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驱动背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1、由于显示原理不同,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器)不同于oled(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有机发光显示器),需要借助背光源来发光,背光源主要分为:侧入式背光,即光源设置于导光板侧面的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由于要借助导光板将光均匀分散至背光的每个角落,所以该方案光效低,能耗高,均匀性差,亮度低;直下式背光,搭配分散均匀的led,这使得光的均匀性增加,光效提高,尤其是采用mini-led(迷你发光二极管)作为光源后,mini-led的大小为传统led灯珠的四十分之一左右,整体光源布局更为精密,画质效果大为提升,受到业内的广泛关注。
2、目前,直下式背光lcd的背光模组中使用的驱动背板,在衬底的表面覆盖反射层以增加背光模组的光线利用率,然而,反射层与衬底上的线路结合力弱,导致反射层与线路接触部位易发生脱落问题,影响产品质量。
3、因此,亟需一种驱动背板及显示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驱动背板及显示装置,可以缓解目前直下式背光lcd的背光模组中使用的驱动背板,反射层与线路易发生分离的技术问题。
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驱动背板,包括:
3、衬底;
4、线路层,位于所述衬底一侧,所述线路层包括至少一第一类走线;
>5、反射层,与所述线路层设置于所述衬底的同侧,所述反射层覆盖所述第一类走线;
6、其中,所述第一类走线包括至少一第一凹槽,所述反射层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内。
7、优选的,所述第一凹槽阵列设置于所述第一类走线,或者,所述第一凹槽离散设置于所述第一类走线。
8、优选的,所述第一凹槽阵列设置于所述第一类走线,所述第一凹槽排列的列方向与所述第一类走线的延伸方向平行,所述第一凹槽排列的行方向与所述第一类走线的延伸方向相交。
9、优选的,所述第一凹槽离散设置于所述第一类走线,在第一方向上,相邻的所述第一凹槽至少部分交错设置;和/或,
10、在第二方向上,相邻的所述第一凹槽至少部分交错设置;
11、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一类走线的延伸方向平行,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
12、优选的,所述第一凹槽包括第一子凹槽和/或第二子凹槽;
13、其中,所述第一子凹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所述第二子凹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平行。
14、优选的,所述反射层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类走线正上方的凸起部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类走线两侧的平坦部,所述凸起部朝向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凸出,所述平坦部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与所述衬底平行;
15、其中,所述凸起部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与所述衬底的间距,与所述平坦部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与所述衬底的间距之差小于10微米。
16、优选的,所述第一凹槽贯穿所述第一类走线,所述反射层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内的接触部,所述接触部靠近所述衬底的一侧与所述衬底接触。
17、优选的,所述第一凹槽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的面积,占所述第一类走线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的面积的40%至60%。
18、优选的,在第二方向上,至少一所述第一凹槽的深度先增加后减小。
19、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组以及位于所述背光模组出光一侧的显示面板;
20、其中,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如前所述的驱动背板以及位于所述驱动背板出光一侧的光学膜片。
21、本专利技术通过第一凹槽的设置,使反射层部分位于第一凹槽内,增加了反射层和第一类走线的接触面积,提升了反射层和线路层的结合力,减少了反射层与线路层的分离,改善了应用该驱动背板的显示装置的产品质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驱动背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阵列设置于所述第一类走线,或者,所述第一凹槽离散设置于所述第一类走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阵列设置于所述第一类走线,所述第一凹槽排列的列方向与所述第一类走线的延伸方向平行,所述第一凹槽排列的行方向与所述第一类走线的延伸方向相交。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离散设置于所述第一类走线,在第一方向上,相邻的所述第一凹槽至少部分交错设置;和/或,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驱动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包括第一子凹槽和/或第二子凹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层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类走线正上方的凸起部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类走线两侧的平坦部,所述凸起部朝向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凸出,所述平坦部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与所述衬底平行;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贯穿所述第一类走线,所述反射层包括位于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驱动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的面积,占所述第一类走线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的面积的40%至6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背板,其特征在于,在第二方向上,至少一所述第一凹槽的深度先增加后减小。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组以及位于所述背光模组出光一侧的显示面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驱动背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阵列设置于所述第一类走线,或者,所述第一凹槽离散设置于所述第一类走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阵列设置于所述第一类走线,所述第一凹槽排列的列方向与所述第一类走线的延伸方向平行,所述第一凹槽排列的行方向与所述第一类走线的延伸方向相交。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离散设置于所述第一类走线,在第一方向上,相邻的所述第一凹槽至少部分交错设置;和/或,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驱动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包括第一子凹槽和/或第二子凹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层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昀霏,刘净,邓红照,陈林楠,
申请(专利权)人: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