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耳蜗给药电极、人工耳蜗植入体和人工耳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311206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7 20:54
本技术涉及耳科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人工耳蜗给药电极、人工耳蜗植入体和人工耳蜗。所述人工耳蜗给药电极包括:电极塑形体;通道模体,在所述电极塑形体灌注塑形过程中至少部分的预埋于所述电极塑形体内;所述通道模体由所述电极塑形体的外表面抽离后形成给药通道;填充体,填充于所述给药通道内以保持所述电极塑形体的曲率和/或弹性;当所述电极塑形体进入人体耳蜗内环境后,所述填充体由淋巴液降解,并使得所述给药通道重新外露于所述电极塑形体的外表面。本技术提供的人工耳蜗给药电极,能够向人体耳蜗内指定位置重复给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耳科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人工耳蜗给药电极、人工耳蜗植入体和人工耳蜗


技术介绍

1、人工耳蜗是目前解决重度和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听力的唯一有效的电子装置。人工耳蜗通常由一个体外装置和一个可植入的体内装置组成,体外装置称为人工耳蜗言语处理器,主要原理是由言语处理器上的麦克风拾取声音信号,并对采集的声音信号进行处理和编码后以无线的方式发射到植入体;体内装置称为人工耳蜗植入体,其原理是把言语处理器处理后的声信号,通过射频形式接收,经解码后转化为电流脉冲,电流脉冲通过植入耳蜗的电极阵列刺激耳蜗基底膜的螺旋神经节神经元,使患者重新获得听觉。但是,人工耳蜗植入后的内耳病理改变(如炎症刺激、纤维增生、神经元凋亡等)很可能会损害听觉重建的效果和术前的残余听力,因此联合使用药物以防治耳蜗植入后内耳病变是更为有效的解决方案。

2、现有的人工耳蜗载药电极,如公布号为cn111330091a所示,通过将可生物降解的高分子载体,所载药物,以及,挥发性溶剂按指定比例均匀混合,得到前驱液;将人工耳蜗的电极植入段完全浸没于所述的前驱液中;垂直于液面取出人工耳蜗的电极植入段,前驱液在表面自然流平,干燥成膜;采用挥发性溶剂溶解除去所述的金属接触点上覆盖的薄膜,得到表面覆盖载药薄膜的人工耳蜗载药电极,使得人工耳蜗载药电极可在术中快速定制,通过人工耳蜗电极表面承接载体以联合载药,载药在术后缓释,达到联合用药的目的,可以有效地改善术后内耳炎症及纤维化等病变造成的残余听力损失等状况。

3、但是,现有的人工耳蜗载药电极主要是在电极的硅胶体表面做涂层载药或做水凝胶涂层载药,载药量有限,不可持续给药。


技术实现思路

1、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现有的人工耳蜗载药电极不可持续给药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能够持续给药的人工耳蜗给药电极。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人工耳蜗给药电极,包括:

3、电极塑形体;

4、通道模体,在所述电极塑形体灌注塑形过程中至少部分的预埋于所述电极塑形体内;所述通道模体由所述电极塑形体的外表面抽离后形成给药通道;

5、填充体,填充于所述给药通道内以保持所述电极塑形体的曲率和/或弹性;

6、当所述电极塑形体进入人体耳蜗内环境后,所述填充体由淋巴液降解,并使得所述给药通道重新外露于所述电极塑形体的外表面。

7、可选的,所述通道模体包括主干以及由所述主干两侧延伸形成的若干侧肋;所述主干由所述电极塑形体抽离后形成所述给药通道的给药主路,若干所述侧肋由所述电极塑形体抽离后形成所述给药通道的给药支路;每条所述给药支路均与所述给药主路相连通。

8、可选的,所述电极塑形体内还设置有电极阵列,所述电极阵列包括若干刺激电极;在所述电极塑形体灌注塑形过程中,若干所述刺激电极与所述通道模体共同预埋于所述电极塑形体内。

9、可选的,若干所述刺激电极沿所述电极塑形体的轴向间隔设置,每相邻两个所述刺激电极之间设置有至少一条所述给药支路。

10、可选的,所述电极阵列还包括电极导丝,所述电极导丝与每个所述刺激电极相连接;所述电极导丝的一端连同与之相连的若干所述刺激电极共同预埋于所述电极塑形体内,另一端轴向延伸至所述电极塑形体的外部以与外部电路相连接。

