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湿陷性黄土地基无振动挤密扩孔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32692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9 14: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湿陷性黄土地基无振动挤密扩孔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外套筒机构、丝杆加载单元和扩孔机构,外套筒机构包括上套筒、连接套筒和固定端套筒,丝杆加载单元包括扭转丝杆、连接杆、转接头和固定底座,转接头能绕固定底座旋转,扩孔机构包括两个扩孔部件,扩孔部件包括上连杆、下连杆、扩孔挤压板;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一、预钻孔及扩孔装置安装;二、初步调节;三、湿陷性黄土地基无振动挤密扩孔;四、湿陷性黄土地基下一个高度处无振动挤密扩孔;五、多次重复步骤四,直至完成预钻孔整个内侧壁的扩孔,形成桩孔。本发明专利技术施加侧向力实现无振动挤密扩孔,所需的施工空间较小,且能有效防止振动荷载对临近既有结构的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岩土工程施工,尤其是涉及一种湿陷性黄土地基无振动挤密扩孔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1、我国西部地区分布大量的湿陷性黄土,黄土作为典型的风积土,具有大孔隙性、结构性、湿陷性、水敏性、动力易损性等特性,与其它岩土材料相比,黄土突出的工程问题为在天然低含水率条件下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较低的压缩性,但一旦浸水增湿便强度骤降,变形突增,进而影响周边结构或设施的稳定性。因此在湿陷性黄土地区进行工程建设时通常需要先对湿陷性黄土地基进行处理。

2、目前,在铁路与公路隧道建设中,常采用旋喷桩法、换填垫层法、挤密法和树根桩法对湿陷性黄土地基进行处理,此类方法虽然可有效地解决湿陷变形的问题,控制精度高,但处理代价较大,施工过程亦存在较大风险。另外,地基处理时机械处理会产生振动。

3、因此,现如今缺少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的湿陷性黄土地基无振动挤密扩孔装置及方法,伸入湿陷性黄土地基预钻孔中施加侧向力实现无振动挤密扩孔,所需的施工空间较小,且能有效防止振动荷载对临近既有结构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湿陷性黄土地基无振动挤密扩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穿设在预钻孔(11)内的外套筒机构(10)、穿设在所述外套筒机构(10)中的丝杆加载单元(20)、以及与所述外套筒机构(10)和所述丝杆加载单元(20)铰接的扩孔机构;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湿陷性黄土地基无振动挤密扩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套筒(3)的顶端设置有圆盘(3-1),所述上套筒(3)的底端设置有上连接孔(3-2),所述连接套筒(4)数量至少一个,所述连接套筒(4)的顶端设置有中上连接头(4-1),所述连接套筒(4)的底端设置有中下连接孔(4-2),所述固定端套筒(5)的顶部设置有上连接头(5-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湿陷性黄土地基无振动挤密扩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穿设在预钻孔(11)内的外套筒机构(10)、穿设在所述外套筒机构(10)中的丝杆加载单元(20)、以及与所述外套筒机构(10)和所述丝杆加载单元(20)铰接的扩孔机构;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湿陷性黄土地基无振动挤密扩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套筒(3)的顶端设置有圆盘(3-1),所述上套筒(3)的底端设置有上连接孔(3-2),所述连接套筒(4)数量至少一个,所述连接套筒(4)的顶端设置有中上连接头(4-1),所述连接套筒(4)的底端设置有中下连接孔(4-2),所述固定端套筒(5)的顶部设置有上连接头(5-1);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湿陷性黄土地基无振动挤密扩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扭转丝杆(2-2)的下端设置外螺纹连接头(2-3),所述连接杆(2-4)至少一个,所述连接杆(2-4)的上端设置有上内螺纹口(2-4-1),所述连接杆(2-4)的下端设置有下外螺纹头(2-4-2),所述转接头(2-5)的上端设置有上螺纹口(2-5-1),所述转接头(2-5)的下端设置有下螺纹口(2-5-2);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湿陷性黄土地基无振动挤密扩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端套筒(5)的外侧壁下部设置有上铰接耳(5-2),所述固定底座(2-6)的外侧壁设置有下铰接耳(2-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党校黄鑫贺红张伟伟于永堂郑建国卢辉寇兴龙季江峰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新丝路建设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