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筒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32874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9 14:21
本技术涉及缠绕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卷筒装置,包括:内筒和设置在所述内筒外周的外筒,所述内筒的外周面与所述外筒的内周面之间形成间隔区域,所述外筒上设置有将所述间隔区域和所述外筒外部连通的开口,所述间隔区域内设置有柔性带,所述柔性带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内筒,所述柔性带的第二端通过所述开口伸出到所述外筒外部;所述内筒和所述外筒之间能够相互解锁,使所述内筒相对所述外筒独立旋转。本技术使卷筒装置表面的全部极片都能实现放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缠绕装置,尤其是卷筒装置


技术介绍

1、极片是锂电池的核心部件。在极片的生产加工中,极片被收卷在卷筒上,或从卷筒上放卷。在极片放卷时,放卷设备通过检测卷筒表面极片的卷径,来判断卷筒表面剩余极片的长度。由于极片的厚度非常小,当卷筒表面剩余极片的长度较小时,放卷设备无法准确的检测出极片的卷径。为防止卷筒表面的极片被全部放完,导致发生断带,放卷设备会提前停止,由操作人员进行换料操作,故卷筒上残留的少量极片被浪费,无法使极片利用率最大化。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卷筒装置,使卷筒装置表面的全部极片都能实现放卷。

2、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了卷筒装置,包括:内筒和设置在所述内筒外周的外筒,所述内筒的外周面与所述外筒的内周面之间形成间隔区域,所述外筒上设置有将所述间隔区域和所述外筒外部连通的开口,所述间隔区域内设置有柔性带,所述柔性带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内筒,所述柔性带的第二端通过所述开口伸出到所述外筒外部;所述内筒和所述外筒之间能够相互解锁,使所述内筒相对所述外筒独立旋转。

3、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柔性带上靠近所述第二端的位置设置有限位部件,所述限位部件增加所述第二端的厚度,使所述第二端的厚度大于所述开口的大小。

4、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部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柔性带表面的限位条。

5、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条有两条,两条所述限位条分别位于所述柔性带相对的表面上。

6、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柔性带上设置有通孔,其中一条所述限位条上设置有与通孔对应的凸起,另一条所述限位条上设置有与凸起对应的凹槽,所述凸起穿过所述通孔连接于所述凹槽。

7、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柔性带靠近第二端的位置通过折叠形成折叠部,所述折叠部作为所述限位部件。

8、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外筒的外周面上与所述开口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限位部件的容纳槽。

9、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卷筒装置还包括:转轴以及固定设置在所述转轴上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与所述外筒固定连接,以使所述转轴带动所述外筒旋转;所述内筒上可分离地设置有活动件,所述活动件与所述转轴同步旋转,当所述活动件与所述内筒连接时,所述内筒和所述外筒相互锁定;当所述活动件与所述内筒分离时,所述内筒和所述外筒相互解锁。

10、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转轴上固定设置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上设置有驱动组件,所述活动件连接于所述驱动组件的输出端,所述驱动组件用于带动所述活动件靠近或远离所述内筒。

11、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内筒的端面上设置有轴向延伸的第四连接部,所述活动件上设置有与所述第四连接部对应的第三连接部,所述驱动组件的输出端配置为沿着所述内筒的轴线方向移动,以使所述第三连接部进入或离开所述第四连接部。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卷筒装置在放卷时,可以将内筒和外筒解锁,使得内筒能够相对于外筒独立旋转,进而柔性带起到替代极片的作用,将全部极片向外放卷,而不会残留少量的极片在卷筒装置的表面。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卷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筒(1)和设置在所述内筒(1)外周的外筒(2),所述内筒(1)的外周面与所述外筒(2)的内周面之间形成间隔区域(3),所述外筒(2)上设置有将所述间隔区域(3)和所述外筒(2)外部连通的开口(21),所述间隔区域(3)内设置有柔性带(5),所述柔性带(5)的第一端(51)连接于所述内筒(1),所述柔性带(5)的第二端(52)通过所述开口(21)伸出到所述外筒(2)外部;所述内筒(1)和所述外筒(2)之间能够相互解锁,使所述内筒(1)相对所述外筒(2)独立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带(5)上靠近所述第二端(52)的位置设置有限位部件(6),所述限位部件(6)增加所述第二端(52)的厚度,使所述第二端(52)的厚度大于所述开口(21)的大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卷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件(6)包括设置在所述柔性带(5)表面的限位条(6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卷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条(61)有两条,两条所述限位条(61)分别位于所述柔性带(5)相对的表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卷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带(5)上设置有通孔(55),其中一条所述限位条(61)上设置有与通孔(55)对应的凸起(611),另一条所述限位条(61)上设置有与凸起(611)对应的凹槽(612),所述凸起(611)穿过所述通孔(55)连接于所述凹槽(612)。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卷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带(5)靠近第二端(52)的位置通过折叠形成折叠部(62),所述折叠部(62)作为所述限位部件(6)。

7.根据权利要求2~6任意一项所述的卷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2)的外周面上与所述开口(21)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限位部件(6)的容纳槽(2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筒装置还包括:转轴(71)以及固定设置在所述转轴(71)上的固定件(72),所述固定件(72)与所述外筒(2)固定连接,以使所述转轴(71)带动所述外筒(2)旋转;所述内筒(1)上可分离地设置有活动件(73),所述活动件(73)与所述转轴(71)同步旋转,当所述活动件(73)与所述内筒(1)连接时,所述内筒(1)和所述外筒(2)相互锁定;当所述活动件(73)与所述内筒(1)分离时,所述内筒(1)和所述外筒(2)相互解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卷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71)上固定设置有连接座(74),所述连接座(74)上设置有驱动组件(75),所述活动件(73)连接于所述驱动组件(75)的输出端,所述驱动组件(75)用于带动所述活动件(73)靠近或远离所述内筒(1)。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卷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1)的端面上设置有轴向延伸的第四连接部(16),所述活动件(73)上设置有与所述第四连接部(16)对应的第三连接部(731),所述驱动组件(75)的输出端配置为沿着所述内筒(1)的轴线方向往复移动,以使所述第三连接部(731)进入或离开所述第四连接部(16)。

...

【技术特征摘要】

1.卷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筒(1)和设置在所述内筒(1)外周的外筒(2),所述内筒(1)的外周面与所述外筒(2)的内周面之间形成间隔区域(3),所述外筒(2)上设置有将所述间隔区域(3)和所述外筒(2)外部连通的开口(21),所述间隔区域(3)内设置有柔性带(5),所述柔性带(5)的第一端(51)连接于所述内筒(1),所述柔性带(5)的第二端(52)通过所述开口(21)伸出到所述外筒(2)外部;所述内筒(1)和所述外筒(2)之间能够相互解锁,使所述内筒(1)相对所述外筒(2)独立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带(5)上靠近所述第二端(52)的位置设置有限位部件(6),所述限位部件(6)增加所述第二端(52)的厚度,使所述第二端(52)的厚度大于所述开口(21)的大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卷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件(6)包括设置在所述柔性带(5)表面的限位条(6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卷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条(61)有两条,两条所述限位条(61)分别位于所述柔性带(5)相对的表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卷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带(5)上设置有通孔(55),其中一条所述限位条(61)上设置有与通孔(55)对应的凸起(611),另一条所述限位条(61)上设置有与凸起(611)对应的凹槽(612),所述凸起(611)穿过所述通孔(55)连接于所述凹槽(612)。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卷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霞叶嘉明陈深宝曾庭威吴金波李俊杨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科信聚力新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