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内壁检测结构及控制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内壁检测结构及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289634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7 20: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内壁检测结构及控制方法,包括:容器、容纳腔、容器口;容器口包括第一容器口和第二容器口;检测组件,检测组件与容器连接,检测组件包括:照明组件,用于向容纳腔内发射照明光线;楔镜组件,与容器口相对应地设置,以使照明组件发出的照明光线经过楔镜组件发生折射后,进入容纳腔,并照射到容纳腔的内壁面上;成像组件,用于接收经容纳腔的内壁面反射后的照明光线,并根据照明光线形成内壁面的图像;驱动电机,楔镜组件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以驱动楔镜组件转动,从而调节经过楔镜组件的照明光线的照射方向。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内壁检测结构解决了相关技术对容器的内壁进行检测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容器检测,具体涉及一种内壁检测结构及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1、六氟化铀是一种基础核材料,被广泛用于铀的浓缩和周转等环节。随着核电产业的迅猛发展,六氟化铀产量逐年增加,其六氟化铀容器的使用量和处理任务量也快速増加。六氟化铀容器一般为密闭空心容器,在容器的两端分别有一个“直角阀”和“堵头”作为容器的入口。

2、根据行业标准的规定,当存在“容器的定期检查和实验;空容器的残存量超标;容器装料品种(丰度)改变;容器的维修;容器表面辐射剂量率过高”等任何一种情况时,均需要对六氟化铀容器进行清洗并检验,检验合格者重复使用,不合格的进行报废并送暂存。

3、对清洗后的六氟化铀容器进行检查,需要对容器内部表面(内壁)进行全面的检查,根据行业标准要求:容器内部应清洁、干燥,没有任何污染物;阀门通道可见面不允许有腐蚀痕迹、绿色斑点、沉淀物、水分、划痕和白色的碱性物质等。

4、目前,对于六氟化铀内壁的检测,一种是采用目视的方法,检验人员从容器的两个入口查看容器内部表面情况;另一种是采用内窥镜成像的方式,将成像镜头通过容器两端的两个开口伸进容器内部,然后通过移动和旋转镜头,来实现对容器内部的检测。

5、然而,六氟化铀容器的两个入口(直角阀门和堵头)均为z1”的圆锥螺纹接口,其相当于直径小于30mm、长度大于30mm的通孔。因而,对于目视检查方法,由于其视场角非常小,能够看到的内壁面积很有。对于采用内窥镜头的旋转移动检查方法,难以实现容器内部表面的全覆盖检查,并且操作复杂,耗时长。另外,由于六氟化铀容器内部有铀化物残留的风险,使得其对检验人员和进入内部的设备具有辐射和毒性危害。

6、可见,现有技术主要存在三个方面问题:

7、效率差,内窥镜移动缓慢,检查速度慢。

8、检查不全,采用目视法或者内窥镜,只能进行局部检查,无法做到内部表面全覆盖。

9、检查设备进入容器内部存在沾污风险。

10、总的来说,随着六氟化铀容器待检查数量的大量增长,现有的检查方法,从检测效率、全覆盖和安全性等方面均难以满足实际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不足,提供一种内壁检测结构及控制方法,以解决相关技术对容器的内壁进行检测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2、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内壁检测结构及控制方法,包括:容器,容器具有容纳腔和与容纳腔连通的容器口;容器口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容器口和第二容器口;检测组件,检测组件与容器连接,检测组件包括:照明组件,用于向容纳腔内发射照明光线;楔镜组件,与容器口相对应地设置,以使照明组件发出的照明光线经过楔镜组件发生折射后,进入容纳腔,并照射到容纳腔的内壁面上;成像组件,用于接收经容纳腔的内壁面反射后的照明光线,并根据照明光线形成内壁面的图像;驱动电机,楔镜组件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以驱动楔镜组件转动,从而调节经过楔镜组件的照明光线的照射方向。

3、进一步地,楔镜组件包括:第一楔镜,第一楔镜包括第一入射面和第一出射面;第二楔镜,第二楔镜包括第二入射面和第二出射面;第一出射面与第二入射面相互平行地设置;驱动电机包括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二驱动电机;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楔镜连接,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二楔镜连接。

4、进一步地,内壁检测结构还包括转接筒;转接筒与第一容器口和/或第二容器口连接;转接筒上设置有窗口片,窗口片为圆柱形结构,窗口片的轴线与第二楔镜的转动轴线相互重合。

