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化预制混凝土梁柱类构件驳运工装及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31002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7 20: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化预制混凝土梁柱类构件驳运工装,包括两支撑机构、一提升机构、一装载小车、两根平行滑轨以及控制器,两个支撑机构分别设置于所述提升机构的两侧,所述支撑机构呈阶梯状,通过提升机构在两个支撑机构之间来回移动和上下移动,通过滑动传输装置能够带动预制混凝土梁柱类构件水平移动,使得预制混凝土梁柱类构件落至装载小车上,从而实现将两支撑机构上的处于不同高度的预制混凝土梁柱类构件依次自动装载至装载小车上,显著提高了预制混凝土梁柱类构件的装载效率和自动化程度,降低了生产车间桁架起吊机构的需求,降低了人员的工作强度,有效提升了驳运预制混凝土梁柱类构件成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工业化建造预制混凝土梁柱类构件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化预制混凝土梁柱类构件驳运工装及方法


技术介绍

1、建筑工业化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并为转变建筑行业发展方式提供有效途径。建筑工业化可实现建设效率和建造拼装的双重提高,且在低碳环保方面发挥了总要最有,以成为迎来建筑领域机器相关行业转型升级的心方向。

2、目前,我国在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方面已出台一系列相关规定及措施。预制混凝土梁柱类构件生产加工作为工业化建造的重要环节,其加工速度直接影响工业化建造效率,而预制混凝土梁柱类构件的驳运阶段的工作效率对预制混凝土梁柱类构件加工速度有着直接的影响。

3、目前,国内对预制混凝土楼板,墙体等平面类构件的驳运技术有了较为成熟的发展,并开发了相应的平板类驳运装备,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平板类构件驳运成套技术工艺。但对于梁、柱类体积较小构件的驳运技术的研究相对较为缺乏,同时也鲜有针对预制混凝土梁柱类构件的配套驳运装备,这导致了在生产量柱类线性混凝土构件时,由于驳运效率较低而造成构件从生产线到构件堆场的周转速度慢,从降低了整个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化预制混凝土梁柱类构件驳运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支撑机构、一个提升机构、一辆装载小车、两根平行滑轨以及控制器,所述提升机构与装载小车分别受控制器控制,所述两个支撑机构分别设置于所述提升机构的两侧,所述支撑机构呈阶梯状,所述支撑机构包括若干支撑柱以及若干支撑横梁,所述若干支撑柱竖向且等间距设置,其中两根支撑柱的长度相等且最长,其余支撑柱依次递减,所述支撑横梁分别水平连接相邻的支撑柱,且支撑横梁的高度等于相邻支撑柱中比较矮的那根支撑柱的顶部高度,两个支撑机构间隔设置,且相同高度的支撑横梁一一对应设置,所述两根平行滑轨这至于所述两个支撑机构的内侧,所述提升机构能够沿着所述平行滑...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化预制混凝土梁柱类构件驳运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支撑机构、一个提升机构、一辆装载小车、两根平行滑轨以及控制器,所述提升机构与装载小车分别受控制器控制,所述两个支撑机构分别设置于所述提升机构的两侧,所述支撑机构呈阶梯状,所述支撑机构包括若干支撑柱以及若干支撑横梁,所述若干支撑柱竖向且等间距设置,其中两根支撑柱的长度相等且最长,其余支撑柱依次递减,所述支撑横梁分别水平连接相邻的支撑柱,且支撑横梁的高度等于相邻支撑柱中比较矮的那根支撑柱的顶部高度,两个支撑机构间隔设置,且相同高度的支撑横梁一一对应设置,所述两根平行滑轨这至于所述两个支撑机构的内侧,所述提升机构能够沿着所述平行滑轨行走,所述提升机构包括提升支架、四根竖向千斤顶以及用于驱动竖向千斤顶水平移动的驱动机构,所述提升机构的四周下部分别设置一根所述竖向千斤顶,所述竖向千斤顶的底部设置有滑轮,所述滑轮与所述滑轨相匹配,所述提升支架呈台阶状,所述提升支架上高度最高的台阶上设有滑动传输装置,所述提升支架上的台阶与两个支撑机构上的台阶相对应,所述提升支架包括两个支撑部件以及若干联系横梁,每个支撑部件包括承重横梁、若干提升柱以及若干提升横梁,所述若干提升柱竖向且等间距设置,其中两根提升柱的长度相等且最长,其余提升柱依次递减,所述提升横梁分别水平连接相邻的支撑柱,且提升横梁的高度等于相邻提升柱中比较矮的那根支撑柱的顶部高度,两个支撑部件间隔设置,两个支撑部件通过若干联系横梁连接,两个支撑部件上对应的提升柱的上端之间以及下端之间分别设置所述联系横梁,位置最高的提升横梁上设有用于驱动预制混凝土梁柱类构件水平移动的滑动传输装置,支撑横梁和提升横梁的数量相同,相邻支撑横梁之间的高度差与相邻提升横梁之间的高度差相同,所述提升机构能够将所述两个支撑机构上相同高度的支撑横梁上的预制混凝土梁柱类构件顶起,通过所述滑动传输装置能够将预制混凝土梁柱类构件水平移动,使得预制混凝土梁柱类构件落至装载小车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化预制混凝土梁柱类构件驳运工装,其特征在于,每根支撑柱的底部设置一根撑脚,所述撑脚水平设置且与所述支撑柱所在的平面垂直,每个支撑柱与对应的撑脚之间设置第一斜撑。

3.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房霆宸杨佳林冯宇赵一鸣陈渊鸿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