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高光学调制的超薄电致变色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31475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7 20: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致变色技术领域,且公开了用于高光学调制的超薄电致变色设备,包括电致变色器件以及外接电源,在所述第一透明基底的右侧沉积有第一导电层,在所述第二透明基底的左侧沉积有第二导电层,在所述电致变色层的右侧沉积有离子传导层,在所述第二导电层的左侧沉积有离子存储层。该用于高光学调制的超薄电致变色设备,控制外接电源在T<subgt;1</subgt;时间段内向第一透明电极层与第二透明电极层施加初始电压V<subgt;1</subgt;,然后再控制外接电源在T<subgt;2</subgt;时间段内将初始电压V<subgt;1</subgt;逐渐增加或降低至变色电压V<subgt;2</subgt;,直至电致变色器件变色完成,再控制外接电源在T<subgt;3</subgt;时间段内将变色电压V<subgt;2</subgt;逐渐降低至褪色电压V<subgt;3</subgt;,直至电致变色器件褪色完成,降低电致变色器件的功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致变色,具体为用于高光学调制的超薄电致变色设备


技术介绍

1、电致变色是指材料的光学属性(反射率、透过率、吸收率等)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发生稳定、可逆的颜色变化的现象,在外观上表现为颜色和透明度的可逆变化,其中具有电致变色性能的材料称为电致变色材料,利用电致变色材料做成的器件称为电致变色器件,并且电致变色材料可分为无机电致变色材料和有机电致变色材料两种,在现代化智能变色玻璃
广泛应用。

2、在目前现有技术中,由于电致变色设备需要通过施加一定电压而发生颜色变化的现象,因此需要适当地控制施加的电压以实现期望的变色程度,同时在电致变色设备的变色过程和维持过程中需要连续施加电力,故此会存在随着电致变色设备面积增加而导致电力功耗增加的问题,因此现有技术中的电致变色设备在减少电力功耗的技术问题上还有待进一步改进,故而提出用于高光学调制的超薄电致变色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1、(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2、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用于高光学调制的超薄电致变色设备,具备能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用于高光学调制的超薄电致变色设备,包括提供第一透明基底(1)和第二透明基底(2)的电致变色器件以及外接电源(8),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透明基底(1)的右侧沉积有第一导电层(3),在所述第二透明基底(2)的左侧沉积有第二导电层(4),在所述第一导电层(3)的右侧沉积有电致变色层(5),在所述电致变色层(5)的右侧沉积有离子传导层(6),在所述第二导电层(4)的左侧沉积有离子存储层(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高光学调制的超薄电致变色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明基底(1)和第二透明基底(2)均为透明石英玻璃结构,所述第一导电层(3)包括第一金属层(301)和第一透...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高光学调制的超薄电致变色设备,包括提供第一透明基底(1)和第二透明基底(2)的电致变色器件以及外接电源(8),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透明基底(1)的右侧沉积有第一导电层(3),在所述第二透明基底(2)的左侧沉积有第二导电层(4),在所述第一导电层(3)的右侧沉积有电致变色层(5),在所述电致变色层(5)的右侧沉积有离子传导层(6),在所述第二导电层(4)的左侧沉积有离子存储层(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高光学调制的超薄电致变色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明基底(1)和第二透明基底(2)均为透明石英玻璃结构,所述第一导电层(3)包括第一金属层(301)和第一透明电极层(302),所述第一金属层(301)包括第一金属丝和若干数量的第二金属丝,所述第一金属丝与若干第二金属丝均为金属银丝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高光学调制的超薄电致变色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丝为横向分布结构,若干所述第二金属丝均为竖向分布结构,所述第一金属丝与若干第二金属丝均位于第一导电层(3)朝向第一透明基底(1)的一侧,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层(302)取自掺氟氧化锡、掺锡氧化铟、掺铝氧化锌以及纳米银中其中一种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高光学调制的超薄电致变色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层(4)包括第二金属层(401)和第二透明电极层(402),所述第二金属层(401)包括第三金属丝和若干数量的第四金属丝,所述第三金属丝和若干第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生李炘包山虎梁锐生杨春林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豪威半导体节能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