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29315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7 20:43
提供了电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电连接器(100)用于与对配连接器(200)配合连接并包括:第一连接端子(110),其具有第一端(111)和相反的第二端(112),所述第一端被构造成与对配连接器(200)的第二连接端子(210)的配合端(211)电连接;和外壳体(120),所述第一连接端子被至少部分地安装在所述外壳体内;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绝缘的内壳体(130),所述内壳体以相对于所述外壳体能够旋转的方式至少部分地布置在所述外壳体内,并且所述第一连接端子的第一端定位在所述内壳体内,并被构造成以允许所述第二连接端子的配合端相对于所述第一端能够旋转的方式与所述配合端电接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公开的实施例涉及电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技术介绍

1、电连接器通常用于在多种电子元件或设备之间建立电连接,而高压连接器主要用于整车、充电设施、工业设备、医疗设备等。例如,随着电动或混合动力车辆的发展,其连接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如电动汽车充电到电池、电池到电动马达的高压连接,以在车辆的动力电池、配电单元、逆变器、电动马达、充电器等之间提供安全可靠的高电压/大电流连接。

2、电动汽车的连接系统需要能够承载非常高的电流水平,特别是在大功率充电期间或峰值加速期间,电动汽车采用高压连接器以实现60v或更高电压水平、以及10a-300a甚至更高电流水平的传输。在高压应用中,电连接器,例如与诸如电池之类的电源电连接的板端连接器或与线缆电连接的线端连接器,需要具有手指防护功能以避免触电风险。

3、此外,汽车内部物理空间本身有限,因此这些电气连接也需要针对紧凑性、重量和几何灵活性以及成本进行优化。例如,随着诸如储能电池之类的电源的轻量化、小型化,需要所采用的连接器也是小型化的(如具有减小的高度)。而且,由于车辆内部的安装空间有限,对连接器产品的安装布置以及线束避让空间提出了挑战,但一些常规的连接器结构通常只能在固定的方位或角度处与配对连接器进行配合,改变安装方位或位置会与车辆内部结构干涉且不便于安装配合。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和其它问题和缺陷中的至少一种,提出了本公开。

2、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其用于与对配连接器配合连接并包括:第一连接端子,其具有第一端和相反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被构造成与对配连接器的第二连接端子的配合端电连接;和外壳体,所述第一连接端子被至少部分地安装在所述外壳体内;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内壳体,所述内壳体以相对于所述外壳体能够旋转的方式至少部分地布置在所述外壳体内,并且所述第一连接端子的第一端定位在所述内壳体内,并被构造成以允许所述第二连接端子的配合端相对于所述第一端能够旋转的方式与所述配合端电接触。

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端子适于相对于所述外壳体固定地定位,以允许所述内壳体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和所述外壳体二者旋转。

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体的内壁面上形成有轴向延伸的凹槽,所述第一连接端子的位于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主体适于卡入所述凹槽中,以阻止所述第一连接端子相对于所述外壳体旋转。

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壳体包括:圆筒形主体,其限定用于至少容纳所述第一连接端子的第一端的端子容纳空间;和从所述圆筒形主体延伸的第一接合部,并且所述外壳体的内壁上形成有第二接合部,第二接合部适于与第一接合部接合以阻止所述内壳体与所述外壳体分离并允许所述内壳体相对于所述外壳体旋转。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合部包括从所述圆筒形主体轴向地远离所述第一端延伸的棘爪,所述第二接合部包括从所述外壳体的内壁径向地突出的环形凸缘。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壳体还包括:第一盖,其从所述圆筒形主体径向向内延伸,以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端子的第一端能够旋转地至少覆盖在所述第一端的端面上。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端子的第一端具有圆周面,该圆周面适于与所述第二连接端子的配合端进行滑动接触,以允许所述配合端沿着所述圆周面相对于所述第一端旋转。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端子的第一端具有圆柱形或圆筒形形状,以允许所述第一端以相对于所述第二连接端子的配合端能够旋转并保持与所述配合端接触的方式插入到所述配合端中;或者,所述第一连接端子的第一端具有圆筒形形状,以允许所述第二连接端子的配合端以相对于所述第一端能够旋转并保持与所述第一端接触的方式插入到所述第一端中。

10、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端子容纳空间内,在所述第一端的外圆周面与所述内壳体的内壁面之间限定有用于至少部分地接纳所述第二连接端子的配合端的环形间隙,以允许筒形的所述配合端以与所述第一端的外圆周面进行滑动接触并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端旋转的方式插入到所述环形间隙中。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圆筒形主体形成有槽缝,该槽缝轴向地延伸,以允许所述第二连接端子的一部分穿过所述槽缝以将所述配合端定位在所述端子容纳空间内。

