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座便器,特别是涉及一种接尿装置以及应用其的智能坐便器。
技术介绍
1、目前智能坐便器的功能越来越丰富,其中带尿检功能的智能坐便器已愈发受到用户的青睐,不但可以解决舒适如厕需求,还可以通过尿液检测随时了解自身的健康情况,做到相关疾病的预防。
2、现有的一些智能坐便器上的接尿装置采用接尿杆进行接尿操作。接尿后通过泵体将尿液抽取到检测装置进行尿液检测。但在使用过程中发现,由于接尿杆的接尿面面积小,用户排尿时容易排到接尿面外的地方,导致尿液接取量不足,影响后续的尿液检测准确性。而若单纯地将接尿杆的接尿面设置为较大的面积,这样导致接尿杆整体体积大,难以适用于智能坐便器的设计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接尿装置。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3、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接尿装置的智能坐便器。
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接尿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接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尿装置,其特征在于:当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第一接液面(120)和所述第二接液面(220)相互衔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接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腔(110)在所述第一接尿组件(100)和所述第二接尿组件(200)相对移动的方向上的一侧开口,所述第二接尿组件(200)穿过所述第一液腔(110)的开口侧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液腔(110),所述第一液腔(110)和所述第二液腔(210)相互连通;其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接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尿装置,其特征在于:当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第一接液面(120)和所述第二接液面(220)相互衔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接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腔(110)在所述第一接尿组件(100)和所述第二接尿组件(200)相对移动的方向上的一侧开口,所述第二接尿组件(200)穿过所述第一液腔(110)的开口侧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液腔(110),所述第一液腔(110)和所述第二液腔(210)相互连通;其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尿组件(100)和所述第二接尿组件(200)均呈圆弧延伸的管状结构,所述第一接液面(120)和所述第二接液面(220)均呈圆弧延伸的板面形状,所述第一接液面(120)和所述第二接液面(220)上开设有若干通孔(130),所述第一接液面(120)和所述第二接液面(220)在宽度方向上衔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接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300)能够带动所述第一接尿组件(100)和所述第二接尿组件(200)同步转动和相对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300)包括能够正反转的第一电机(310)、第一齿轮(320)、第二齿轮(330)和第三齿轮(340);所述第一齿轮(320)与所述第一电机(310)的驱动轴同轴连接,所述第一齿轮(320)上设有第一锥齿面(321),所述第一锥齿面(321)上具有齿牙缺失的第一光滑段(322);所述第二齿轮(330)与所述第一接尿组件(100)连接同步转动,所述第二齿轮(330)具有第二锥齿面(331);所述第三齿轮(340)与所述第二接尿组件(200)连接同步转动,所述第三齿轮(340)上设有第三锥齿面(341),所述第三锥齿面(341)上设有齿牙缺失的第二光滑段(342);所述第二齿轮(330)和所述第三齿轮(340)同轴向设置并能够分别与所述第一锥齿面(321)啮合,所述第二锥齿面(331)和所述第二锥齿面(331)相对;所述第一齿轮(320)与所述第二齿轮(330)、所述第三齿轮(340)之间通过啮合或打滑,使得所述第一接尿组件(100)和所述第二接尿组件(200)同步转动或相对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接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尿组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炜,周涛,
申请(专利权)人:箭牌家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