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兼容高低刷的新型电路及驱动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兼容高低刷的新型电路及驱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292373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7 20: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兼容高低刷的新型电路及驱动方法,包括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第三晶体管、第四晶体管、第五晶体管、第六晶体管、第七晶体管、第八晶体管以及第九晶体管,第八晶体管可控制地连接于第二参考节点和一第一电容的第一端,第八晶体管的栅极连接第二参考电压;第九晶体管可控制地连接于第二参考节点和一第二电容的第一端,第九晶体管的栅极连接第八晶体管的栅极,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增加两个晶体管和一个电容来实现在高低刷新频率下分别使用不同的电容进行充电,使得在高刷新率时电位能更快的充至目标值,在低刷新率下电位更加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具体涉及一种兼容高低刷的电路和驱动方法。


技术介绍

1、随着针对显示屏刷新率要求的日趋严苛,目前市面上的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产品刷新频率不再局限于60hz,对于静态画面,为了节省功耗会降低刷新频率;而针对动态画面,为了让人眼看起来更加流畅会增大刷新频率,现有技术中的补偿电路无法满足高低刷新频率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兼容高低刷的新型电路,解决以上技术问题;

2、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兼容高低刷的新型电路的驱动方法,解决以上技术问题。

3、本专利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4、一种兼容高低刷的新型电路,包括,

5、第一晶体管(t1),所述第一晶体管(t1)可控制地连接于一信号输入端(data)和第一参考节点(n1)之间,所述第一晶体管(t1)的栅极连接第n行扫描信号(sn);

6、第二晶体管(t2),所述第二晶体管(t2)可控制地连接于第一参考节点(n1)和第三参考节点(n3)之间,所述第二晶体管(t2)的栅极连接一第二参考节点(n2);

7、第三晶体管(t3),所述第三晶体管(t3)可控制地连接于所述第二参考节点(n2)和所述第三参考节点(n3)之间,所述第三晶体管(t3)的栅极连接所述第n行扫描信号(sn);

8、第四晶体管(t4),所述第四晶体管(t4)可控制地连接于所述第一参考节点(n1)和第一直流电压(elvdd)之间,所述第四晶体管(t4)的栅极连接第n行使能信号(en);

9、第五晶体管(t5),所述第五晶体管(t5)可控制地连接于所述第三参考节点(n3)和一发光二极管器件(oled)的阳极之间,所述第五晶体管(t5)的栅极连接所述第n行使能信号(en);

10、第六晶体管(t6),所述第六晶体管(t6)可控制地连接于所述第二参考节点(n2)和第一参考电压(vint)之间,所述第六晶体管的栅极连接第n-1行扫描信号(sn-1);

11、第七晶体管(t7),所述第七晶体管(t7)可控制地连接于所述发光二极管器件(oled)的阳极和所述第一参考电压(vint)之间,所述第七晶体管(t7)的栅极连接第n+1行扫描信号(sn+1);

12、第八晶体管(t8),所述第八晶体管(t8)可控制地连接于所述第二参考节点(n2)和一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直流电压(elvdd),所述第八晶体管(t8)的栅极连接第二参考电压(vref);

13、第九晶体管(t9),所述第九晶体管(t9)可控制地连接于所述第二参考节点(n2)和一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所述第九晶体管(t9)的栅极连接所述第八晶体管(t8)的栅极,所述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

14、优选的,所述第一晶体管(t1)、所述第二晶体管(t2)、所述第三晶体管(t3)、所述第四晶体管(t4)、所述第五晶体管(t5)、所述第六晶体管(t6)、所述第七晶体管(t7)、所述第八晶体管(t8)为p型薄膜晶体管,所述第九晶体管(t9)为n型薄膜晶体管。

15、优选的,所述第三晶体管(t3)和所述第六晶体管(t6)为双栅晶体管。

16、优选的,

17、所述第一晶体管(t1)的源极连接所述信号输入端(data),所述第一晶体管(t1)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一参考节点(n1);

18、所述第二晶体管(t2)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一参考节点(n1),所述第二晶体管(t2)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三参考节点(n3);

19、所述第三晶体管(t3)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二参考节点(n2),所述第三晶体管(t3)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三参考节点(n3);

20、所述第四晶体管(t4)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一参考节点(n1),所述第四晶体管(t4)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一直流电压(elvdd);

21、所述第五晶体管(t5)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三参考节点(n3),所述第五晶体管(t5)的漏极连接发光二极管器件(oled)的阳极;

