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箱体、电池及用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314453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7 20:56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池箱体、电池及用电装置。电池箱体包括:壳体,壳体的内部具有容纳空间,容纳空间用于容纳电池单体;换热组件,换热组件设置在容纳空间内,用于对电池单体散热;绝缘保护层,绝缘保护层设置在壳体的内部表面,将壳体和换热组件隔离;连接组件,包括隔垫件和导电连接件,隔垫件设置在绝缘保护层和换热组件之间,以将换热组件支撑;隔垫件上具有与换热组件导通的电联接层,导电连接件贯穿绝缘保护层并与电联接层连接,将壳体和电联接层导通。本申请的电池箱体将换热组件和壳体通过隔垫件上的电联接层导通,换热组件和壳体间形成等电位,降低了漏电隐患。电池和用电装置采用了电池箱体,因此能实现换热组件和壳体间的等电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电池,尤其涉及电池箱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技术介绍

1、随着国家对绿色低碳理念发展的重视和推进,新能源电池在生活和产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例如,搭载电池的新能源汽车已经被广泛使用。对电池的工作效率和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在电池工作时会持续产热,热量堆积在电池包中导致电池包内温度过高,容易发生危险。现有技术中会在电池之间设置水冷板,通过水冷板控制电池箱体内的电池温度。然而,电池箱体的壳体内一般设有绝缘层,水冷板自身则是金属材质极易带电导电,由于水冷板和壳体之间绝缘,使得水冷板和壳体之间无法实现等电位,这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池箱体、电池及用电装置,能够使水冷板和壳体之间形成等电位。

2、本申请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3、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箱体,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具有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用于容纳电池单体;换热组件,所述换热组件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内,用于对所述电池单体散热;绝缘保护层,所述绝缘保护层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表面,将所述壳体和所述换热组件隔离;连接组件,包括隔垫件和导电连接件,所述隔垫件设置在所述绝缘保护层和所述换热组件之间,以将所述换热组件支撑;所述隔垫件上具有与所述换热组件导通的电联接层,所述导电连接件贯穿所述绝缘保护层并与所述电联接层连接,将所述壳体和所述电联接层导通。

4、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电池单体和换热组件置于壳体内部的容纳空间中,使壳体起到保护电池单体和换热组件的作用。通过在容纳空间中设置换热组件,使散热组件消除电池单体运行时产生的部分热量,使电池单体可在较为安全的温度下运行。设置在壳体的内部表面的绝缘保护层,可将电池单体与外界隔绝,避免电池单体的电流漏电到壳体外。通过在壳体和换热组件间设置隔垫件,将换热组件相对于壳体撑起,避免壳体与换热组件间相互摩擦损伤。通过在隔垫件上设置电联接层,并将与电联接层连接的导电连接件贯穿绝缘保护层,使电联接层通过导电连接件与壳体导通。由于电联接层设置在换热组件和绝缘保护层之间的隔垫件上,电联接层与换热组件接触,换热组件通过电联接层和导电连接件实现与壳体的导通,使换热组件和壳体形成等电位,避免换热组件的带电导电。

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电连接件还贯穿所述隔垫件和所述电联接层,通过所述导电连接件贯穿所述隔垫件将所述隔垫件固定在所述绝缘保护层,通过所述导电连接件贯穿所述电联接层使所述壳体和所述电联接层导通。

6、通过导电连接件贯穿电联接层和绝缘保护层,导电连接件本身可导电,使电联接层通过导电连接件和壳体导通。导电连接件贯穿电联接层和隔垫件,使电联接层与隔垫件间连接牢固。导电连接件贯穿隔垫件和绝缘保护层,使隔垫件被固定在绝缘保护层上。通过导电连接件,既能实现电联接层与壳体的导通,又能实现对隔垫件的固定,结构简单,组装方便。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隔垫件上覆有导电布,所述导电布构成所述电联接层,所述导电布分别连接所述换热组件和所述导电连接件。

8、通过在隔垫件上覆盖导电布,使导电布构成为电联接层,导电布分别与换热组件和导电连接件连接,导电连接件贯穿绝缘保护层以与壳体接触,实现了换热组件和壳体间的导通。导电布自身具有一定的延展性和形变能力,覆在隔垫件表面可缓冲换热组件对隔垫件的压力。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电布的部分覆盖连接在所述隔垫件与所述换热组件接触的一侧表面,未覆盖所述隔垫件的另一部分所述导电布通过所述导电连接件固定在所述绝缘保护层并与所述壳体导通。

10、由于导电布设置在隔垫件与换热组件接触的一侧表面,与完全包覆隔垫件表面相比,能节约导电布的用量,降低成本。导电布的一部分连接在隔垫件上,换热组件与连接在隔垫件上的这部分导电布直接接触,导电布的另一部分通过导电连接件固定在绝缘保护层上,导电连接件贯穿绝缘保护层与壳体接触,使换热组件与壳体通过导电布和导电连接件实现导通。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隔垫件包括能够在所述换热组件的压力下发生形变的柔性衬垫本体,所述柔性衬垫本体位于所述绝缘保护层和所述换热组件之间,所述电联接层覆盖在所述柔性衬垫本体与所述换热组件接触的一侧表面。

12、通过在绝缘保护层和换热组件之间设置柔性衬垫本体,柔性衬垫本体能在压力下发生形变,用以缓冲换热组件朝绝缘保护层的压力,在电池箱体发生震荡时,柔性衬垫本体可对换热组件起到保护作用。由于电联接层覆盖在柔性衬垫本体与换热组件接触的一侧表面,电联接层与换热组件直接接触,使换热组件与电联接层导通。

