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改善飞机升力特性的后缘襟副翼控制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一种改善飞机升力特性的后缘襟副翼控制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302237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7 20:48
本申请属于飞机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改善飞机升力特性的后缘襟副翼控制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步骤S1、确定飞机处于起降状态;步骤S2、控制飞机外侧后襟翼偏转至第一设定角度,同时控制飞机内侧后襟翼偏转至第二角度,所述第一设定角度为18‑25°,所述第二设定角度为36‑50°。本申请能够在不修改飞机气动布局的前提下,有效改善飞机的升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属于飞机控制,特别涉及一种改善飞机升力特性的后缘襟副翼控制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1、现代飞机普遍采用了后缘襟副翼(简称后襟)设计。机翼后襟为活动部件,同时具有副翼和襟翼的功能,见图1。后襟通常可以分为内侧后襟和外侧后襟两段,虽然设计为两段,但通常作为一块舵面使用,也就是说,内侧后襟和外侧后襟采用同样的偏度。当作为副翼使用时,一侧机翼后襟的后缘下偏,另一侧机翼后襟的后缘上偏,产生滚转控制力矩。当作为襟翼使用时,在起降状态,后襟自动向下偏转一个偏度,以改善飞机的升力特性。

2、后襟向下偏转的角度通常为20°。配合飞机的起降迎角,一般为11°左右,此时飞机具有良好的升力特性,此时的俯仰力矩接近为0。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进一步提高飞机起降状态的升力,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改善飞机升力特性的后缘襟副翼控制方法及装置,通过对后缘襟副翼进行分段控制,改善飞机升力。

2、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改善飞机升力特性的后缘襟副翼控制方法,主要包括:

3、步骤s1、确定飞机处于起降状态;

4、步骤s2、控制飞机外侧后襟翼偏转至第一设定角度,同时控制飞机内侧后襟翼偏转至第二角度,所述第一设定角度为18-25°,所述第二设定角度为36-50°。

5、优选地是,步骤s2中,所述第一设定角度为20°,所述第二设定角度为40°。

6、优选地是,所述第二设定角度为所述第一设定角度的2倍。

7、优选地是,所述第一设定角度与所述第二设定角度通过风洞试验获得,在风洞试验中,确定升力、阻力、俯仰力矩特性最优的外侧后襟翼偏度为第一设定角度,对应的,确定升力、阻力、俯仰力矩特性最优的内侧后襟翼的偏度为第二设定角度。

8、优选地是,飞机内侧后襟翼与飞机外侧后襟翼的分界线距飞机对称面设定距离处,所述设定距离为机翼翼展的45%-55%。

9、优选地是,所述设定距离为机翼翼展的50%。

10、优选地是,通过风洞试验确定飞机内侧后襟翼与外侧后襟翼的分界线。

11、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改善飞机升力特性的后缘襟副翼控制装置,主要包括:

12、飞机起降状态确定模块,用于确定飞机处于起降状态;

13、襟翼单独控制模块,用于控制飞机外侧后襟翼偏转至第一设定角度,同时控制飞机内侧后襟翼偏转至第二角度,所述第一设定角度为18-25°,所述第二设定角度为36-50°。

14、本申请能够在不修改飞机气动布局的前提下,有效改善飞机的升力。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改善飞机升力特性的后缘襟副翼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善飞机升力特性的后缘襟副翼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所述第一设定角度为20°,所述第二设定角度为4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善飞机升力特性的后缘襟副翼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设定角度为所述第一设定角度的2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善飞机升力特性的后缘襟副翼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定角度与所述第二设定角度通过风洞试验获得,在风洞试验中,确定升力、阻力、俯仰力矩特性最优的外侧后襟翼偏度为第一设定角度,对应的,确定升力、阻力、俯仰力矩特性最优的内侧后襟翼的偏度为第二设定角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善飞机升力特性的后缘襟副翼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飞机内侧后襟翼与飞机外侧后襟翼的分界线距飞机对称面设定距离处,所述设定距离为机翼翼展的45%-55%。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改善飞机升力特性的后缘襟副翼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定距离为机翼翼展的50%。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改善飞机升力特性的后缘襟副翼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通过风洞试验确定飞机内侧后襟翼与外侧后襟翼的分界线。

8.一种改善飞机升力特性的后缘襟副翼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善飞机升力特性的后缘襟副翼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善飞机升力特性的后缘襟副翼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所述第一设定角度为20°,所述第二设定角度为4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善飞机升力特性的后缘襟副翼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设定角度为所述第一设定角度的2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善飞机升力特性的后缘襟副翼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定角度与所述第二设定角度通过风洞试验获得,在风洞试验中,确定升力、阻力、俯仰力矩特性最优的外侧后襟翼偏度为第一设定角度,对应的,确定升力、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继良王辰王孜孜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