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深圳大学专利>正文

止血消炎防粘连纤维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31122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7 20:54
一种止血消炎防粘连纤维体,该纤维体包括:防粘连纤维层,所述防粘连纤维层两侧分别设有外侧止血抗炎海绵层、内侧止血抗炎海绵层;所述防粘连纤维层为具有仿生结构的电纺超细纤维膜层。本止血消炎防粘连纤维体在植入7天到14天内,内、外两侧止血抗炎海绵层逐渐溶解,中间防粘连纤维层暴露,防粘连纤维层特殊的纳米孔径可使间皮细胞正常铺展进行愈合,而成纤维细胞表现为球形,无法铺展成梭形,产生纤维蛋白形成纤维带,帮助伤口愈合,减少炎症、疼痛和肿胀,从而达到防止粘连形成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止血消炎防粘连纤维体,属于生物医用材料。


技术介绍

1、手术创伤后,腹腔受到损伤,腹腔液中的巨噬细胞、脱落的间皮细胞、淋巴细胞等参与炎症反应,含有大量纤维蛋白的血浆液渗出,在凝血酶的作用下,纤维蛋白原转化成纤维蛋白,纤维蛋白沉积后形成网状粘连,黏附在相邻组织。正常情况下,纤溶系统将在72小时将纤维蛋白降解。但在手术后组织损伤局部缺血的状况下,纤溶蛋白酶活性减低,纤维蛋白不能有效降解清除,最后形成纤维粘连。手术后的粘连将导致多种并发症,这不仅增大了医生进行后续手术的难度,也将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导致严重的经济负担。

2、目前,防治手术后粘连的方法有手术治疗、药物治疗、聚合物物理隔离治疗等方式。其中,手术治疗包括粘连松解术、改善外科手术技术,粘连松解术可以消除粘连或降低粘连的程度,尽可能恢复原有的解剖关系,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外科手术技术是尽可能选择创伤小的外科手段,提倡微创手术,尽可能减少对组织的刺激和损伤,减少异物进入体内,避免感染,尽量缩短手术时间,严密止血,缩短术后肠蠕动减弱时间,尽早进行活动。药物治疗是使用抗感染药物如抗生素和抗炎药物、抗凝血药物、纤维蛋白溶解药物,使用奥曲肽、抗转化生长因子抗体及抗血管通透因子抗体等。聚合物物理隔离治疗是采用多种可降解的高分子材料制成薄膜用于预防术后粘连,已有可降解的高分子材料包括人工合成高分子材料、天然高分子材料和符合材料,工合成高分子材料如聚乙二醇共聚物、聚乳酸及其共聚物等,天然高分子材料如透明质酸、纤维素、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等。聚合物隔离法防粘连是一个极具远景的领域,是一种交叉融合的学科,涉及到生物医学、临床学、化学、物理及材料等学科。聚合物隔离法是防治术后粘连中研究最广、最受认可的,由于可降解吸收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防止粘连形成的同时又不影响伤口愈合,可在体内降解、吸收,无需二次手术取出,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因此可降解吸收高分子材料成为备受关注的材料。近年来,聚合物物理隔离治疗逐渐被用于防治手术后粘连,如聚乳酸、透明质酸和壳聚糖被广泛研究和应用于腹部手术、肌腱粘连和脊柱手术。

3、生物医用材料的发展经历了三大阶段。第一代生物材料以各种生物惰性材料为主,主要包括骨钉、骨板和人工关节等。第二代生物材料以生物活性玻璃、生物陶瓷和可吸收缝合线等生物活性材料为代表。第三代生物材料则以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原位组织再生材料等仿生材料为代表,该代更注重精细调控材料微纳结构、生物力学等物理性质的优化,或合并多种化学或生物因子,以刺激组织修复。

4、目前,关于第三代生物材料也有一些,例如:1、专利申请cn200920077602.1,一种用于外科缝线、疝和体壁修复网片和防粘连膜片的纤维,包括聚丙烯芯层(1)、聚偏二氟乙烯皮层(2),芯层(1)、皮层(2)为同心结构,经复合纺丝形成同心结构复合纤维,两者的厚度比例为(3-4)/(2-1)。该纤维较聚丙烯纤维具有更理想的生物相容性;更优异的生物稳定性;对操作性损伤的抵抗力增强;出色的延伸能力和机械性能;良好线体柔顺性,更易操作和打节;更高的患者舒适度高;更好的记忆性;血栓形成机率更低。2、专利申请cn201120275271.x,公开了一种止血材料防粘连膜,包括防粘连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层,在防粘连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层表面设置具有止血、抑菌、促进伤口愈合作用的可降解止血材料层。该膜结构合理,不但具有防粘连作用,而且具有止血、抑菌、促进伤口愈合的功效。

5、但是,现有防粘连材料大多不具备止血抗炎的作用,而防粘连材料在良好的血液环境中才能更好的发挥作用。因此,研发出一种具有止血抗炎、良好生物相容性、降解周期合理、降解产物对人体无毒害、可防粘连的复合材料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止血消炎防粘连纤维体,其具有止血、抗炎、良好生物相容性、降解周期合理、降解产物对人体无毒害、可防粘连的纤维体。

2、根据本技术的第一个实施方案,提供一种止血消炎防粘连纤维体,该纤维体包括:防粘连纤维层,所述防粘连纤维层两侧分别设有外侧止血抗炎海绵层、内侧止血抗炎海绵层;所述防粘连纤维层为具有仿生结构的电纺超细纤维膜层。

