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自动切换烹饪模式的多功能烹饪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30623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7 20:51
本技术揭示一种可自动切换烹饪模式的多功能烹饪器具,包括机芯和炸锅,机芯为底部敞口结构,机芯的底部敞口中安装有热循环风扇和电加热管,炸锅为顶部开口结构,炸锅和机芯可拆式连接,多功能烹饪器具还包括另一锅具,锅具和机芯可拆式连接;机芯的内部连接有第一触发组件和第二触发组件;第一触发组件的触发端伸出在机芯的底部外,第二触发组件的触发端伸入在机芯底部的敞口中;炸锅用于触发第一触发组件的触发端以使多功能烹饪器具工作在第一烹饪模式下;锅具用于触发第二触发组件的触发端以使多功能烹饪器具工作在第二烹饪模式下;本技术在使用时,能够自动切换烹饪模式,从而能够给用户的使用带来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烹饪器具,具体涉及一种可自动切换烹饪模式的多功能烹饪器具


技术介绍

1、目前,中国专利公告号:cn217471753u公开了一种翻转两用多功能空气炸锅,该翻转两用多功能空气炸锅包括机芯和炸锅,机芯为底部敞口结构,且底部敞口中设有热循环风扇和加热元件,炸锅为顶部开口结构,机芯和炸锅可拆式连接,机芯和炸锅具有:第一配合状态:机芯位于炸锅上方,机芯的底部敞口朝下,且与炸锅的顶部开口相连通;第二配合状态:炸锅位于机芯上方,机芯的底部敞口朝上,且与炸锅的底部相连;该翻转两用多功能空气炸锅在采用上述结构后,能够,使得空气炸锅具有炸、蒸、煮、煎、烤、焖、炒等多种功能,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大大提高空气炸锅的实用性;然而在上述翻转两用多功能空气炸锅中,当用户需要从第一配合状态切换到第二配合状态或需要从第二配合状态切换到第一配合状态时,用户需要手动操作控制面板来选择烹饪模式,从而存在使用不方便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可自动切换烹饪模式的多功能烹饪器具,其在使用时,能够自动切换烹饪模式,从而能够给用户的使用带来方便。

2、本技术的可自动切换烹饪模式的多功能烹饪器具,包括机芯和炸锅,机芯为底部敞口结构,机芯的底部敞口中安装有热循环风扇和电加热管,炸锅为顶部开口结构,炸锅和机芯可拆式连接,多功能烹饪器具还包括另一锅具,锅具和机芯可拆式连接,机芯与炸锅和锅具分别具有:

3、第一配合状态:机芯位于炸锅上方,机芯的底部敞口朝下,且机芯底部的敞口与炸锅的顶部开口相连通;

4、第二配合状态:锅具位于机芯上方,机芯的底部敞口朝上,且机芯底部的敞口与锅具的底部相连;

5、机芯的内部连接有第一触发组件和第二触发组件,第一触发组件和第二触发组件均与机芯内部的控制电路电连接;第一触发组件的触发端伸出在机芯的底部外,第二触发组件的触发端伸入在机芯底部的敞口中;当机芯与炸锅处于第一配合状态时,炸锅用于触发第一触发组件的触发端以使多功能烹饪器具工作在第一烹饪模式下;当机芯与锅具处于第二配合状态时,锅具用于触发第二触发组件的触发端以使多功能烹饪器具工作在第二烹饪模式下;上述第一烹饪模式为空气炸锅模式,上述第二烹饪模式为煎煮模式。

6、本技术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后,当机芯与炸锅处于第一配合状态时,在第一触发组件的作用下,多功能烹饪器具能够自动切换到第一烹饪模式下,当机芯与锅具处于第二配合状态时,在第二触发组件的作用下,多功能烹饪器具能够自动切换到第二烹饪模式下,即本技术在使用时,能够自动切换烹饪模式,从而能够给用户的使用带来方便。

