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色单元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极高分辨、高刷新频率的、低功耗、高色域的显色单元。
技术介绍
1、随着手机、可穿戴设备、智能虚拟显示技术等的发展,对显示技术的要求特别是分辨率和刷新频率的要求越来越高。其中,传统的显色是通过三原色原理来实现的,即通过红蓝绿三个像素点合成各种颜色。虽然这种方法可以有效的显示各种颜色,但由于每个像素需要三个颜色的子像素组合而成,这限制了分辨率进一步提高,并增加了结构的复杂度,提高了制作成本。由此,怎样在单个像素内显示各种颜色成为进一步提高分辨的突破口。
2、目前单个像素显示红蓝绿三种颜色及其混合色主要是通过将三种颜色的oled在垂直方向上组装来实现的,但垂直组装的难度较高,且各种颜色的oled任然需要单独的控制电路,这极大的增加了结构的复杂度[例如,vertical full-colour micro-leds via 2dmaterials-based layer transfer,nature volume 614,pages81–87(2023]。也有研究表明,利用基于石墨烯微机电系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色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绝缘支撑层(2)、光源(3)、石墨烯条带(5)、立柱(4)、上反射镜(7)、下反射镜(8)、栅极(10)、电极(6)和电路控制模块(9);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色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反射镜(7)为布拉格反射镜。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色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3)为白光led。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色单元,其特征在于,电路控制模块(9)内,第一电路控制回路连接与石墨烯条带(5)及底座(1)连接的两个电极(6),第二电路控制回路连接光源(3)两端相连的两个电极(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色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绝缘支撑层(2)、光源(3)、石墨烯条带(5)、立柱(4)、上反射镜(7)、下反射镜(8)、栅极(10)、电极(6)和电路控制模块(9);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色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反射镜(7)为布拉格反射镜。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色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3)为白光led。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色单元,其特征在于,电路控制模块(9)内,第一电路控制回路连接与石墨烯条带(5)及底座(1)连接的两个电极(6),第二电路控制回路连接光源(3)两端相连的两个电极(6)。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色单元,其特征在于,显色单元的第一输出模式中,第一电路控制回路的输出为可调直流电压,第二电路控制回路的输出为可调直流恒流源。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色单元,其特征在于,显色单元的第一输出模式中,石墨烯条带(5)和上反射镜(7)构成的微纳机械系统与上反射镜(7)和下反射镜(8)构成的光学微腔结合起来,并通过施加电压来控制石墨烯条带(5)的偏转来改变上反射镜(7)和下反射镜(8)之间空气层的厚度,从而实现光学微腔共振波长的调制;通过可调谐微腔来调谐不同颜色的光的透过。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色单元,其特征在于,显色单元的第二输出模式中,当电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文静,刘江涛,李志远,杨会,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