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远红外碳纤维加热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325007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9 14:19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远红外碳纤维加热垫,包括:加热垫本体、外接电源、控制器、加热芯、弹性支撑骨架,加热芯和弹性支撑骨架设置在加热垫本体的内部,加热芯位于弹性支撑骨架的内部,外接电源设置在加热垫本体的外侧,外接电源通过控制器与加热芯电连接;通过加热垫本体对使用者进行支撑,同时在使用者和加热芯进行缓冲,提高使用感受,避免直接接触加热芯,由于热量过高造成烫伤,通过外接电源和控制器给加热芯提供电流,同时对加热芯的功率进行控制,进而实现对温度的控制和调节,通过弹性支撑骨架对加热垫本体进行支撑,同时避免加热芯受到过大的挤压造成弯折损坏,从而对加热芯提供保护,进而增加了远红外碳纤维加热垫的使用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加热床垫领域,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远红外碳纤维加热垫


技术介绍

1、床垫是为了保证消费者获得健康而又舒适的睡眠而使用的一种介于人体和床之间的物品,材质繁多,种类也繁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睡眠寝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寒冷的冬季,目前用于寝具上的加热主要是电热毯,由于普通的电热毯采用电热丝加热,具有加热面积小,热效率低,寿命短,不耐折,易断线,接触不良,易发生火灾及触电事故等不安全隐患,因此,人们将目光投向了更有改良空间的床垫上,能够实现加热作用的床垫应运而生。

2、现有的加热床垫,无法快速的对床垫的温度进行调节,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设置一种安全性能良好且便于温度调节的床垫是十分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1、在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2、为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远红外碳纤维加热垫,包括:

3、加热垫本体、外接电源、控制器、加热芯、弹性支撑骨架,所述加热芯和所述弹性支撑骨架设置在所述加热垫本体的内部,所述加热芯位于所述弹性支撑骨架的内部,所述外接电源设置在所述加热垫本体的外侧,所述外接电源通过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加热芯电连接。

4、优选的是,所述加热芯包括远红外发热层、绝缘层、保温层,所述远红外发热层设置在所述加热垫本体的内部,所述绝缘层设置在所述远红外发热层的外侧表面,所述保温层设置在所述远红外发热层的下方,且所述保温层的上表面与所述绝缘层的下表面相贴合,所述保温层选用棉质布料。

5、优选的是,所述远红外发热层包括疏段碳纤维加热丝、密段碳纤维加热丝、隔热基板、铝箔导热覆片,所述隔热基板设置在所述绝缘层的内部,所述疏段碳纤维加热丝设置在所述隔热基板的上表面左侧,所述密段碳纤维加热丝设置在所述隔热基板的上表面右侧,所述疏段碳纤维加热丝和所述密段碳纤维加热丝相连通,所述铝箔导热覆片覆盖设置在所述疏段碳纤维加热丝和所述密段碳纤维加热丝的上表面,所述外接电源通过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疏段碳纤维加热丝和所述密段碳纤维加热丝电连接。

6、优选的是,所述弹性支撑骨架包括压柱、弹性撑网、填充压面、辅助支架,所述辅助支架设置在所述加热垫本体的内部,所述加热芯位于所述辅助支架的内部,所述辅助支架选用弹性材料,所述压柱的数量有四个,所述压柱分别设置在所述辅助支架的四个边角上,所述弹性撑网分别设置在所述压柱的上表面,所述填充压面填充设置在所述弹性撑网与所述加热芯之间,所述保温层与所述压柱的下表面相连接。

7、优选的是,所述辅助支架的内部为中空结构,所述辅助支架的两端分别连接有进气软管和散热软管,所述进气软管和所述散热软管位于所述加热垫本体的内部,且所述进气软管、所述散热软管分别与所述辅助支架的内部和外界相连通,所述进气软管、所述散热软管与外部相连通的一端皆设置有防尘网,所述散热软管的内部设置有单向扇,所述单向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8、优选的是,所述压柱包括活动座、外撑弹簧、传递凸环、内撑弹簧、压柱座,所述压柱座的数量有四个,所述压柱座设置在所述保温层的上表面,且所述压柱座分别设置于所述辅助支架的四个边角内部,所述压柱座的上表面设置有盲孔,所述活动座滑动连接在所述压柱座的盲孔内,所述外撑弹簧和所述内撑弹簧套设在所述压柱座的周向表面,且所述外撑弹簧位于所述内撑弹簧的外侧周向,所述外撑弹簧的上端与所述活动座相连接,所述外撑弹簧的下端与所述压柱座相连接,所述传递凸环的内侧与所述内撑弹簧相连接,所述传递凸环的外侧周向与外撑弹簧相连接。

