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地下工程复合式衬砌隧道变形缝渗水修复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地下工程复合式衬砌隧道变形缝渗水修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31727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7 20: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下工程复合式衬砌隧道变形缝渗水修复方法,属于隧道修复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沿隧道变形缝两侧,从隧道最低位置开始钻孔,钻孔至初期支护内2‑3cm;向初支、二次衬砌之间的防水板位置进行注浆,将位于隧道最低位置的钻孔作为灌浆孔开始注浆,直到注浆材料从变形缝另一侧的泄压孔流出,对泄压孔进行封堵,继续注浆至注浆材料从拱顶泄压孔流出;变形缝两侧的钻孔交替注浆,直到注浆完成;在隧道内主体结构的背水面对中埋式止水带与变形缝进行修补处理,对灌浆孔和泄压孔孔口进行处理。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上述地下工程复合式衬砌隧道变形缝渗水修复方法,能够解决现有的变形缝修复工作量大,渗漏水易复发,并且容易造成砼损裂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隧道修复,尤其是涉及一种地下工程复合式衬砌隧道变形缝渗水修复方法


技术介绍

1、隧道变形缝是为了防止隧道在外界因素作用下发生变形而设计的,通常设置在软硬地层分界处、明暗洞分界处、地质构造活动断裂地段等位置,是隧道重要的细部结构。变形缝应满足密封防水的要求。变形缝位置既有防水措施失效会形成变形缝渗漏水问题。顶板变形缝渗漏水会滴在三轨(高压电),严重影响行车安全。变形缝渗漏造成变形缝两侧墙体潮湿,严重影响隧道内美观,滴水会严重影响布设在墙体两侧管线的正常使用和安全。变形缝本身是结构受力的薄弱环节,长期渗漏水导致背后泥沙不断被带出,衬砌后形成空洞,对结构安全造成威胁。长期渗漏会导致聚硫密封胶等既有堵水材料掉落,影响行车安全。因此隧道变形缝的修复是非常重要的。

2、现有的变形缝的修复,根据渗漏的状态,变形缝的堵漏主要是采用以下三种方式:(1)直接注至止水带翼片;(2)注入变形缝缝间;(3)注入中埋式止水带背后;但是上述方式钻孔离变形缝太近,注浆孔距离变形缝只有50mm;缝间注浆需要钻斜孔,布孔密集,工作量增加且容易造成边侧砼损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地下工程复合式衬砌隧道变形缝渗水修复方法,解决现有的变形缝修复工作量大,渗漏水易复发,并且容易造成砼损裂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地下工程复合式衬砌隧道变形缝渗水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s1、沿隧道变形缝两侧,从隧道最低位置开始环向至拱顶,采用钻头进行钻孔,钻孔穿过二次衬砌、防水板至初期支护内2-3cm;

4、s2、安装注浆嘴和闸阀,向初支、二次衬砌之间的防水板位置进行注浆,将位于隧道最低位置的钻孔作为灌浆孔进行注浆,直到注浆材料从变形缝两侧的任意泄压孔流出,用止浆塞将流出注浆材料的泄压孔进行封堵,继续注浆、封堵,直至浆液从隧道拱顶位置的泄压孔中流出浆液,封堵拱顶泄压孔,并继续注浆2-3分钟,关闭灌浆孔,结束注浆;

5、s3、变形缝两侧的钻孔交替注浆,直到注浆完成,使主体结构变形缝外侧迎水面处的防水层通过注浆材料与二次衬砌、初支粘合在一起;注浆材料在地下水的水压作用下沿着防水板、变形缝的缝隙渗入变形缝内并至中埋式止水带与二次衬砌混凝土之间的收缩缝隙,修补变形缝里面中埋式止水带与迎水面之间缝隙的充填材料;

6、s4、在隧道内主体结构的背水面对变形缝的中埋式止水带与背水面之间的变形缝进行修补处理,对灌浆孔和泄压孔孔口进行处理。

7、优选的,所述s1中,钻孔与变形缝之间的距离为30cm~50cm,钻孔避开中埋式止水带。

8、优选的,所述s1中,位于变形缝同一侧的相邻钻孔之间的距离为1m~1.5m;变形缝两侧的钻孔交错分布,位于变形缝两侧的相邻钻孔之间的距离为1m~1.5m。

9、优选的,所述s1中,钻孔为直孔,钻孔的孔径为28mm~32mm。

10、优选的,所述s2中,注浆压力为0.1mpa~0.15mpa。

11、优选的,所述s2中,注浆材料为持粘高延注浆料。

12、优选的,在s1之前,还包括对初支背后进行注浆堵水。

13、优选的,所述防水板为外贴式止水带。

14、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地下工程复合式衬砌隧道变形缝渗水修复方法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5、1、本专利技术变形缝两侧的钻孔距离变形缝较远,不会对变形缝内部的中埋式止水带造成破坏,提高变形缝处渗水修复效果。

16、2、位于变形缝一侧的相邻钻孔之间的距离为1-1.5m,位于变形缝两侧的相邻钻孔之间的距离为1-1.5m,并且交错分别,减少了钻孔的数量,减轻了工作量,防止边侧砼损裂。

17、3、钻孔为直孔,便于操作。

18、4、从变形缝的底部开始注浆,并且从变形缝的两侧进行注浆,保证变形缝迎水面注浆的饱满,提高变形缝渗水修复效果。

19、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下工程复合式衬砌隧道变形缝渗水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工程复合式衬砌隧道变形缝渗水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钻孔与变形缝之间的距离为30cm~50cm,钻孔避开中埋式止水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下工程复合式衬砌隧道变形缝渗水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位于变形缝同一侧的相邻钻孔之间的距离为1m~1.5m;变形缝两侧的钻孔交错分布,位于变形缝两侧的相邻钻孔之间的距离为1m~1.5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地下工程复合式衬砌隧道变形缝渗水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钻孔为直孔,钻孔的孔径为28mm~32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地下工程复合式衬砌隧道变形缝渗水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注浆压力为0.1MPa~0.15MPa。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地下工程复合式衬砌隧道变形缝渗水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注浆材料为持粘高延注浆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地下工程复合式衬砌隧道变形缝渗水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1之前,还包括对初支背后进行注浆堵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地下工程复合式衬砌隧道变形缝渗水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板为外贴式止水带。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工程复合式衬砌隧道变形缝渗水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工程复合式衬砌隧道变形缝渗水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钻孔与变形缝之间的距离为30cm~50cm,钻孔避开中埋式止水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下工程复合式衬砌隧道变形缝渗水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位于变形缝同一侧的相邻钻孔之间的距离为1m~1.5m;变形缝两侧的钻孔交错分布,位于变形缝两侧的相邻钻孔之间的距离为1m~1.5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地下工程复合式衬砌隧道变形缝渗水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骆建军李忠臣侯艳娟张立柱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