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养殖工船舷侧开孔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30937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7 20:53
本技术提供一种养殖工船舷侧开孔结构,养殖工船内具有养殖舱,所述养殖工船的两舷侧分别至少设置有两排通海口,且所述通海口与养殖舱连通;两弦侧的所述通海口相对设置,且轴线平行,轴线与所述养殖工船的纵向中轴线的夹角β为20°~30°。所述养殖舱的底板具有与所述养殖工船的外界连通的底部出口。较现常规的船舷侧开孔基本结构相比,本技术的养殖舱的平均流速、流速分布均匀性均有较大提高,且流场形态由杂乱无章涡流较多变为循环圆形流态,有效提高营养饲料和溶解氧的均匀分布,提高残饵粪便的排出效率,大大的增加了养殖空间的有效利用,为福利化水产养殖提供了基本保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养殖船,具体而言是一种养殖工船舷侧开孔结构


技术介绍

1、近年来,我国深远海养殖探索发展势头迅猛。养殖工船是能够真正实现“养+捕+加”一体化的新型深远海养殖装备,开创了“游弋式船载舱养新模式”,兼具可有效规避台风等自然风险的能力和“南北接力”的全季节养殖的优势,已成为全球研发热点。舷侧开孔式养殖工船是当前养殖工船的主要类型之一,一般是由旧的散货船改造而来,如图1~3所示,甲板下部货船改为养殖舱1`,并在船体舷侧开设通海孔2`,通海孔2`的轴线垂直于船体的中轴线,依靠外部洋流实现舱内水体交换和残饵粪便等的排出;甲板上部增设起捕设施和水产品加工车间。一方面节约了建造成本;另一方面缓解了旧船老化的压力,实现了循环利用且有利于推动水产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当前,现有的舷侧开孔式养殖工船,由于船体舷侧开孔面积有限水体交换率较低,养殖舱内流场条件较差,在养殖效率和病害防控等方面优势不足,难以满足高品质高产值的水产养殖需求。而在舱内设置推流或助流装置既影响养殖容积又会大幅增加能耗。因此,如何通过基础结构设计优化,改善养殖工船养殖舱内的流场条件,提高水体交换率与集排污性能,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亦是助力养殖工船新模式实现集约化发展,推动水产养殖走向深远海的重要条件。


技术实现思路

1、根据上述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养殖工船舷侧开孔结构。本技术主要改变通海孔的轴线方向,实现通海孔的平均流速和流速均匀性的提高,使养殖舱内的流场变为循环圆状流态。

2、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

3、一种养殖工船舷侧开孔结构,养殖工船内具有养殖舱,所述养殖工船的两舷侧在所述养殖舱对应处分别至少设置有两排通海口,且所述通海口与所述养殖舱连通;

4、两弦侧的所述通海口相对设置,且轴线平行,轴线与所述养殖工船的纵向中轴线的夹角β为20°~30°。所述纵向中轴线为船艏线的中点和船艉线中点的连线,且该线与船艏线和船艉线垂直。

5、本技术还在养殖仓的底板加工有底部出口,具有方案为:所述养殖舱的底板具有与所述养殖工船的外界连通的底部出口。

6、所述养殖工船由旧散货船改装而来,用于水产养殖,原部分货舱改造为所述养殖舱,而其余货舱保留,作为养殖工船的压载水舱。所述养殖工船还可以为新船自己建造而成。

7、较现常规的船舷侧开孔基本结构相比,本技术的养殖舱的平均流速、流速分布均匀性均有较大提高,且流场形态由杂乱无章涡流较多变为循环圆形流态,这种流态与陆基养殖中圆形养殖舱或矩形圆角养殖舱内的流态很像,均匀的流场形态能够有效提高营养饲料和溶解氧的均匀分布,提高残饵粪便的排出效率,大大的增加了养殖空间的有效利用,为福利化水产养殖提供了基本保障。

8、基于上述理由本技术可在养殖船等领域广泛推广。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养殖工船舷侧开孔结构,其特征在于,养殖工船内具有养殖舱,所述养殖工船的两舷侧在所述养殖舱对应处分别至少设置有两排通海口,且所述通海口与所述养殖舱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养殖工船舷侧开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舱的底板具有与所述养殖工船的外界连通的底部出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养殖工船舷侧开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工船由旧散货船改装而来,用于水产养殖,原部分货舱改造为所述养殖舱,而其余货舱保留,作为养殖工船的压载水舱。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养殖工船舷侧开孔结构,其特征在于,养殖工船内具有养殖舱,所述养殖工船的两舷侧在所述养殖舱对应处分别至少设置有两排通海口,且所述通海口与所述养殖舱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养殖工船舷侧开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云鹏薛博茹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