11、可选的,所述电极塑形体由硅胶灌注塑形成型。

12、可选的,所述填充体为可降解纳米材料或可降解水凝胶。

13、可选的,所述人工耳蜗给药电极还包括导管,所述导管的一端与所述给药主路相连通,另一端外部给药管路相连通。

14、本技术还提供一种人工耳蜗植入体,包括:接收刺激器,以及如上述所述的人工耳蜗给药电极。

15、本技术还提供一种人工耳蜗,包括:体外机体,以及如上述所述的人工耳蜗植入体。

16、本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7、1.本技术提供的人工耳蜗给药电极,在所述电极塑形体灌注塑形过程中,通过将通道模体至少部分的预埋于所述电极塑形体内,待定型后将所述通道模体由所述电极塑形体的外表面抽离,从而形成给药通道;所述给药通道内通过填充灌注填充体,从而保持所述电极塑形体的曲率和/或弹性;当所述电极塑形体进入人体耳蜗内环境后,所述填充体由淋巴液降解,并使得所述给药通道重新外露于所述电极塑形体的外表面以形成给药引流微控通道,从而通过所述给药通道向人体耳蜗内指定位置重复给药。

18、2.本技术提供的人工耳蜗给药电极,所述电极阵列包括电极导丝以及与所述电极导丝相连接的若干刺激电极,若干所述刺激电极沿所述电极塑形体的轴向间隔设置,且每相邻两个所述刺激电极之间设置有至少一条所述给药支路,从而使得干细胞和培养液、药物和/或细胞因子能够通过所述给药支路快速准确地引流至所述刺激电极周围的纤维组织,定向诱导分化修复坏死耳蜗毛细胞,增强给药的准确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人工耳蜗给药电极,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耳蜗给药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模体(20)包括主干(21)以及由所述主干(21)两侧延伸形成的若干侧肋(22);所述主干(21)由所述电极塑形体(10)抽离后形成所述给药通道(30)的给药主路(31),若干所述侧肋(22)由所述电极塑形体(10)抽离后形成所述给药通道(30)的给药支路(32);每条所述给药支路(32)均与所述给药主路(31)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工耳蜗给药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塑形体(10)内还设置有电极阵列(50),所述电极阵列(50)包括若干刺激电极(51);在所述电极塑形体(10)灌注塑形过程中,若干所述刺激电极(51)与所述通道模体(20)共同预埋于所述电极塑形体(10)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人工耳蜗给药电极,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刺激电极(51)沿所述电极塑形体(10)的轴向间隔设置,每相邻两个所述刺激电极(51)之间设置有至少一条所述给药支路(32)。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人工耳蜗给药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阵列(50)还包括电极导丝(52),所述电极导丝(52)与每个所述刺激电极(51)相连接;所述电极导丝(52)的一端连同与之相连的若干所述刺激电极(51)共同预埋于所述电极塑形体(10)内,另一端轴向延伸至所述电极塑形体(10)的外部以与外部电路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人工耳蜗给药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塑形体(10)由硅胶灌注塑形成型。

7.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人工耳蜗给药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体(40)为可降解纳米材料或可降解水凝胶。

8.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人工耳蜗给药电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管(60),所述导管(60)的一端与所述给药主路(31)相连通,另一端外部给药管路相连通。

9.一种人工耳蜗植入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10.一种人工耳蜗,其特征在于,包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工耳蜗给药电极,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耳蜗给药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模体(20)包括主干(21)以及由所述主干(21)两侧延伸形成的若干侧肋(22);所述主干(21)由所述电极塑形体(10)抽离后形成所述给药通道(30)的给药主路(31),若干所述侧肋(22)由所述电极塑形体(10)抽离后形成所述给药通道(30)的给药支路(32);每条所述给药支路(32)均与所述给药主路(31)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工耳蜗给药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塑形体(10)内还设置有电极阵列(50),所述电极阵列(50)包括若干刺激电极(51);在所述电极塑形体(10)灌注塑形过程中,若干所述刺激电极(51)与所述通道模体(20)共同预埋于所述电极塑形体(10)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人工耳蜗给药电极,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刺激电极(51)沿所述电极塑形体(10)的轴向间隔设置,每相邻两个所述刺激电极(51)之间设置有至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湛于敏黄毅孙海丽
申请(专利权)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