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风力发电,特别是涉及一种冷却系统以及风力发电机组。
技术介绍
1、在现有的风力发电领域中,风力发电机组中的主轴通常是通过在自身轴向上的两端分别设置轴承来与固定座连接,在发电机运转过程中,随着主轴的旋转,轴承会逐渐开始发热,连带主轴上与轴承相接触的位置一并开始发热。并且,主轴通常一端封闭,另一端与轮毂相连接,其内部空间较为封闭,在此基础上,随着风电技术的发展,风力发电机组的容量逐渐增加,主轴内的热量积累也随之逐渐达到了自然对流无法解决的程度,此时就容易形成热岛现象,对主轴以及轴承造成损伤。
2、因此,亟需一种能够提高大容量机组主轴的散热效率的冷却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冷却系统,能够提高散热效率,改善大容量机组的冷却效果。
2、第一方面,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冷却系统,包括固定座、传动轴、第一轴承及第二轴承,传动轴插接于固定座且在轴向上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与固定座转动连接,传动轴具有中空腔且在轴向上的一端封闭设置、另一端形成有开口,冷却系统还包括:散热组件,设置于传动轴且包括第一导流板、第二导流板、第一风机、第二风机以及第一风管;第一导流板以及第二导流板沿轴向分布并将中空腔分隔形成第一腔室以及第二腔室,第一导流板具有连通第一腔室与开口的第一连通槽,第二导流板具有连通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的第二连通槽;第一导流板上连接有第一风机,由第一风机驱动进入第一腔室的气流经由第一连通槽流向开口;第二导流板上连接有第二风机,第二风
3、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第一导流板具有第一避让孔,第一风管的一端穿过第一避让孔与第二风机连通,第一风管的另一端由开口伸出。
4、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散热组件还包括第一散热件和第二散热件,第一散热件对应第一连通槽设置并在传动轴的径向上与第一轴承对应,第二散热件对应第二连通槽设置并在径向上与第二轴承对应。
5、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均为圆形板状体,且第一散热件与第二散热件均沿环状延伸;第一连通槽包括多个第一子槽,多个第一子槽沿第一导流板的周向等间隔设置,第二连通槽包括多个第二子槽,多个第二子槽沿第二导流板的周向等间隔设置。
6、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第一导流板还包括向靠近第一散热件的方向凸出设置的第一导流翻边,第一导流翻边与传动轴围合形成与第一连通槽连通的第一环腔,第一散热件至少部分位于第一环腔内;和/或,第二导流板还包括向靠近第二散热件的方向凸出设置的第二导流翻边,第二导流翻边与传动轴围合形成与第二连通槽连通的第二环腔,第二散热件至少部分位于第二环腔内。
7、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第一导流翻边在轴向上的延伸尺寸大于等于第一散热件在轴向上的延伸尺寸;和/或,第二导流翻边在轴向上的延伸尺寸大于等于第二散热件在轴向上的延伸尺寸。
8、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沿径向,第一导流翻边与第一散热件之间的间距小于等于100mm;和/或,沿径向,第二导流翻边与第二散热件之间的间距小于等于100mm。
9、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第一散热件和第二散热件均包括主体部和散热翅片,散热翅片沿径向向靠近导流板中心的方向延伸设置;散热翅片包括多个散热肋,散热肋由散热翅片的表面向远离散热翅片的方向凸出,多个散热肋间隔设置。
10、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冷却系统还包括第二风管,第二风管的一端与第一风机连通,且另一端由开口伸出。
11、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冷却系统还包括隔离板以及第三风管,沿轴向,隔离板设置于第一导流板以及第二导流板之间并将第一腔室分隔形成第一子腔以及第二子腔,第一连通槽与第一子腔连通,第二连通槽与第二子腔连通,第三风管连接于第一导流板与隔离板之间并将第二子腔与开口连通。
12、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第一导流板、第二导流板以及隔离板两两平行且垂直于轴向设置。
13、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在径向上,第三风管与第一风机分别设置于第一导流板中心的两侧。
14、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第一导流板、第二导流板以及隔离板均具有至少一个沿轴向贯穿设置的人孔门,人孔门在径向上的延伸尺寸大于等于600mm。
15、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分别具有固定翻边,固定翻边由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的边缘向靠近彼此的方向延伸设置,在传动轴的周向上,第一连通槽以及第二连通槽均与固定翻边错开设置,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分别通过固定翻边各自与中空腔的腔壁连接。
16、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冷却系统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与第一风机和/或第二风机通信连接,控制器被配置为控制第一风机和/或第二风机的启停和转速。
17、第二方面,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包括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中的冷却系统以及轮毂,传动轴具有开口的一端与轮毂连接设置,第一风管伸入轮毂内部。
18、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冷却系统包括沿传动轴的轴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将传动轴内部的中空腔划分为开口区域、第一腔室以及第二腔室,两块导流板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通过风机将开口处的冷空气抽入,并在流径需散热的位置后使得热空气由导流板边缘的连通槽送出中空腔,通过分别在第一腔室以及第二腔室中形成气流循环,有效地提高散热效率,且使用设置有风机的导流板划分区域,对较长的传动轴的底部同样能够具有良好的冷却效果,使其能够适用于大容量风力发电机组,并改善其散热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轴系冷却系统(1000),包括固定座(100)、传动轴(200)、第一轴承(300)及第二轴承(400),所述传动轴(200)插接于所述固定座(100)且在轴向(X)上的两端分别通过所述第一轴承(300)和所述第二轴承(400)与所述固定座(100)转动连接,所述传动轴(200)具有中空腔(201)且在所述轴向(X)上的一端封闭设置、另一端形成有开口(202),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系统(1000)还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系统(10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板(10)具有第一避让孔(13),所述第一风管(30)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避让孔(13)与所述第二风机(21)连通,所述第一风管(30)的另一端由所述开口(202)伸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系统(1000),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500)还包括第一散热件(40)和第二散热件(50),所述第一散热件(40)对应所述第一连通槽(12)设置并在所述传动轴(200)的径向上与所述第一轴承(300)对应,所述第二散热件(50)对应所述第二连通槽(22)设置并在所述径向上与所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却系统(10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板(10)和所述第二导流板(20)均为圆形板状体,且所述第一散热件(40)与所述第二散热件(50)均沿环状