9、优选的是,所述弹性撑网包括弹性织物和网架,所述弹性织物固定设置在所述网架的表面,所述网架设置在所述活动座的上表面,所述弹性织物由所述弹性织物远离所述网架的中心至靠近所述网架的方向上逐渐增厚,所述弹性织物选用聚酰亚胺纤维丝。

10、优选的是,所述加热垫本体包括缓冲层、接触表层、防滑层,所述缓冲层设置在所述压柱和所述弹性撑网的上表面,所述缓冲层选用3d网芯材,所述接触表层设置在所述缓冲层的上表面,所述接触表层选用石墨烯布料,所述防滑层设置在所述保温层的下表面。

11、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2、本技术所述的一种远红外碳纤维加热垫,通过加热垫本体对使用者进行支撑,同时在使用者和加热芯进行缓冲,提高使用感受,避免直接接触加热芯,由于热量过高造成烫伤,通过外接电源和控制器给加热芯提供电流,同时对加热芯的功率进行控制,进而实现对温度的控制和调节,通过弹性支撑骨架对加热垫本体进行支撑,同时避免加热芯受到过大的挤压造成弯折损坏,从而对加热芯提供保护,进而增加了远红外碳纤维加热垫的使用安全性。

13、本技术所述的一种远红外碳纤维加热垫,本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远红外碳纤维加热垫,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垫本体(1)、外接电源(2)、控制器(3)、加热芯(4)、弹性支撑骨架(5),所述加热芯(4)和所述弹性支撑骨架(5)设置在所述加热垫本体(1)的内部,所述加热芯(4)位于所述弹性支撑骨架(5)的内部,所述外接电源(2)设置在所述加热垫本体(1)的外侧,所述外接电源(2)通过所述控制器(3)与所述加热芯(4)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远红外碳纤维加热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芯(4)包括远红外发热层(401)、绝缘层(402)、保温层(403),所述远红外发热层(401)设置在所述加热垫本体(1)的内部,所述绝缘层(402)设置在所述远红外发热层(401)的外侧表面,所述保温层(403)设置在所述远红外发热层(401)的下方,且所述保温层(403)的上表面与所述绝缘层(402)的下表面相贴合,所述保温层(403)选用棉质布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远红外碳纤维加热垫,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红外发热层(401)包括疏段碳纤维加热丝(411)、密段碳纤维加热丝(412)、隔热基板(413)、铝箔导热覆片,所述隔热基板(413)设置在所述绝缘层(402)的内部,所述疏段碳纤维加热丝(411)设置在所述隔热基板(413)的上表面左侧,所述密段碳纤维加热丝(412)设置在所述隔热基板(413)的上表面右侧,所述疏段碳纤维加热丝(411)和所述密段碳纤维加热丝(412)相连通,所述铝箔导热覆片覆盖设置在所述疏段碳纤维加热丝(411)和所述密段碳纤维加热丝(412)的上表面,所述外接电源(2)通过所述控制器(3)与所述疏段碳纤维加热丝(411)和所述密段碳纤维加热丝(412)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远红外碳纤维加热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支撑骨架(5)包括压柱(501)、弹性撑网(502)、填充压面、辅助支架(503),所述辅助支架(503)设置在所述加热垫本体(1)的内部,所述加热芯(4)位于所述辅助支架(503)的内部,所述辅助支架(503)选用弹性材料,所述压柱(501)的数量有四个,所述压柱(501)分别设置在所述辅助支架(503)的四个边角上,所述弹性撑网(502)分别设置在所述压柱(501)的上表面,所述填充压面填充设置在所述弹性撑网(502)与所述加热芯(4)之间,所述保温层(403)与所述压柱(501)的下表面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远红外碳纤维加热垫,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支架(503)的内部为中空结构,所述辅助支架(503)的两端分别连接有进气软管和散热软管,所述进气软管和所述散热软管位于所述加热垫本体(1)的内部,且所述进气软管、所述散热软管分别与所述辅助支架(503)的内部和外界相连通,所述进气软管、所述散热软管与外部相连通的一端皆设置有防尘网,所述散热软管的内部设置有单向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远红外碳纤维加热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柱(501)包括活动座(511)、外撑弹簧(512)、传递凸环(513)、内撑弹簧(514)、压柱座(515),所述压柱座(515