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固固界面传热结构制造技术_技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清华大学专利>正文

固固界面传热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300513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7 20: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固固界面传热结构,固固界面传热结构包括:第一固体传热件,第一固体传热件上设有多个第一传热肋,相邻两个第一传热肋之间具有第一传热槽;第二固体传热件,第二固体传热件上设有多个第二传热肋,相邻两个第二传热肋之间具有第二传热槽,第一传热肋紧密地一一对应地配合在第二传热槽内,第二传热肋紧密地一一对应地配合在第一传热槽内,第一传热肋与第二传热槽共轭,第二传热肋与第一传热槽共轭。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固固界面传热结构具有热阻小、传热效率高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器件冷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固固界面传热结构


技术介绍

1、电子器件的冷却依靠发热元件与散热元件的接触实现对发热元件的散热。

2、相关技术中的固固界面传热结构,通过平面与平面接触,力图使接触表面更加平整光滑以通过降低接触表面的粗糙度使表面接触更加紧密,例如对接触表面进行电化学抛光以降低粗糙度,但受限于加工精度,难以进一步降低固固界面接触热阻。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固固界面传热结构,该固固界面传热结构具有热阻小、传热效率高等优点。

2、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出一种固固界面传热结构,所述固固界面传热结构包括:第一固体传热件,所述第一固体传热件上设有多个第一传热肋,相邻两个所述第一传热肋之间具有第一传热槽;第二固体传热件,所述第二固体传热件上设有多个第二传热肋,相邻两个所述第二传热肋之间具有第二传热槽,所述第一传热肋紧密地一一对应地配合在所述第二传热槽内,所述第二传热肋紧密地一一对应地配合在所述第一传热槽内,所述第一传热肋与所述第二传热槽共轭,所述第二传热肋与所述第一传热槽共轭,所述第一传热肋和所述第二传热肋的高度相等且为h,h满足:其中,k为所述第一固体传热件和所述第二固体传热件的材料热导率的调和平均值,a和b为常数,a小于等于-2.5且大于等于-3,b大于等于0.4且小于等于1。

3、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固固界面传热结构,具有热阻小、传热效率高等优点。

4、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上述实施例的固固界面传热结构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传热肋在垂直于长度方向的截面的形状为三角形、梯形和矩形,所述第二传热肋在垂直于长度方向的截面的形状为三角形、梯形和矩形。

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传热肋和所述第二传热肋垂直于长度方向的截面均为矩形或梯形,设所述第一固体传热件和所述第二固体传热件的单位面积接触热导为g、所述第一固体传热件和所述第二固体传热件的长度为l、所述第一固体传热件和所述第二固体传热件的宽度为w、所述第一传热肋的个数为n、所述第一固体传热件和所述第二固体传热件的材料相同且材料热导率为k、所述第一传热肋和所述第二传热肋的宽度为t,则h满足:

7、

8、其中,a1、a2、a3、a4均为常数,a1大于等于-0.55且小于等于-0.45,a2大于等于0.065且小于等于0.07,a3大于等于2200且小于等于-2250,a4大于等于215且小于等于220。

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传热肋和所述第二传热肋的形状和尺寸相同。

1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传热肋在垂直于长度方向的截面为三角形且所述第二传热肋在垂直于长度方向的截面为梯形,或所述第一传热肋在垂直于长度方向的截面为梯形且所述第二传热肋在垂直于长度方向的截面为三角形。

1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固体传热件为多个和/或所述第二固体传热件为多个。

1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传热肋和所述第二传热肋的长度方向平行。

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固体传热件和所述第二固体传热件为铝材料件且所述第一传热肋和所述第二传热肋的高度为4-11毫米。

1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固体传热件和所述第二固体传热件为铜材料件且所述第一传热肋和所述第二传热肋的高度为8-17毫米。

1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固固界面传热结构为电子设备的冷却装置的固固界面传热结构,所述电子设备的冷却装置包括一级冷凝器热管和二级蒸发器热管,所述第一固体传热件形成在所述一级冷凝器热管上,所述第二固体传热件形成在所述二级蒸发器热管上。

16、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固固界面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固界面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热肋在垂直于长度方向的截面的形状为三角形、梯形和矩形,所述第二传热肋在垂直于长度方向的截面的形状为三角形、梯形和矩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固界面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热肋和所述第二传热肋垂直于长度方向的截面均为矩形或梯形,设所述第一固体传热件和所述第二固体传热件的单位面积接触热导为G、所述第一固体传热件和所述第二固体传热件的长度为L、所述第一固体传热件和所述第二固体传热件的宽度为W、所述第一传热肋的个数为N、所述第一固体传热件和所述第二固体传热件的材料相同且材料热导率为k、所述第一传热肋和所述第二传热肋的宽度为t,则H满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固界面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热肋和所述第二传热肋的形状和尺寸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固界面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热肋在垂直于长度方向的截面为三角形且所述第二传热肋在垂直于长度方向的截面为梯形,或所述第一传热肋在垂直于长度方向的截面为梯形且所述第二传热肋在垂直于长度方向的截面为三角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固界面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体传热件为多个和/或所述第二固体传热件为多个。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固界面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热肋和所述第二传热肋的长度方向平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固界面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体传热件和所述第二固体传热件为铝材料件且所述第一传热肋和所述第二传热肋的高度为4-11毫米。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固界面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体传热件和所述第二固体传热件为铜材料件且所述第一传热肋和所述第二传热肋的高度为8-17毫米。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固界面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固界面传热结构为电子设备的冷却装置的固固界面传热结构,所述电子设备的冷却装置包括一级冷凝器热管和二级蒸发器热管,所述第一固体传热件形成在所述一级冷凝器热管上,所述第二固体传热件形成在所述二级蒸发器热管上。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固固界面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固界面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热肋在垂直于长度方向的截面的形状为三角形、梯形和矩形,所述第二传热肋在垂直于长度方向的截面的形状为三角形、梯形和矩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固界面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热肋和所述第二传热肋垂直于长度方向的截面均为矩形或梯形,设所述第一固体传热件和所述第二固体传热件的单位面积接触热导为g、所述第一固体传热件和所述第二固体传热件的长度为l、所述第一固体传热件和所述第二固体传热件的宽度为w、所述第一传热肋的个数为n、所述第一固体传热件和所述第二固体传热件的材料相同且材料热导率为k、所述第一传热肋和所述第二传热肋的宽度为t,则h满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固界面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热肋和所述第二传热肋的形状和尺寸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固界面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热肋在垂直于长度方向的截面为三角形且所述第二传热肋在垂直于长度方向的截面为梯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兴李震樊傲然张博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