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却系统(10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板(10)还包括向靠近所述第一散热件(40)的方向凸出设置的第一导流翻边(14),所述第一导流翻边(14)与所述传动轴(200)围合形成与所述第一连通槽(12)连通的第一环腔(15),所述第一散热件(40)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环腔(15)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却系统(10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翻边(14)在所述轴向(X)上的延伸尺寸大于等于所述第一散热件(40)在所述轴向(X)上的延伸尺寸;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却系统(1000),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径向,所述第一导流翻边(14)与所述第一散热件(40)之间的间距小于等于100mm;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却系统(10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件(40)和所述第二散热件(50)均包括主体部(41)和散热翅片(42),所述散热翅片(42)沿所述径向向靠近所述导流板中心的方向延伸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系统(1000),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系统(1000)还包括第二风管(60),所述第二风管(6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风机(11)连通,且另一端由所述开口(202)伸出。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系统(1000),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系统(1000)还包括隔离板(70)以及第三风管(80),沿所述轴向(X),所述隔离板(70)设置于所述第一导流板(10)以及所述第二导流板(20)之间并将所述第一腔室(203)分隔形成第一子腔(205)以及第二子腔(206),所述第一连通槽(12)与所述第一子腔(205)连通,所述第二连通槽(22)与所述第二子腔(206)连通,所述第三风管(80)连接于所述第一导流板(10)与所述隔离板(70)之间并将所述第二子腔(206)与所述开口(202)连通。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冷却系统(10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板(10)、所述第二导流板(20)以及所述隔离板(70)两两平行且垂直于所述轴向(X)设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冷却系统(1000),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径向上,所述第三风管(80)与所述第一风机(11)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导流板(10)中心的两侧。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冷却系统(10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板(10)、所述第二导流板(20)以及所述隔离板(70)均具有至少一个沿所述轴向(X)贯穿设置的人孔门(90),所述人孔门(90)在所述径向上的延伸尺寸大于等于600mm。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系统(10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板(10)和所述第二导流板(20)分别具有固定翻边(16),所述固定翻边(16)由所述第一导流板(10)和所述第二导流板(20)的边缘向靠近彼此的方向延伸设置,在所述传动轴(200)的周向上,所述第一连通槽(12)以及所述第二连通槽(22)均与所述固定翻边(16)错开设置,所述第一导流板(10)和所述第二导流板(20)分别通过所述固定翻边(16)各自与所述中空腔(201)的腔壁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系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轴系冷却系统(1000),包括固定座(100)、传动轴(200)、第一轴承(300)及第二轴承(400),所述传动轴(200)插接于所述固定座(100)且在轴向(x)上的两端分别通过所述第一轴承(300)和所述第二轴承(400)与所述固定座(100)转动连接,所述传动轴(200)具有中空腔(201)且在所述轴向(x)上的一端封闭设置、另一端形成有开口(202),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系统(1000)还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系统(10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板(10)具有第一避让孔(13),所述第一风管(30)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避让孔(13)与所述第二风机(21)连通,所述第一风管(30)的另一端由所述开口(202)伸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系统(1000),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500)还包括第一散热件(40)和第二散热件(50),所述第一散热件(40)对应所述第一连通槽(12)设置并在所述传动轴(200)的径向上与所述第一轴承(300)对应,所述第二散热件(50)对应所述第二连通槽(22)设置并在所述径向上与所述第二轴承(400)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却系统(10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板(10)和所述第二导流板(20)均为圆形板状体,且所述第一散热件(40)与所述第二散热件(50)均沿环状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却系统(10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板(10)还包括向靠近所述第一散热件(40)的方向凸出设置的第一导流翻边(14),所述第一导流翻边(14)与所述传动轴(200)围合形成与所述第一连通槽(12)连通的第一环腔(15),所述第一散热件(40)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环腔(15)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却系统(10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翻边(14)在所述轴向(x)上的延伸尺寸大于等于所述第一散热件(40)在所述轴向(x)上的延伸尺寸;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却系统(1000),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径向,所述第一导流翻边(14)与所述第一散热件(40)之间的间距小于等于100mm;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却系统(10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件(40)和所述第二散热件(50)均包括主体部(41)和散热翅片(42),所述散热翅片(42)沿所述径向向靠近所述导流板中心的方向延伸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系统(1000),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系统(1000)还包括第二风管(60),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丁会,刘军卫,王立恒,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金风科创风电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