7、本技术的可自动切换烹饪模式的多功能烹饪器具,其中,第一触发组件包括第一微动开关和第一顶杆,第一微动开关固定在机芯的内部并与机芯内部的控制电路电连接,第一顶杆竖向滑动连接在机芯中,第一顶杆的一端与第一微动开关的触发端相抵靠,第一顶杆的另一端伸出在机芯的底部外;当机芯与炸锅处于第一配合状态时,炸锅的上端用于顶推第一顶杆的另一端以使第一顶杆触发第一微动开关的触发端,当第一微动开关的触发端被第一顶杆触发后,多功能烹饪器具工作在第一烹饪模式下;通过采用这种第一触发组件后,当机芯与炸锅处于第一配合状态时,炸锅的上端能够顶推第一顶杆的另一端以使第一顶杆触发第一微动开关的触发端,当第一微动开关的触发端被第一顶杆触发后,多功能烹饪器具能够工作在第一烹饪模式下。

8、本技术的可自动切换烹饪模式的多功能烹饪器具,其中,机芯的底部且位于第一顶杆另一端的两侧均设置有挡块,炸锅的上端设置有与每个挡块一一对应的避空槽,当机芯与炸锅处于第一配合状态时,每个挡块均插入在对应位置上的避空槽中;通过挡块的设置,在机芯与锅具处于第二配合状态时,能够避免第一顶杆的另一端被误触发,且两个挡块之间的间隙较小,该间隙仅用于容纳第一顶杆的另一端;另外,在炸锅上端设置与挡块一一对应的避空槽后,在机芯与炸锅处于第一配合状态时,挡块能够插入到避空槽中,以使炸锅的上端能够可靠地顶推第一顶杆的另一端。

9、本技术的可自动切换烹饪模式的多功能烹饪器具,其中,第二触发组件包括第二微动开关和第二顶杆,第二微动开关固定在机芯的内部并与机芯内部的控制电路电连接,第二顶杆竖向滑动连接在机芯中,第二顶杆的一端与第二微动开关的触发端相抵靠,第二顶杆的另一端伸入在机芯底部的敞口中;锅具的底部设置有凸台,当机芯与锅具处于第二配合状态时,凸台用于插入到位于机芯底部的敞口中并用于顶推第二顶杆的另一端,当第二顶杆的另一端被顶推后,第二顶杆用于触发第二微动开关的触发端以使多功能烹饪器具工作在第二烹饪模式下;通过采用这种第二触发组件后,当机芯与锅具处于第二配合状态时,凸台能够插入到位于机芯底部的敞口中并能够顶推第二顶杆的另一端,当第二顶杆的另一端被顶推后,第二顶杆能够触发第二微动开关的触发端以使多功能烹饪器具工作在第二烹饪模式下。

10、本技术的可自动切换烹饪模式的多功能烹饪器具,其中,凸台为环形状结构,当机芯与锅具处于第二配合状态时,凸台的外侧壁与机芯底部的敞口的侧壁贴合;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后,在锅具装配到机芯上后,能够实现对锅具与机芯之间的限位和定位作用,且能够提高锅具与机芯装配后的稳定性。

11、本技术的可自动切换烹饪模式的多功能烹饪器具,其中,机芯底部敞口的内壁上设置有限位凸出部,凸台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与限位凸出部相适配的限位凹陷部,当机芯与锅具处于第二配合状态时,凸台上的其中一个限位凹陷部与限位凸出部嵌合;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后,在限位凸出部和限位凹陷部的配合作用下,锅具与机芯之间能够实现防呆的目的。

