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式骨撑开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30490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7 20: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组合式骨撑开器,包括由第一钳臂和第二钳臂铰接而成的撑开钳本体;第一钳臂的手持端的尾部固定连接一弧形齿条,第二钳臂的手持端的尾部开设有通槽,通槽内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与弧形齿条啮合连接的齿轮,转轴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旋钮,第二钳臂上且位于齿轮的上端设有锁止机构;撑开钳本体为两个,且二者对称设置,两个撑开钳本体之间通过伸缩连接杆可拆卸连接;第一钳臂和第二钳臂的操作端的端部均开设有与铰接轴平行的通孔。本发明专利技术能避免单侧撑开造成的骨针弯曲现象,稳定性高,避免骨旋转移位,有效减轻复位难度,大大提高复位效果;且本装置使用更灵活;角度撑开更稳定,提高骨科手术的安全性;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省时省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组合式骨撑开器


技术介绍

1、人体某部位如肱骨、股骨、桡骨等管状骨及根骨等容易压缩性骨折改变,骨折块之间相互挤压后距离变小,在手术治疗过程中,经常需要利用工具撑开复位,将骨折断端压缩部分分离,使其恢复正常的生理解剖对位。

2、骨撑开器在骨科手术中应用非常广泛,其可以有效的缩短骨折复位时间,减少术中手术切口范围及出血量。骨撑开器在使用时,一般先在骨折部位的两侧各安装一个螺钉或克氏针,用撑开复位钳向两侧撑开再进行手术,现有的骨撑开复位钳在使用时还存在以下不足之处:首先,一名医生只能手持一把撑开复位钳在单侧进行撑开,撑开稳定性欠佳,操作时易造成骨旋转移位增加,增大复位难度,且易造成骨针弯曲,无法达到撑开效果,增加患者的痛苦;其次,现有的撑开复位钳的钳臂尾端设置的卡槽限位结构不稳定,在使用时容易脱开,不能稳定地维持复位钳的撑开角度,导致使用不便,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

3、综上所述,目前亟需设计一种克服上述及问题的组合式骨撑开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组合式骨撑开器,包括由第一钳臂(11)和第二钳臂(12)铰接而成的撑开钳本体(1),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骨撑开器,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式骨撑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齿块(4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46),所述第二弹簧(46)的上端与所述滑腔(122)的上端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骨撑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齿条(3)包括弧形杆(34),所述弧形杆(34)靠近所述齿轮(32)的一端开设有弧形凹槽(35),所述弧形凹槽(35)的底壁均匀设有与所述齿轮(32)匹配的齿(3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式骨撑开器,包括由第一钳臂(11)和第二钳臂(12)铰接而成的撑开钳本体(1),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骨撑开器,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式骨撑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齿块(4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46),所述第二弹簧(46)的上端与所述滑腔(122)的上端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骨撑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齿条(3)包括弧形杆(34),所述弧形杆(34)靠近所述齿轮(32)的一端开设有弧形凹槽(35),所述弧形凹槽(35)的底壁均匀设有与所述齿轮(32)匹配的齿(3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骨撑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连接杆(2)由两节套筒套接而成,且其固定筒的侧壁上穿设有紧固螺栓(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廷瑞王瑞李岩蔡博井淑敏雷君君赵羽刘欣郝飞虎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