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冷软质线缆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29369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7 20: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线缆制造技术领域,公开一种液冷软质线缆及其制备方法,液冷软质线缆包括液冷管、导体层、无纺布层、绝缘层和护套层,液冷管填充有冷却液,冷却液能吸收液冷软质线缆产生的热量,对其降温,液冷管由耐高温硅橡胶聚合物制成,整体柔软,导体层包覆液冷管外周,无纺布层包覆导体层外周,绝缘层包覆无纺布层外周,护套层包覆绝缘层外周,导体层由多层股线复绞而成,复绞方式使导体层节距小,股线间贴合紧密,股线由多根铜丝束绞形成,相对实心导体柔软度高,束绞方式使铜丝绞合紧密,导体层导电性强,无纺布层可绑紧导体层。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液冷软质线缆质地柔软,易于弯折,结构紧凑,不易松散,导电性好,散热性强,安全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线缆制造,尤其涉及一种液冷软质线缆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随着新能源领域的发展,新能源汽车逐渐普及,成为人们选择出行的方式之一,新能源汽车内部的零部件大多通过线缆连接,但是现有的线缆整体硬度为邵氏硬度89左右,整体相对偏硬,导致整车内部线束布局困难,尤其是车型相对小型化的新能源汽车,整车内部的布线更加困难,导致组装人员的装配也相对更加困难,为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将实心的导体由多根股线绞合制成,但多根股线绞合后,整体紧密程度低,相对松散,导致线缆的导电能力变差,反而影响新能源汽车使用性能。

2、同时,新能源汽车行驶时,线缆上会通过负载电流,随着车速增高,负载电流也会增大,在加上线缆布置在新能源汽车内部,整体通风性较差,现有的线缆散热能力差,致使线缆在工作过程中发热量急剧增加,影响线缆的正常使用,进而影响新能源汽车的驾驶性能,严重时还会引发新能源汽车着火,影响驾驶者的生命安全。

3、因此,亟需一种液冷软质线缆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p>

1、本专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冷软质线缆,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软质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管(1)由耐热硅胶、辐照交联聚烯烃、聚酰胺弹性体和石墨烯的聚合物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软质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4)由甲基乙烯基硅橡胶、硅油、苯乙烯基甲基硅橡胶、阻燃剂、润滑剂、填充剂和铂金硫化物的聚合物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软质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套层(7)为辐照交联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材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软质线缆,所述液冷软质线缆还包括编织层(5),所述编织层(5)设置在所述绝缘层(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冷软质线缆,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软质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管(1)由耐热硅胶、辐照交联聚烯烃、聚酰胺弹性体和石墨烯的聚合物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软质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4)由甲基乙烯基硅橡胶、硅油、苯乙烯基甲基硅橡胶、阻燃剂、润滑剂、填充剂和铂金硫化物的聚合物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软质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套层(7)为辐照交联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材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软质线缆,所述液冷软质线缆还包括编织层(5),所述编织层(5)设置在所述绝缘层(4)与所述护套层(7)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易龙江钱子明王庆谢志祥吕伟陆荣婷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亨通电子线缆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