)的数量有四个,所述压柱座(515)设置在所述保温层(403)的上表面,且所述压柱座(515)分别设置于所述辅助支架(503)的四个边角内部,所述压柱座(515)的上表面设置有盲孔,所述活动座(511)滑动连接在所述压柱座(515)的盲孔内,所述外撑弹簧(512)和所述内撑弹簧(514)套设在所述压柱座(515)的周向表面,且所述外撑弹簧(512)位于所述内撑弹簧(514)的外侧周向,所述外撑弹簧(512)的上端与所述活动座(511)相连接,所述外撑弹簧(512)的下端与所述压柱座(515)相连接,所述传递凸环(513)的内侧与所述内撑弹簧(514)相连接,所述传递凸环(513)的外侧周向与外撑弹簧(512)相连接,所述单向扇与所述控制器(3)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远红外碳纤维加热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撑网(502)包括弹性织物(521)和网架(522),所述网架(522)设置在所述活动座(511)的上表面,所述弹性织物(521)固定设置在所述网架(522)的表面,所述弹性织物(521)由所述弹性织物(521)远离所述网架的中心至靠近所述网架的方向上逐渐增厚,所述弹性织物(521)选用聚酰亚胺纤维丝。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远红外碳纤维加热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垫本体(1)包括缓冲层(101)、接触表层(102)、防滑层(103),所述缓冲层(101)设置在所述压柱(501)和所述弹性撑网(502)的上表面,所述缓冲层(101)选用3D网芯材,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远红外碳纤维加热垫,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垫本体(1)、外接电源(2)、控制器(3)、加热芯(4)、弹性支撑骨架(5),所述加热芯(4)和所述弹性支撑骨架(5)设置在所述加热垫本体(1)的内部,所述加热芯(4)位于所述弹性支撑骨架(5)的内部,所述外接电源(2)设置在所述加热垫本体(1)的外侧,所述外接电源(2)通过所述控制器(3)与所述加热芯(4)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远红外碳纤维加热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芯(4)包括远红外发热层(401)、绝缘层(402)、保温层(403),所述远红外发热层(401)设置在所述加热垫本体(1)的内部,所述绝缘层(402)设置在所述远红外发热层(401)的外侧表面,所述保温层(403)设置在所述远红外发热层(401)的下方,且所述保温层(403)的上表面与所述绝缘层(402)的下表面相贴合,所述保温层(403)选用棉质布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远红外碳纤维加热垫,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红外发热层(401)包括疏段碳纤维加热丝(411)、密段碳纤维加热丝(412)、隔热基板(413)、铝箔导热覆片,所述隔热基板(413)设置在所述绝缘层(402)的内部,所述疏段碳纤维加热丝(411)设置在所述隔热基板(413)的上表面左侧,所述密段碳纤维加热丝(412)设置在所述隔热基板(413)的上表面右侧,所述疏段碳纤维加热丝(411)和所述密段碳纤维加热丝(412)相连通,所述铝箔导热覆片覆盖设置在所述疏段碳纤维加热丝(411)和所述密段碳纤维加热丝(412)的上表面,所述外接电源(2)通过所述控制器(3)与所述疏段碳纤维加热丝(411)和所述密段碳纤维加热丝(412)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远红外碳纤维加热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支撑骨架(5)包括压柱(501)、弹性撑网(502)、填充压面、辅助支架(503),所述辅助支架(503)设置在所述加热垫本体(1)的内部,所述加热芯(4)位于所述辅助支架(503)的内部,所述辅助支架(503)选用弹性材料,所述压柱(501)的数量有四个,所述压柱(501)分别设置在所述辅助支架(503)的四个边角上,所述弹性撑网(502)分别设置在所述压柱(501)的上表面,所述填充压面填充设置在所述弹性撑网(502)与所述加热芯(4)之间,所述保温层(403)与所述压柱(501)的下表面相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业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温道百镒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