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296595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7 20:45
本技术涉及动力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包,一种液冷板,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内部为中空结构,所述本体一侧开设进水嘴,所述本体另一侧开设出水嘴,所述本体中部设有流道,所述流道的两侧分别与所述进水嘴、所述出水嘴连通。一种电池包,包括电芯以及上述液冷板,所述液冷板设置在所述电芯的侧面。冷却液可以流入液体流道内对电芯进行冷却。本技术的电池包,在电芯侧面设置液冷板,液冷板与电芯接触的面积更大,冷却面积也更大,因此冷却效果更好,对电池包的散热更有利。电池包内部不需要端板和侧板,因此重量更轻、成本更低。本技术能够解决现有电池包散热效果不佳、零件多、质量重、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动力电池,尤其涉及一种电池包


技术介绍

1、现有的ctp(cell to pack,无模组)电池包一般包括电芯组件、壳体,所述电芯组件包括多个依次排列的电芯,相邻的两个电芯采用泡棉粘接固定;所述壳体包括两块端板和两块侧板,两块端板分别设置在所述电芯组件的前后两侧,两块侧板分别设置在所述电芯组件的左右两侧,两块端板与所述电芯组件粘接固定,两块侧板分别粘接固定于所述端板的两端,所述侧板的材料为非金属材料。

2、另外,这种电池包的散热结构通常设置在电芯的底部,散热效果不佳,而且存在零件多、质量重、成本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池包,通过在电芯侧面设置液冷板,能够解决现有电池包散热效果不佳、零件多、质量重、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设计一种液冷板,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内部为中空结构,所述本体一侧开设进水嘴,所述本体另一侧开设出水嘴,所述本体中部设有流道,所述流道的两侧分别与所述进水嘴、所述出水嘴连通。

3、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流道包括相互贯通的竖向流道、纵向流道,所述竖向流道沿所述本体的宽度方向设置,所述纵向流道沿所述本体的长度方向设置。

4、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竖向流道包括第一流道、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进水嘴连通,所述第二流道与所述出水嘴连通。

5、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纵向流道包括第三流道、第四流道、第五流道,所述第三流道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流道、所述第二流道一端连通,所述第四流道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流道、所述第二流道另一端连通,第五流道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流道、所述第二流道的中部连通。

6、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五流道与所述进水嘴、所述出水嘴位于同一直线上。

7、本技术还设计一种电池包,包括电芯以及上述液冷板,所述液冷板设置在所述电芯的侧面。

8、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液冷板沿所述电芯的长度方向设置。

9、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液冷板的侧面设有与所述电芯粘贴的导热结构胶。

10、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液冷板的侧面尺寸与所述电芯的侧尺寸相等。

11、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电芯至少为两个,所述液冷板至少为三个,其中两个所述液冷板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电芯的两侧,另外一个所述液冷板设置在两个所述电芯之间。

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13、本技术的液冷板内部为中空结构,空腔内设置液体流道,液冷板两侧设置与流道连通的进水嘴、出水嘴,冷却液可以流入液体流道内对电芯进行冷却。本技术的电池包,在电芯侧面设置液冷板,这种冷却方式相较于设置在每个电芯底部的冷却结构,液冷板与电芯接触的面积更大,冷却面积也更大,因此冷却效果更好,对电池包的散热更有利。电池包内部不需要端板和侧板,因此重量更轻、成本更低。因此,本技术能够解决现有电池包散热效果不佳、零件多、质量重、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14、另外,电芯与液冷板通过导热结构胶粘接,粘接强度足够,电池包入箱过程不会影响电池包底部的平面度。而且,这种电池包的组装方法简单,易于操作,能够极大提升组装效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芯(C01),液冷板(Y01),所述液冷板(Y01)设置在所述电芯(C01)的侧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Y01D)包括相互贯通的竖向流道(1)、纵向流道(2),所述竖向流道(1)沿所述本体(Y01C)的宽度方向设置,所述纵向流道(2)沿所述本体(Y01C)的长度方向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流道(1)包括第一流道(3)、第二流道(4),所述第一流道(3)与所述进水嘴(Y01A)连通,所述第二流道(4)与所述出水嘴(Y01B)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流道(2)包括第三流道(5)、第四流道(6)、第五流道(7),所述第三流道(5)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流道(3)、所述第二流道(4)一端连通,所述第四流道(6)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流道(3)、所述第二流道(4)另一端连通,第五流道(7)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流道(3)、所述第二流道(4)的中部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流道(7)与所述进水嘴(Y01A)、所述出水嘴(Y01B)位于同一直线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板(Y01)沿所述电芯(C01)的长度方向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板(Y01)的侧面设有与所述电芯(C01)粘贴的导热结构胶(B01)。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板(Y01)的侧面尺寸与所述电芯(C01)的侧面尺寸相等。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C01)至少为两个,所述液冷板(Y01)至少为三个,其中两个所述液冷板(Y01)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电芯(C01)的两侧,另外一个所述液冷板(Y01)设置在两个所述电芯(C01)之间。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芯(c01),液冷板(y01),所述液冷板(y01)设置在所述电芯(c01)的侧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y01d)包括相互贯通的竖向流道(1)、纵向流道(2),所述竖向流道(1)沿所述本体(y01c)的宽度方向设置,所述纵向流道(2)沿所述本体(y01c)的长度方向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流道(1)包括第一流道(3)、第二流道(4),所述第一流道(3)与所述进水嘴(y01a)连通,所述第二流道(4)与所述出水嘴(y01b)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流道(2)包括第三流道(5)、第四流道(6)、第五流道(7),所述第三流道(5)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流道(3)、所述第二流道(4)一端连通,所述第四流道(6)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流道(3)、所述第二流道(4)另一端连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中
申请(专利权)人:楚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