5、进一步地,内壁检测结构还包括:测距仪,测距仪用于向容纳腔内发射测距光线,测距光线经过内壁面后,从容器口射出,测距仪根据从容器口内射出的测距光线得到距离信息,以使检测组件根据距离信息调整成像组件的调焦镜头,并使成像组件接收的照明光线经过调焦镜头,传输至成像组件的相机部件。

6、进一步地,内壁检测结构还包括:控制模块,控制模块与测距仪信号连接,控制模块与成像组件信号连接;控制模块根据距离信息进行计算,以得到焦长信息,并将焦长信息传输给调焦镜头,以使调焦镜头根据焦长信息调整焦距。

7、进一步地,控制模块与照明组件信号连接;和/或,控制模块包括电机控制器,电机控制器与驱动电机信号连接,以控制驱动电机的转速。

8、进一步地,内壁检测结构包括第一双色镜,第一双色镜包括:第一双色镜入射面;第一双色镜出射面,用于使经过容器的内壁折射后的照明光线通过第一双色镜出射面穿透第一双色镜,第一双色镜出射面用于使测距光线通过第一双色镜出射面发生反射后,到达楔镜组件。

9、进一步地,内壁检测结构包括第二双色镜,第二双色镜包括:第二双色镜入射面,用于使照明光线通过第二双色镜入射面穿透第二双色镜;第二双色镜出射面,用于使测距光线通过第二双色镜出射面发生折射后,到达第一双色镜出射面。

10、进一步地,内壁检测结构包括:第一滤光片,第一滤光片位于第一双色镜与调焦镜头之间,以对照明光线进行过滤;第二滤光片,第二滤光片位于第二双色镜与测距仪之间,以对测距光线进行过滤。

11、进一步地,第一容器口为多个,多个第一容器口相间隔地设置;第二容器口为多个,多个第二容器口相间隔地设置。

12、一种控制方法,适用于如上述所述的内壁检测结构,控制方法包括:将容器的内壁面划分成与容器的第一容器口相对应的第一内壁面和与容器的第二容器口相对应的第二内壁面;将检测组件安装在第一容器口处,利用驱动电机带动楔镜组件转动,以使检测组件扫描第一内壁面;将检测组件安装在第二容器口处,利用驱动电机带动楔镜组件转动,以使检测组件扫描第二内壁面。

13、有益效果:

14、1、本专利技术的内壁检测结构采用外置的双楔镜扫描方式,在实现全覆盖的同时,没有检测设备进入容器内部,这样避免了设备的沾污风险,大大提高了检测系统的安全性。

15、2、本专利技术的内壁检测结构采用光学窗口和转接筒实现对容器的两个入口进行密封,可有效方式容器内部可能残留的有害物质的外泄,这也进一步保障了对检测过程中人员的安全。

16、3、本专利技术的内壁检测结构可结合图像处理、机械视觉和人工智能的方法,实现检测系统的全自动操作,并实现检测数据的智能识别分析,可大大提升检测效率和检测结果的准确度。

17、4、本专利技术的控制方法采用双楔镜、主动照明、激光测距、动态调焦和成像方式,实现容器内壁的全覆盖扫描检测,使得整个系统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壁检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壁检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楔镜组件(300)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壁检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壁检测结构还包括转接筒(2);所述转接筒(2)与所述第一容器口(102)和/或所述第二容器口(103)连接;所述转接筒(2)上设置有窗口片(1),所述窗口片(1)为圆柱形结构,所述窗口片(1)的轴线与所述第二楔镜(21)的转动轴线相互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壁检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壁检测结构还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壁检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壁检测结构还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壁检测结构,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壁检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壁检测结构包括第一双色镜(31),所述第一双色镜(31)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内壁检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壁检测结构包括第二双色镜(32),所述第二双色镜(32)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内壁检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壁检测结构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壁检测结构,其特征在于,

11.一种控制方法,适用于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内壁检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壁检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壁检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楔镜组件(300)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壁检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壁检测结构还包括转接筒(2);所述转接筒(2)与所述第一容器口(102)和/或所述第二容器口(103)连接;所述转接筒(2)上设置有窗口片(1),所述窗口片(1)为圆柱形结构,所述窗口片(1)的轴线与所述第二楔镜(21)的转动轴线相互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壁检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壁检测结构还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壁检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壁检测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民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