体。

6、第四技术方案基于第一技术方案,其中,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所述第二弹性件均适于通过插接结构连接于所述支撑件,所述插接结构对应位于人体足部前掌处。

7、第五技术方案基于第一技术方案,其中,所述第一弹性部和所述第二弹性部均为采用弹性材料制成的实心结构。

8、第六技术方案基于第一技术方案,其中,所述支撑件采用的材料为尼龙、碳纤维或tpu。

9、第七技术方案基于第一技术方案,其中,所述第一弹性部、所述第二弹性部、所述第一贯通孔和所述第二贯通孔的数量均为多个且均沿人体足部前后方向和/或左右方向布设且一一对应。

10、第八技术方案基于第一技术方案,其中,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所述第二弹性件一体成型。

11、第九技术方案涉及一种鞋子,其中,包括鞋面和如技术方案1-8任一项所述的鞋底,所述鞋面连接于所述鞋底。

12、由上述对本技术的描述可知,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优选实施例具备如下有益效果:

13、其能够在人们正常行走时表现得较为柔软从而提升舒适感,而在人们进行运动,例如跳跃时提供较佳的缓震和回弹性能

14、1、由于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通过弹性弯折部连接并且第一支撑板位于第二支撑板上方,而第一弹性件位于第一支撑板上方且第二弹性件位于第二支撑板下方,因此当人们踩着采用本技术方案的鞋底进行正常行走时,第一弹性件施力于第一支撑板,弹性弯折部受力弹性形变,而在受力减小时能够回复形变从而提供初步的缓震和回弹性能。并且由于第一弹性部与第二弹性部之间形成让位空间,人们在正常行走的过程中,鞋底受到的外力较小,第一弹性部与第二弹性部不会接触或者只会轻微接触弹性形变,并不会大幅度地相互挤压弹性形变,因此该过程中使用者感受到的弹力主要由弹性弯折部提供,鞋底表现得较为柔软从而提升了人们的舒适感。而当人们踩着采用本技术方案的鞋底进行运动,例如跳跃时,鞋底受到的外力较大,弹性弯折部不仅会弹性形变,而且第一弹性部与第二弹性部会大幅度地相互挤压弹性形变,因此在该过程中使用者感受到的弹力是由弹性弯折部和第一弹性件与第二弹性件共同提供的,故相较于正常行走时,该过程中鞋底能够表现出较佳的缓震和回弹性能。本技术方案中的“第一贯通孔与第二贯通孔位置相互对应”是指第一贯通孔与第二贯通孔的位置沿上下方向相互对应,即二者在垂直于上下方向的投影面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合。

15、2、通过令第一弹性部和第二弹性部的表面均呈弧面,以便第一弹性部和第二弹性部之间相互挤压弹性形变。第一弹性部和第二弹性部优选为半球体或半椭球体。

16、3、第一弹性件与第二弹性件均适于通过插接结构连接于支撑件,便于对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拆装更换。并且由于插接结构对应位于人体足部前掌处,相较于设置于其他部位,能够将该结构对于鞋底的缓震和回弹性能的影响降到最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鞋底,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部(8)和所述第二弹性部(10)的表面均呈弧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部(8)和所述第二弹性部(10)均呈半球体或半椭球体。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件(7)和所述第二弹性件(9)均适于通过插接结构连接于所述支撑件(1),所述插接结构对应位于人体足部前掌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部(8)和所述第二弹性部(10)均为采用弹性材料制成的实心结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1)采用的材料为尼龙、碳纤维或TPU。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部(8)、所述第二弹性部(10)、所述第一贯通孔(5)和所述第二贯通孔(6)的数量均为多个且均沿人体足部前后方向和/或左右方向布设且一一对应。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件(7)和所述第二弹性件(9)一体成型。

9.一种鞋子,其特征在于,包括鞋面和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鞋底,所述鞋面连接于所述鞋底。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鞋底,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部(8)和所述第二弹性部(10)的表面均呈弧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部(8)和所述第二弹性部(10)均呈半球体或半椭球体。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件(7)和所述第二弹性件(9)均适于通过插接结构连接于所述支撑件(1),所述插接结构对应位于人体足部前掌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部(8)和所述第二弹性部(10)均为采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宇郑明廉李云吴敏辉叶福泉李柳燕杨翊焦提成苏加明郑志艺
申请(专利权)人:安踏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