22、所述第六晶体管(t6)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二参考节点(n2),所述第六晶体管(t6)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一参考电压(vint);

23、所述第七晶体管(t7)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五晶体管(t5)的漏极,所述第七晶体管(t7)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一参考电压(vint)。

24、优选的,

25、所述第八晶体管(t8)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二参考节点(n2),所述第八晶体管(t8)漏极连接所述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

26、所述第九晶体管(t9)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二参考节点(n2),所述第九晶体管(t9)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

27、优选的,所述第一电容(c1)的容值大于所述第二电容(c2)的容值。

28、优选的,所述发光二极管器件(oled)在高刷新状态下所述第二参考电压(vref)为正电位,所述发光二极管器件(oled)在低刷新状态下所述第二参考电压(vref)为负电位。

29、一种兼容高低刷的新型电路的驱动方法,应用于所述的兼容高低刷的新型电路,其中一个驱动周期内包括,

30、第一时间阶段s1,所述第n行使能信号(en)置为高电平;

31、第二时间阶段s2,所述第n-1行扫描信号(sn-1)置为低电平,所述第六晶体管(t6)打开,将所述第二参考节点(n2)电位初始化为所述第一参考电压(vint);

32、第三时间阶段s3,所述第n行扫描信号(sn)置为低电平,所述第n-1行扫描信号(sn-1)置为高电平,所述第一晶体管(t1)和所述第三晶体管(t3)打开,所述第二晶体管(t2)的源极和漏极短接,所述第二参考节点(n2)电位由所述第一参考电压(vint)变为所述信号输入端(data)加第二晶体管(t2)电压;

33、第四时间阶段s4,所述第n+1行扫描信号(sn+1)置为低电平,所述第n行扫描信号(sn)置为高电平,所述第七晶体管(t7)打开,对所述发光二极管器件(oled)的阳极进行初始化;

34、第五时间阶段s5,所述第n+1行扫描信号(sn+1)置为高电平;

35、第六时间阶段s6,所述第n行使能信号(en)置为低电平,所述第四晶体管(t4)和所述第五晶体管(t5)打开,所述发光二极管器件(oled)开始发光。

36、优选的,还包括,

37、所述发光二极管器件(oled)在高刷新状态下时所述第二参考电压(vref)为正电位控制所述第九晶体管(t9)打开,对所述第二电容(c2)进行充电;

38、所述发光二极管器件(oled)在低刷新状态下时所述第二参考电压(vref)为负电位控制所述第八晶体管(t8)打开,对所述第一电容(c1)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兼容高低刷的新型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兼容高低刷的新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晶体管(T1)、所述第二晶体管(T2)、所述第三晶体管(T3)、所述第四晶体管(T4)、所述第五晶体管(T5)、所述第六晶体管(T6)、所述第七晶体管(T7)、所述第八晶体管(T8)为P型薄膜晶体管,所述第九晶体管(T9)为N型薄膜晶体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兼容高低刷的新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晶体管(T3)和所述第六晶体管(T6)为双栅晶体管。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兼容高低刷的新型电路,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兼容高低刷的新型电路,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兼容高低刷的新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容(C1)的容值大于所述第二电容(C2)的容值。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兼容高低刷的新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二极管器件(OLED)在高刷新状态下所述第二参考电压(Vref)为正电位,所述发光二极管器件(OLED)在低刷新状态下所述第二参考电压(Vref)为负电位。

8.一种兼容高低刷的新型电路的驱动方法,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兼容高低刷的新型电路,其特征在于,一个驱动周期内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兼容高低刷的新型电路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兼容高低刷的新型电路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第六时间阶段S6中,所述第二晶体管(T2)的栅极电位为所述第二参考节点(N2)电位,第二晶体管(T2)的源极电位为所述第一直流电压(ELVDD)。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兼容高低刷的新型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兼容高低刷的新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晶体管(t1)、所述第二晶体管(t2)、所述第三晶体管(t3)、所述第四晶体管(t4)、所述第五晶体管(t5)、所述第六晶体管(t6)、所述第七晶体管(t7)、所述第八晶体管(t8)为p型薄膜晶体管,所述第九晶体管(t9)为n型薄膜晶体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兼容高低刷的新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晶体管(t3)和所述第六晶体管(t6)为双栅晶体管。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兼容高低刷的新型电路,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兼容高低刷的新型电路,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兼容高低刷的新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容(c1)的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程威刘杰邵姗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和辉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