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坑槽式加料阀,属于加料装置。
技术介绍
1、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生产过程中,电解液质锂盐加料有两种方式,一种使用液态电解液质六氟磷酸锂,直接管道输送注入反应釜中,属于液体和液体混合。第二种是直接将固体电解质六氟磷酸锂粉料通过常规球形阀门,输送到反应釜中,但该方法的缺点是加料准确性差,同时需要人员手动操作常规球形阀门,费时费力,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和品质隐患,因此需要一种便于准确六氟磷酸锂粉料的坑槽式加料阀。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坑槽式加料阀。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坑槽式加料阀,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转动连接有圆柱形阀芯,所述圆柱形阀芯的外壁轴向开设有卸料凹槽,所述壳体的一端设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与圆柱形阀芯同轴固定连接,所述圆柱形阀芯的外壁与壳体的内壁滑动贴合,所述壳体的顶部一体连接有缓冲料槽,所述缓冲料槽的顶部设有进料口,所述壳体的底部设有出料口,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上设有转速计数器,所述壳体远离伺服电机一端固定连接有圆筒,所述圆筒内转动连接有圆柱形调节阀,所述调节阀外壁与圆筒内壁滑动贴合,所述调节阀与圆柱形阀芯同轴设置,所述调节杆靠近伺服电机的一端的端面开设有与圆柱形阀芯对应的十字形滑槽,所述圆柱形阀芯远离伺服电机的一端滑动卡接在十字形滑槽内,所述调节阀远离伺服电机的一端外壁沿圆周方向开设有环槽,所述圆筒的顶部和底部轴向开设有限位滑槽,两个所述限位滑槽内分别滑动连接有上调节杆和下调节杆,所述上调
3、优选的,所述卸料凹槽的深度为圆柱形阀芯直径的五分之一至五分之二。
4、优选的,所述卸料凹槽的数量为四个,且沿圆周方向均匀设置在圆柱形阀芯的外壁上。
5、优选的,所述圆柱形阀芯和调节阀为不锈钢材质。
6、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内壁、圆柱形阀芯的外壁、卸料凹槽的内壁、缓冲料槽的内壁、圆筒的内壁、调节阀的外壁、十字形滑槽的内壁均为光滑面。
7、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内壁、圆柱形阀芯的外壁、卸料凹槽的内壁、缓冲料槽的内壁、圆筒的内壁、调节阀的外壁、十字形滑槽的内壁均设有特氟龙自润滑耐磨涂层。
8、优选的,所述十字形滑槽的长度为调节阀长度的五分之四至十分之九。
9、有益效果
10、本技术的坑槽式加料阀,通过圆柱形阀芯、转数计数器和第一伺服电机的配合,通过控制圆柱形阀芯的转动圈数,即可准确控制六氟磷酸锂粉料的投放量,通过设置与圆柱形阀芯相适配的圆柱形调节阀,便于调节卸料凹槽的容量,以便于准确投放不同剂量的六氟磷酸锂或其他锂盐。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坑槽式加料阀,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部转动连接有圆柱形阀芯(2),所述圆柱形阀芯(2)的外壁与壳体(1)的内壁滑动贴合,所述圆柱形阀芯(2)的外壁轴向开设有卸料凹槽(3),所述壳体(1)的一端设有第一伺服电机(4),所述第一伺服电机(4)的输出轴与圆柱形阀芯(2)同轴固定连接,所述壳体(1)的顶部一体连接有缓冲料槽(5),所述缓冲料槽(5)的顶部设有进料口(6),所述壳体(1)的底部设有出料口(7),所述第一伺服电机(4)的输出轴上设有转数计数器(8),所述壳体(1)远离第一伺服电机(4)一端固定连接有圆筒(9),所述圆筒(9)内转动连接有圆柱形的调节阀(10),所述调节阀(10)外壁与圆筒(9)内壁滑动贴合,所述调节阀(10)与圆柱形阀芯(2)同轴设置,所述调节阀(10)靠近第一伺服电机(4)的一端的端面开设有与圆柱形阀芯(2)对应的十字形滑槽(11),所述圆柱形阀芯(2)远离第一伺服电机(4)的一端滑动卡接在十字形滑槽(11)内,所述调节阀(10)远离第一伺服电机(4)的一端外壁沿圆周方向开设有环槽(12),所述圆筒(9)的顶部和底部轴向开设有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坑槽式加料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料凹槽(3)的深度为圆柱形阀芯(2)直径的五分之一至五分之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坑槽式加料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料凹槽(3)的数量为四个,且沿圆周方向均匀设置在圆柱形阀芯(2)的外壁上,各个所述卸料凹槽(3)的容量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坑槽式加料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形阀芯(2)和调节阀(10)为不锈钢材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坑槽式加料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内壁、圆柱形阀芯(2)的外壁、卸料凹槽(3)的内壁、缓冲料槽(5)的内壁、圆筒(9)的内壁、调节阀(10)的外壁、十字形滑槽(11)的内壁均为光滑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坑槽式加料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内壁、圆柱形阀芯(2)的外壁、卸料凹槽(3)的内壁、缓冲料槽(5)的内壁、圆筒(9)的内壁、调节阀(10)的外壁、十字形滑槽(11)的内壁均设有特氟龙自润滑耐磨涂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坑槽式加料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十字形滑槽(11)的长度为调节阀(10)长度的五分之四至十分之九。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坑槽式加料阀,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部转动连接有圆柱形阀芯(2),所述圆柱形阀芯(2)的外壁与壳体(1)的内壁滑动贴合,所述圆柱形阀芯(2)的外壁轴向开设有卸料凹槽(3),所述壳体(1)的一端设有第一伺服电机(4),所述第一伺服电机(4)的输出轴与圆柱形阀芯(2)同轴固定连接,所述壳体(1)的顶部一体连接有缓冲料槽(5),所述缓冲料槽(5)的顶部设有进料口(6),所述壳体(1)的底部设有出料口(7),所述第一伺服电机(4)的输出轴上设有转数计数器(8),所述壳体(1)远离第一伺服电机(4)一端固定连接有圆筒(9),所述圆筒(9)内转动连接有圆柱形的调节阀(10),所述调节阀(10)外壁与圆筒(9)内壁滑动贴合,所述调节阀(10)与圆柱形阀芯(2)同轴设置,所述调节阀(10)靠近第一伺服电机(4)的一端的端面开设有与圆柱形阀芯(2)对应的十字形滑槽(11),所述圆柱形阀芯(2)远离第一伺服电机(4)的一端滑动卡接在十字形滑槽(11)内,所述调节阀(10)远离第一伺服电机(4)的一端外壁沿圆周方向开设有环槽(12),所述圆筒(9)的顶部和底部轴向开设有限位滑槽(13),两个所述限位滑槽(13)内分别滑动连接有上调节杆(14)和下调节杆(15),所述上调节杆(14)的下端滑动贯穿限位滑槽(13)并滑动卡接在环槽(12)内、上端滑动贯穿限位滑槽(13)并延伸至圆筒(9)的上方,所述上调节杆(14)的上端螺纹连接有丝杆(16),所述丝杆(16)与圆筒(9)平行,所述丝杆(16)远离壳体(1)一端与第二伺服电机(17)的输出轴同轴固定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子坊,潘立宁,谭飞,朱学全,黄慧聪,
申请(专利权)人:新亚杉杉新材料科技衢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