12、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连接器组件,其包括:在本公开的任一实施例中描述的电连接器;和适于沿第一方向与所述电连接器进行插接配合或分离的对配连接器。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对配连接器包括外壳,所述第二连接端子安装在所述外壳内并适于在另一端处连接线缆。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至少部分地沿不同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延伸,使得所连接的线缆的延伸方向不同于所述第一方向。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中空的插接部,所述第二连接端子的配合端至少部分地定位在所述插接部中,所述内壳体适于至少部分地定位在所述插接部中,使得所述第二连接端子的配合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端子的第一端电接触,并且所述外壳与所述内壳体能够一起相对于所述外壳体旋转。

16、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对配连接器与所述电连接器插接配合的状态下,所述第二连接端子被布置成在周向方向上与所述内壳体相干涉,使得所述外壳经由所述第二连接端子带动所述内壳体一起相对于所述电连接器的外壳体旋转。

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对配连接器还包括绝缘的第二盖,第二盖布置在所述插接部内,以至少部分地覆盖所述配合端的端面。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连接器(100),用于与对配连接器(200)配合连接,所述电连接器(100)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端子(110)适于相对于所述外壳体(120)固定地定位,以允许所述内壳体(130)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端子(110)和所述外壳体(120)二者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120)的内壁面上形成有轴向延伸的凹槽(121),所述第一连接端子(110)的位于第一端(111)和第二端(112)之间的主体适于卡入所述凹槽(121)中,以阻止所述第一连接端子(110)相对于所述外壳体(120)旋转。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体(130)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合部包括从所述圆筒形主体轴向地远离所述第一端(111)延伸的棘爪(133),所述第二接合部包括从所述外壳体(120)的内壁径向地突出的环形凸缘(123)。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体(130)还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2-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端子(110)的第一端(111)具有圆周面,该圆周面适于与所述第二连接端子(210)的配合端(211)进行滑动接触,以允许所述配合端(211)沿着所述圆周面相对于所述第一端(111)旋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

10.根据权利要求4-6和8-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筒形主体形成有槽缝(132),该槽缝(132)轴向地延伸,以允许所述第二连接端子(210)的一部分穿过所述槽缝(132)以将所述配合端(211)定位在所述端子容纳空间内。

11.一种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组件包括: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对配连接器(200)包括外壳(220),所述第二连接端子(210)安装在所述外壳(220)内并适于在另一端(212)处连接线缆(1)。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220)至少部分地沿不同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延伸,使得所连接的线缆(1)的延伸方向不同于所述第一方向。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220)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中空的插接部(221),所述第二连接端子(210)的配合端(211)至少部分地定位在所述插接部(221)中,所述内壳体(130)适于至少部分地定位在所述插接部(221)中,使得所述第二连接端子(210)的配合端(211)与所述第一连接端子(110)的第一端(111)电接触,并且所述外壳(220)与所述内壳体(130)能够一起相对于所述外壳体(120)旋转。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在对配连接器(200)与所述电连接器(100)插接配合的状态下,所述第二连接端子(210)被布置成在周向方向上与所述内壳体(130)相干涉,使得所述外壳(220)经由所述第二连接端子(210)带动所述内壳体(130)一起相对于所述电连接器(110)的外壳体(120)旋转。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对配连接器(200)还包括绝缘的第二盖(230),第二盖(230)布置在所述插接部(221)内,以至少部分地覆盖所述配合端(211)的端面。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100),用于与对配连接器(200)配合连接,所述电连接器(100)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端子(110)适于相对于所述外壳体(120)固定地定位,以允许所述内壳体(130)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端子(110)和所述外壳体(120)二者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120)的内壁面上形成有轴向延伸的凹槽(121),所述第一连接端子(110)的位于第一端(111)和第二端(112)之间的主体适于卡入所述凹槽(121)中,以阻止所述第一连接端子(110)相对于所述外壳体(120)旋转。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体(130)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合部包括从所述圆筒形主体轴向地远离所述第一端(111)延伸的棘爪(133),所述第二接合部包括从所述外壳体(120)的内壁径向地突出的环形凸缘(123)。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体(130)还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2-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端子(110)的第一端(111)具有圆周面,该圆周面适于与所述第二连接端子(210)的配合端(211)进行滑动接触,以允许所述配合端(211)沿着所述圆周面相对于所述第一端(111)旋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

10.根据权利要求4-6和8-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筒形主体形成有槽缝(132),该槽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昱辰钱振华
申请(专利权)人: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