12、本技术的可自动切换烹饪模式的多功能烹饪器具,其中,多功能烹饪器具还包括“]”字形的密封条,密封条嵌装在炸锅左右两侧及后侧的上端,密封条由下至上凸出于炸锅,机芯的底部设置有与密封条相适配的嵌槽,当机芯与炸锅处于第一配合状态时,密封条嵌合在嵌槽中;通过密封条的设置,当机芯与炸锅处于第一配合状态时,密封条能够嵌合在嵌槽中,即密封条能够对机芯与炸锅之间的部分间隙进行密封,从而在机芯对位于炸锅中的食材进行加热时,能够有效减少食材加热后产生的烟雾和蒸汽通过炸锅与机芯之间的间隙外泄,从而能够有效减少对厨房环境的污染;密封条的上端设置有若干道由内向外间隔分布的凸筋,凸筋用于与嵌槽的顶面紧贴密封;通过在密封条的上端设置若干道由内向外间隔分布的凸筋后,当机芯与炸锅处于第一配合状态,且在密封条嵌合到嵌槽中后,凸筋的上端能够与嵌槽的顶面相抵靠并产生形变,即凸筋在受挤压时,更容易产生形变,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密封条对机芯与炸锅之间的部分间隙的密封效果。

13、本技术的可自动切换烹饪模式的多功能烹饪器具,其中,炸锅后侧的上端设置有限位插块,机芯的底部设置有与限位插块相适配的限位插槽,当机芯与炸锅处于第一配合状态时,限位插块与限位插槽配合插接;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后,在机芯与炸锅处于第一配合状态时,限位插块能够与限位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自动切换烹饪模式的多功能烹饪器具,包括机芯(1)和炸锅(2),所述机芯(1)为底部敞口结构,所述机芯(1)的底部敞口中安装有热循环风扇(3)和电加热管(4),所述炸锅(2)为顶部开口结构,所述炸锅(2)和机芯(1)可拆式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烹饪器具还包括另一锅具(5),所述锅具(5)和机芯(1)可拆式连接,所述机芯(1)与炸锅(2)和锅具(5)分别具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自动切换烹饪模式的多功能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发组件包括第一微动开关(61)和第一顶杆(62),所述第一微动开关(61)固定在机芯(1)的内部并与机芯(1)内部的控制电路电连接,所述第一顶杆(62)竖向滑动连接在机芯(1)中,所述第一顶杆(62)的一端与第一微动开关(61)的触发端相抵靠,所述第一顶杆(62)的另一端伸出在机芯(1)的底部外;当所述机芯(1)与炸锅(2)处于第一配合状态时,所述炸锅(2)的上端用于顶推所述第一顶杆(62)的另一端以使第一顶杆(62)触发第一微动开关(61)的触发端,当第一微动开关(61)的触发端被第一顶杆(62)触发后,所述多功能烹饪器具工作在第一烹饪模式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自动切换烹饪模式的多功能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芯(1)的底部且位于第一顶杆(62)另一端的两侧均设置有挡块(11),所述炸锅(2)的上端设置有与每个所述挡块(11)一一对应的避空槽(21),当所述机芯(1)与炸锅(2)处于第一配合状态时,每个所述挡块(11)均插入在对应位置上的避空槽(21)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自动切换烹饪模式的多功能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触发组件包括第二微动开关(71)和第二顶杆(72),所述第二微动开关(71)固定在机芯(1)的内部并与机芯(1)内部的控制电路电连接,所述第二顶杆(72)竖向滑动连接在机芯(1)中,所述第二顶杆(72)的一端与第二微动开关(71)的触发端相抵靠,所述第二顶杆(72)的另一端伸入在机芯(1)底部的敞口中;所述锅具(5)的底部设置有凸台(51),当机芯(1)与锅具(5)处于第二配合状态时,所述凸台(51)用于插入到位于机芯(1)底部的敞口中并用于顶推第二顶杆(72)的另一端,当第二顶杆(72)的另一端被顶推后,所述第二顶杆(72)用于触发第二微动开关(71)的触发端以使多功能烹饪器具工作在第二烹饪模式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自动切换烹饪模式的多功能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51)为环形状结构,当机芯(1)与锅具(5)处于第二配合状态时,所述凸台(51)的外侧壁与所述机芯(1)底部的敞口的侧壁贴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自动切换烹饪模式的多功能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芯(1)底部敞口的内壁上设置有限位凸出部(12),所述凸台(51)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与所述限位凸出部(12)相适配的限位凹陷部(52),当机芯(1)与锅具(5)处于第二配合状态时,所述凸台(51)上的其中一个所述限位凹陷部(52)与所述限位凸出部(12)嵌合。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可自动切换烹饪模式的多功能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烹饪器具还包括“]”字形的密封条(8),所述密封条(8)嵌装在所述炸锅(2)左右两侧及后侧的上端,所述密封条(8)由下至上凸出于所述炸锅(2),所述机芯(1)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密封条(8)相适配的嵌槽(13),当机芯(1)与炸锅(2)处于第一配合状态时,所述密封条(8)嵌合在所述嵌槽(13)中;所述密封条(8)的上端设置有若干道由内向外间隔分布的凸筋(81),所述凸筋(81)用于与所述嵌槽(13)的顶面紧贴密封。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可自动切换烹饪模式的多功能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炸锅(2)后侧的上端设置有限位插块(22),所述机芯(1)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限位插块(22)相适配的限位插槽(14),当机芯(1)与炸锅(2)处于第一配合状态时,所述限位插块(22)与所述限位插槽(14)配合插接。

