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液分离板及具有该气液分离板的净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294961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7 20:44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气液分离板及具有该气液分离板的净化装置,涉及节能环保技术领域,以解决目前气流在分离板内的流动路径较短、气液分离度较低的问题,该装置包括边框以及设置于边框内的分离组件,分离组件至少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导流组件、分流组件和第二导流组件,第一导流组件、第二导流组件对称设置且均包括多个依次设置的导流板,相邻的导流板之间设置第一间隙,导流板设有凹向分流组件的槽结构;分流组件包括多个依次设置的分流板,分流板的两端均设置分流结构,分流结构至少包括第一分流部和第二分流部;分流板的长度不小于第一间隙的长度,第一分流部与第二分流部分别伸入至第一槽结构、第二槽结构内,本技术用于提高分离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节能环保,尤其是涉及一种气液分离板及具有该气液分离板的净化装置


技术介绍

1、随着制造业的迅猛发展,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气,其中包含的有害颗粒物严重影响环境,通用的旋风除尘技术和布袋除尘等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其原理为利用污染的气体在风机作用下,向一处流动时,在其流动的路径中设置一种可以改变气体流动方向的分离板,气流在改变方向的过程中,在惯性和摩擦力下将气体中的污染物分离出来,进入回收容器回收,实现净化。

2、但目前的分离板一般如申请号为:201410284291.1,专利名称为:一种油烟分离板及其烟罩,授权公告号为:cn104069692b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中所设置的每个导油折弯件均具有一体结构的第一纵向条﹑第一横向条﹑第二纵向条﹑第二横向条﹑以及第一斜条,其设置二纵向条的宽度大于第一纵向条的宽度,第二横向条与第一斜条的左下端连接,并且每个导油折弯件中第一斜条的右上端延伸至相邻的另一个导油折弯件中第一横向条的下方。

3、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4、气流在分离板内的流动路径较短,且分离板内部的间隙较大,导致气流与分离板的接触面积较小,造成吸附面较小,气液分离度较低,导致工作效率低、能耗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液分离板及具有该气液分离板的净化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气流在分离板内的流动路径较短,且分离板内部的间隙较大,导致气流与分离板的接触面积较小,造成吸附面较小,气液分离度较低,导致工作效率低、能耗高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气液分离板,包括边框以及设置于所述边框内的分离组件,所述分离组件至少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导流组件、分流组件和第二导流组件,其中:

4、所述第一导流组件、所述第二导流组件对称设置且均包括多个依次设置的导流板,每两个相邻的所述导流板之间设置第一间隙,所述第一导流组件的所述导流板设有凹向所述分流组件的第一槽结构,所述第二导流组件的所述导流板设有凹向所述分流组件的第二槽结构;

5、所述分流组件包括多个依次设置的分流板,每两个相邻的所述分流板之间设置第二间隙,所述分流板的两端均设置分流结构,所述分流结构至少包括第一分流部和第二分流部;

6、所述分流板的长度不小于所述第一间隙的长度,所述第一分流部与所述第二分流部分别伸入至所述第一槽结构、所述第二槽结构内。

7、优选地,所述导流板包括导流主体,所述导流主体的两端均倾斜的朝向所述分流组件延伸,形成第一倾斜段和第二倾斜段,所述第一倾斜段、所述导流主体、所述第二倾斜段之间形成凹向所述分流组件的槽结构。

8、优选地,所述分流结构采用“v”型结构,包括一体成型且对称设置的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其中:

9、所述第一连接段为所述第一分流部,所述第二连接段为所述第二分流部。

10、优选地,所述第一分流部与其对应的槽结构内的所述第一倾斜段或所述第二倾斜段平行设置;所述第二分流部与其对应的所述槽结构内的所述第一倾斜段或所述第二倾斜段平行设置。

11、优选地,相邻的两所述导流板上设置的所述第一倾斜段和所述第二倾斜段之间的距离不大于所述分流板长度的1/3。

12、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段和所述第二连接段的长度不小于所述第一倾斜段和所述第二倾斜段长度的1/2。

13、优选地,所述第一倾斜段与所述第二倾斜段对称设置,并且所述第一倾斜段与所述导流主体之间的夹角、所述第二倾斜段与所述导流主体之间的夹角均设置为135°-150°。

14、优选地,所述分流板的截面为“一”字形结构,所述分流板的中心处设置分别朝向所述第一导流组件与所述第二导流组件的凸起结构。

15、优选地,所述凸起结构采用“v”型。

16、一种净化装置,包括上述的气液分离板。

17、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气液分离板及具有该气液分离板的净化装置,通过设置第一导流组件、分流组件和第二导流组件,气流由边框的一端进入,依次经过第一导流组件、分流组件和第二导流组件,由边框的另一端排出。配合设置分流板的长度不小于第一间隙的长度,第一分流部与第二分流部分别伸入至第一槽结构、第二槽结构内,通过设置边框内部的分离组件采用至少三层结构,且三层结构交叉排布,合理控制气流通过间隙,增加了气流在分离板内的流动路径,尽可能的增加气流与分离板的接触面积,增大吸附面,在惯性和摩擦力的作用下将气体中的污染物分离出来,同样能耗的前提下,与目前的分离板相比工作效率更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液分离板,包括边框以及设置于所述边框内的分离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组件至少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导流组件、分流组件和第二导流组件,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液分离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包括导流主体,所述导流主体的两端均倾斜的朝向所述分流组件延伸,形成第一倾斜段和第二倾斜段,所述第一倾斜段、所述导流主体、所述第二倾斜段之间形成凹向所述分流组件的槽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气液分离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结构采用“V”型结构,包括一体成型且对称设置的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其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气液分离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流部与其对应的槽结构内的所述第一倾斜段或所述第二倾斜段平行设置;所述第二分流部与其对应的所述槽结构内的所述第一倾斜段或所述第二倾斜段平行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所述的一种气液分离板,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所述导流板上设置的所述第一倾斜段和所述第二倾斜段之间的距离不大于所述分流板长度的1/3。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种气液分离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段和所述第二连接段的长度不小于所述第一倾斜段和所述第二倾斜段长度的1/2。

7.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所述的一种气液分离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倾斜段与所述第二倾斜段对称设置,并且所述第一倾斜段与所述导流主体之间的夹角、所述第二倾斜段与所述导流主体之间的夹角均设置为135°-150°。

8.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一种气液分离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板的截面为“一”字形结构,所述分流板的中心处设置分别朝向所述第一导流组件与所述第二导流组件的凸起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气液分离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结构采用“V”型。

10.一种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气液分离板。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液分离板,包括边框以及设置于所述边框内的分离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组件至少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导流组件、分流组件和第二导流组件,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液分离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包括导流主体,所述导流主体的两端均倾斜的朝向所述分流组件延伸,形成第一倾斜段和第二倾斜段,所述第一倾斜段、所述导流主体、所述第二倾斜段之间形成凹向所述分流组件的槽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气液分离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结构采用“v”型结构,包括一体成型且对称设置的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其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气液分离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流部与其对应的槽结构内的所述第一倾斜段或所述第二倾斜段平行设置;所述第二分流部与其对应的所述槽结构内的所述第一倾斜段或所述第二倾斜段平行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所述的一种气液分离板,其特征在于:相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修平陈登科张翊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浩航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