13、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换热组件彼此间隔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柔性衬垫本体沿所述换热组件之间的连接线构造呈条状。

14、由于在容纳空间内设有多个换热组件,增强了换热组件的换热量和均匀性。并且,多个换热组件彼此间隔设置,换热组件之间可放置电池单体,以取得较好的冷却效果。通过将柔性衬垫本体沿换热组件之间的连接线构造呈条状,既能使柔性衬垫本体与所有换热组件均有接触,以起到缓冲的作用;还能节约柔性衬垫本体的用料量,以降低成本。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柔性衬垫本体上开设有切口,所述电联接层跨越所述切口连续设置于所述柔性衬垫本体,所述切口用以缓冲所述换热组件对所述柔性衬垫本体的压力。

16、通过在柔性衬垫本体上开设切口,使位于切口两端的柔性衬垫本体的形变互不影响,柔性衬垫本体发生形变以缓冲换热组件的压力,切口隔断形变传导,减轻换热组件对柔性衬垫的压力影响。电联接层跨越切口连续设置于柔性衬垫本体,使电联接层保持通路状态,以导通与电联接层接触的各部件。

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切口的开设方向平行于所述换热组件对所述柔性衬垫本体的压力方向。

18、由于切口的开设方向平行于换热组件对柔性衬垫本体的压力方向,切口将柔性衬垫本体分隔呈相互独立的部分,使柔性衬垫本体在换热组件的压力下发生的形变不会影响到相邻部分的柔性衬垫本体。

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切口设置于所述柔性衬垫本体靠近所述导电连接件的一侧。

20、通过在柔性衬垫本体靠近导电连接件的端部设置切口,换热组件压紧柔性衬垫本体中间的部分,导电连接件接触柔性衬垫本体以使柔性衬垫本体与壳体导通,切口将换热组件对柔性衬垫本体的形变影响与导电连接件对柔性衬垫本体的形变影响相互隔绝。

2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柔性衬垫本体构造为泡棉垫。

22、由于柔性衬垫本体构造为泡棉垫,泡棉本身具有弹性强、重量轻、性能可靠的优点,可充分满足换热组件的支撑和缓冲要求。此外,泡棉本身具备v0阻燃等级,可提升电池箱体的安全性。

2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电连接件构造为能导通并紧固所述电联接层的导电紧固件。

24、由于导电连接件构造为能导通并紧固电联接层的导电紧固件,导电连接件可将电联接层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箱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连接件还贯穿所述隔垫件和所述电联接层,通过所述导电连接件贯穿所述隔垫件将所述隔垫件固定在所述绝缘保护层,通过所述导电连接件贯穿所述电联接层使所述壳体和所述电联接层导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垫件上覆有导电布,所述导电布构成所述电联接层,所述导电布分别连接所述换热组件和所述导电连接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布的部分覆盖连接在所述隔垫件与所述换热组件接触的一侧表面,未覆盖所述隔垫件的另一部分所述导电布通过所述导电连接件固定在所述绝缘保护层并与所述壳体导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垫件包括能够在所述换热组件的压力下发生形变的柔性衬垫本体,所述柔性衬垫本体位于所述绝缘保护层和所述换热组件之间,所述电联接层覆盖在所述柔性衬垫本体与所述换热组件接触的一侧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箱体,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换热组件彼此间隔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柔性衬垫本体沿所述换热组件之间的连接线构造呈条状。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衬垫本体上开设有切口,所述电联接层跨越所述切口连续设置于所述柔性衬垫本体,所述切口用以缓冲所述换热组件对所述柔性衬垫本体的压力。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口的开设方向平行于所述换热组件对所述柔性衬垫本体的压力方向。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口设置于所述柔性衬垫本体靠近所述导电连接件的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5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衬垫本体构造为泡棉垫。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连接件构造为能导通并紧固所述电联接层的导电紧固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池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紧固件为拉铆螺母,所述拉铆螺母的一端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拉铆螺母的另一端与所述电联接层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组件包括水冷板,多个所述水冷板彼此间隔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所述电池单体置于所述水冷板之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池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组件还包括多个分别与所述水冷板一一对应连通的集流体,所述集流体与所述隔垫件抵接。

15.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16.一种用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池。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箱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连接件还贯穿所述隔垫件和所述电联接层,通过所述导电连接件贯穿所述隔垫件将所述隔垫件固定在所述绝缘保护层,通过所述导电连接件贯穿所述电联接层使所述壳体和所述电联接层导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垫件上覆有导电布,所述导电布构成所述电联接层,所述导电布分别连接所述换热组件和所述导电连接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布的部分覆盖连接在所述隔垫件与所述换热组件接触的一侧表面,未覆盖所述隔垫件的另一部分所述导电布通过所述导电连接件固定在所述绝缘保护层并与所述壳体导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垫件包括能够在所述换热组件的压力下发生形变的柔性衬垫本体,所述柔性衬垫本体位于所述绝缘保护层和所述换热组件之间,所述电联接层覆盖在所述柔性衬垫本体与所述换热组件接触的一侧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箱体,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换热组件彼此间隔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柔性衬垫本体沿所述换热组件之间的连接线构造呈条状。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衬垫本体上开设有切口,所述电联接层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杰可庆朋陈招群潘鑫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