9.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可自动切换烹饪模式的多功能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锅具(5)为煮锅或煎锅;所述机芯(1)的左右两侧外壁上均固定有把手(15)。

10.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可自动切换烹饪模式的多功能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芯(1)顶部的边缘处嵌装有若干个呈周向间隔分布的防滑垫(9),每个所述防滑垫(9)均凸出于所述机芯(1);每个所述防滑垫(9)的外端面上均设置有若干道沿防滑垫(9)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防滑凸条(91)。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自动切换烹饪模式的多功能烹饪器具,包括机芯(1)和炸锅(2),所述机芯(1)为底部敞口结构,所述机芯(1)的底部敞口中安装有热循环风扇(3)和电加热管(4),所述炸锅(2)为顶部开口结构,所述炸锅(2)和机芯(1)可拆式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烹饪器具还包括另一锅具(5),所述锅具(5)和机芯(1)可拆式连接,所述机芯(1)与炸锅(2)和锅具(5)分别具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自动切换烹饪模式的多功能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发组件包括第一微动开关(61)和第一顶杆(62),所述第一微动开关(61)固定在机芯(1)的内部并与机芯(1)内部的控制电路电连接,所述第一顶杆(62)竖向滑动连接在机芯(1)中,所述第一顶杆(62)的一端与第一微动开关(61)的触发端相抵靠,所述第一顶杆(62)的另一端伸出在机芯(1)的底部外;当所述机芯(1)与炸锅(2)处于第一配合状态时,所述炸锅(2)的上端用于顶推所述第一顶杆(62)的另一端以使第一顶杆(62)触发第一微动开关(61)的触发端,当第一微动开关(61)的触发端被第一顶杆(62)触发后,所述多功能烹饪器具工作在第一烹饪模式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自动切换烹饪模式的多功能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芯(1)的底部且位于第一顶杆(62)另一端的两侧均设置有挡块(11),所述炸锅(2)的上端设置有与每个所述挡块(11)一一对应的避空槽(21),当所述机芯(1)与炸锅(2)处于第一配合状态时,每个所述挡块(11)均插入在对应位置上的避空槽(21)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自动切换烹饪模式的多功能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触发组件包括第二微动开关(71)和第二顶杆(72),所述第二微动开关(71)固定在机芯(1)的内部并与机芯(1)内部的控制电路电连接,所述第二顶杆(72)竖向滑动连接在机芯(1)中,所述第二顶杆(72)的一端与第二微动开关(71)的触发端相抵靠,所述第二顶杆(72)的另一端伸入在机芯(1)底部的敞口中;所述锅具(5)的底部设置有凸台(51),当机芯(1)与锅具(5)处于第二配合状态时,所述凸台(51)用于插入到位于机芯(1)底部的敞口中并用于顶推第二顶杆(72)的另一端,当第二顶杆(72)的另一端被顶推后,所述第二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忠苗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蓝宝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