3、进一步地,作为本技术一种更为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防粘连纤维层呈具有特殊纳米孔径的多孔结构,孔径的大小为8~9μm。

4、进一步地,作为本技术一种更为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防粘连纤维层是聚乳酸-乙二醇共聚物电纺超细纤维膜层、聚己内酯-羟基乙酸共聚物电纺超细纤维膜层、聚乙二醇电纺超细纤维膜层、聚乙烯醇电纺超细纤维膜层、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电纺超细纤维膜层、聚乳酸电纺超细纤维膜层、透明质酸电纺超细纤维膜层或聚己内酯电纺超细纤维膜层。

5、进一步地,作为本技术一种更为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外侧止血抗炎海绵层、所述防粘连纤维层和所述内侧止血抗炎海绵层一体成型。所述外侧止血抗炎海绵层和所述内侧止血抗炎海绵层均为tempo-氧化纤维素纳米纤维、壳聚糖、凝血酶以及脱细胞化肝细胞外基质复合止血层。

6、进一步地,作为本技术一种更为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外侧止血抗炎海绵层和所述内侧止血抗炎海绵层均为海绵状多孔结构,孔直径大小为8~9μm。

7、进一步地,作为本技术一种更为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外侧止血抗炎海绵层通过冷冻干燥技术复合交联与所述防粘连纤维层连接。

8、进一步地,作为本技术一种更为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内侧止血抗炎海绵层通过冷冻干燥技术复合交联与所述防粘连纤维层连接。

9、进一步地,作为本技术一种更为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外侧止血抗炎海绵层的厚度为110μm~130μm。

10、进一步地,作为本技术一种更为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防粘连纤维层的厚度为110μm~130μm。

11、进一步地,作为本技术一种更为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内侧止血抗炎海绵层的厚度为110μm~130μm。

12、进一步地,作为本技术一种更为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外侧止血抗炎海绵层、所述防粘连纤维层与所述内侧止血抗炎海绵层的面积均相等。

13、进一步地,作为本技术一种更为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止血消炎防粘连纤维体总厚度为330μm~390μm。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

15、1、内、外两侧的止血抗炎海绵层可吸引红细胞和活化的血小板产生纤维蛋白凝块,从而达到止血效果;还可以加速生长因子结合,生长因子与细胞表面的受体相互作用以调节基因转录,从而进一步帮助伤口愈合,并且具有减少炎症、疼痛和肿胀(包括其他术后并发症)的效果,使得止血消炎防粘连纤维体具有快速止血、抗菌抗炎的作用。在体外溶血评估中止血速度和效果上均优于市售产品,降低了近10分钟的凝血时间,临床上出血时间和出血量更低。由此可见,

16、2、防粘连纤维层的具有特殊纳米孔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止血消炎防粘连纤维体,其特征在于,该纤维体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止血消炎防粘连纤维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粘连纤维层(2)呈具有特殊纳米孔径的多孔结构,孔径的大小为8~9μ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止血消炎防粘连纤维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粘连纤维层(2)是聚乳酸-乙二醇共聚物电纺超细纤维膜层、聚己内酯-羟基乙酸共聚物电纺超细纤维膜层、聚乙二醇电纺超细纤维膜层、聚乙烯醇电纺超细纤维膜层、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电纺超细纤维膜层、聚乳酸电纺超细纤维膜层、透明质酸电纺超细纤维膜层或聚己内酯电纺超细纤维膜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止血消炎防粘连纤维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止血抗炎海绵层(1)、所述防粘连纤维层(2)和所述内侧止血抗炎海绵层(3)一体成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止血消炎防粘连纤维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止血抗炎海绵层(1)和所述内侧止血抗炎海绵层(3)均为海绵状多孔结构,孔直径大小为8~9μ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止血消炎防粘连纤维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止血抗炎海绵层(1)复合交联与所述防粘连纤维层(2)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止血消炎防粘连纤维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止血抗炎海绵层(3)复合交联与所述防粘连纤维层(2)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止血消炎防粘连纤维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止血抗炎海绵层(1)的厚度为110μm~130μm;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止血消炎防粘连纤维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止血抗炎海绵层(1)、所述防粘连纤维层(2)与所述内侧止血抗炎海绵层(3)的面积均相等。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止血消炎防粘连纤维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止血消炎防粘连纤维体总厚度为330μm~390μm。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止血消炎防粘连纤维体,其特征在于,该纤维体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止血消炎防粘连纤维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粘连纤维层(2)呈具有特殊纳米孔径的多孔结构,孔径的大小为8~9μ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止血消炎防粘连纤维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粘连纤维层(2)是聚乳酸-乙二醇共聚物电纺超细纤维膜层、聚己内酯-羟基乙酸共聚物电纺超细纤维膜层、聚乙二醇电纺超细纤维膜层、聚乙烯醇电纺超细纤维膜层、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电纺超细纤维膜层、聚乳酸电纺超细纤维膜层、透明质酸电纺超细纤维膜层或聚己内酯电纺超细纤维膜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止血消炎防粘连纤维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止血抗炎海绵层(1)、所述防粘连纤维层(2)和所述内侧止血抗炎海绵层(3)一体成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止血消炎防粘连纤维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止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果陈梓博甄毅陈灏许杉杉韩志超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