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拟载荷内测段的隔冲减振密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29562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7 20: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模拟载荷内测段的隔冲减振密封结构及其装配方法,减振密封结构包括内侧段前端减振密封段和内侧段后端减振密封段,其中,内侧段前端减振密封段与内侧段上端连接,覆盖内侧段前端的电子组件,内侧段后端减振密封段与内侧段下端连接,覆盖内侧段后端的电子组件;内侧段前端减振密封段和内侧段后端减振密封段与内侧段两端外壁对齐,内侧段前端减振密封段和内侧段后端减振密封段内部设置有减振密封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内侧段前端减振密封段和内侧段后端减振密封段中的密封减振结构为双层隔振衬套,通过楔环分别与内侧段前后端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隔冲减振密封结构对内测段电子组件进行保护,解决了强冲击影响电子组件正常工作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中兵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模拟载荷内测段的隔冲减振密封结构


技术介绍

1、助飞鱼雷实航试验中,为获取与鱼雷实射相近的测试数据,用模拟载荷模拟鱼雷的外形、质量、转动惯量等结构特性和气动特性,完成试验数据测试、记录和回放。模拟载荷在头部入水、雷箭分离和爆炸螺栓炸断时,最大冲击加速度可达105g。由于强冲击会影响内测段电子组件可靠工作,导致试验失败,为完成试验任务,模拟载荷安全可靠工作,获得相关的试验参数,亟需针对一种模拟载荷内侧段的隔冲减振方案,同时要求隔冲减振结构具有1mpa压力下的水密性。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模拟载荷内测段的隔冲减振密封结构,通过在模拟载荷的内测段两端设置隔冲减振结构,对内测段起到保护作用,实现隔冲减振的目的。

2、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模拟载荷内测段的隔冲减振密封结构,包括内侧段前端减振密封段和内侧段后端减振密封段。

3、其中,内侧段前端减振密封段与内侧段上端连接,覆盖内侧段前端的电子组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拟载荷内测段的隔冲减振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冲减振密封结构包括内侧段前端减振密封段和内侧段后端减振密封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拟载荷内测段的隔冲减振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段前端减振密封段包括第一前端密封段(1)和第二前端密封段(4),其中,所述第二前端密封段(4)与所述内侧段(6)上段连接,所述第二前端密封段(4)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前端密封段(1)通过所述减振密封结构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模拟载荷内测段的隔冲减振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密封结构为双层结构的隔振衬套(2),所述第一前端密封段(1)和所述第二前端密封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拟载荷内测段的隔冲减振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冲减振密封结构包括内侧段前端减振密封段和内侧段后端减振密封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拟载荷内测段的隔冲减振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段前端减振密封段包括第一前端密封段(1)和第二前端密封段(4),其中,所述第二前端密封段(4)与所述内侧段(6)上段连接,所述第二前端密封段(4)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前端密封段(1)通过所述减振密封结构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模拟载荷内测段的隔冲减振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密封结构为双层结构的隔振衬套(2),所述第一前端密封段(1)和所述第二前端密封段(4)连接处设置有插槽,双层隔振衬套(2)插入所述第一前端密封段(1)和所述第二前端密封段(4)连接处的插槽中,通过螺钉(3)和螺母(10)将所述第一前端密封段(1)和所述第二前端密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亭严侃舒航王力曲大伟王雨闫靠张瑞俊武广成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五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