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超薄防静电聚丙烯薄膜的制备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超薄防静电聚丙烯薄膜的制备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287445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7 20: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聚丙烯薄膜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超薄防静电聚丙烯薄膜的制备方法及装置,包括如下步骤:将聚丙烯颗粒送入至配料单元之中;将主料、防静电材料和辅料按比例进行调配混合;聚丙烯颗粒和辅料在挤出机中制成聚丙烯片材;冷却成型的聚丙烯片材预热后进行纵向拉伸;纵向拉伸后的聚丙烯片材预热后进行横向拉伸,制得聚丙烯薄膜;将聚丙烯薄膜导入至牵引单元之中,进行整形处理;再通过电晕处理机进行电晕放电处理;通过收卷装置完成对聚丙烯薄膜的收卷。提高了加工效率,并且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在添加的辅料之中,增强聚丙烯薄膜的化学性能,提高聚丙烯薄膜的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聚丙烯薄膜,尤其涉及一种超薄防静电聚丙烯薄膜的制备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1、目前,聚丙烯薄膜是一种高分子材料,聚丙烯薄膜一般由聚丙烯颗粒共挤形成片材后,再经拉伸制得,聚丙烯薄膜广泛应用于包装领域,主要用于食品包装和医药包装领域之中,还可以应用于化妆品、医疗器械和电子产品
之中。

2、现有技术cn212889298u中提供了一种防静电的聚丙烯薄膜,通过在聚丙烯薄膜之中增添导电性云母片材填料层,导电性云母片材填料层具有优良的导电性能,透光率较高,提高了聚丙烯薄膜的防静电性和透明效果。

3、但现有技术中,采用复合层式的加工方法会导致加工成本增加,并且增添了聚丙烯薄膜的加工步骤和工序,导致生产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薄防静电聚丙烯薄膜的制备方法及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采用复合层式的加工方法会导致加工成本增加,并且增添了聚丙烯薄膜的加工步骤和工序,导致生产效率降低的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一种超薄防静电聚丙烯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3、将聚丙烯颗粒送入至配料单元之中,通过金属检测器、送料风机、加料阀和除尘设备保证聚丙烯颗粒中无杂物和灰尘;

4、将主料、防静电材料和辅料按比例进行调配混合;

5、聚丙烯颗粒和辅料在挤出机中,通过高温高压的环境下通过螺杆的剪切挤压逐渐熔融塑化混合;

6、将熔融后的原料进行过滤,再通过熔体管道进入模头之中,在压力的推动下通过模唇口,并在气刀的作用下,将呈粘稠状的聚丙烯熔体贴附于激冷辊的表面,通过激冷辊进行铸冷,制成聚丙烯片材;

7、冷却成型的聚丙烯片材预热后进行纵向拉伸;

8、纵向拉伸后的聚丙烯片材预热后进行横向拉伸,制得聚丙烯薄膜;

9、将聚丙烯薄膜导入至牵引单元之中,进行整形处理;

10、再通过电晕处理机进行电晕放电处理,产生的高能离子在强电场作用下冲击聚丙烯薄膜的表面,提高聚丙烯薄膜的表面张力;

11、通过收卷装置完成对聚丙烯薄膜的收卷,以此所述超薄防静电聚丙烯薄膜制备完成。

12、其中,所述防静电材料采用聚醚醚酮、聚酰亚胺、聚砜和聚酰亚胺醚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组合。

13、其中,所述辅料包括甲壳质、抗氧化剂、光稳定剂、溶剂、阻燃剂和消泡剂;

14、所述抗氧化剂采用2,6-二叔丁基对甲基苯酚和2,4-二叔丁基甲苯中的任意一种;

15、所述光稳定剂采用水杨酸苯酯和水杨酸茴香酯中的任意一种;

16、所述溶剂采用环己烷、甲苯、氯化钾和二甲基甲酰胺中的任意一种;

17、所述阻燃剂采用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铝中的任意一种;

18、所述消泡剂采用聚乙二醇和硅油中的任意一种。

19、其中,在将聚丙烯薄膜导入至牵引单元之中的步骤为:将聚丙烯薄膜导入至牵引单元之中,对聚丙烯薄膜进行展平和切边处理,再将聚丙烯薄膜依次经过酸洗池、蒸馏水池、碱洗池和蒸馏水池进行清洗,清洗后的聚丙烯薄膜通过热风循环系统进行烘干处理。

20、其中,所述酸洗池中的酸洗剂采用低浓度的硝酸、盐酸和氢氟酸的混合溶液,去除聚丙烯薄膜的表面杂质;

21、所述碱洗池中的碱洗剂采用低浓度的氢氧化钠或者氢氧化钾,去除聚丙烯薄膜的表面杂质;

22、所述蒸馏水池中的蒸馏水则去除聚丙烯薄膜上残留的酸洗剂或者碱洗剂。

23、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超薄防静电聚丙烯薄膜的制备装置,应用于如上述所述的超薄防静电聚丙烯薄膜的制备方法之中,包括基座和导辊组件,所述导辊组件的数量为多个,每个所述导辊组件分别设置于所述基座的上端。

24、其中,每个所述导辊组件包括导辊架、上驱动组件、下驱动组件、上导辊和下导辊,所述导辊架设置于所述基座的上端,所述上驱动组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上驱动组件分别与所述导辊架固定连接,并分别位于所述导辊架的一侧,所述下驱动组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下驱动组件分别与所述导辊架固定连接,并分别位于所述导辊架的一侧,所述上导辊的两端分别设置于对应的所述上驱动组件的内部,所述下导辊的两端分别设置于对应的所述下驱动组件的内部。

25、其中,每个所述上驱动组件包括上电缸、上滑块和上伺服电机,所述上电缸与所述导辊架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导辊架的下端,所述上滑块与所述上电缸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上电缸的下端,且所述上滑块与所述导辊架滑动连接,所述上伺服电机与所述上滑块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导辊架的一侧。

26、其中,每个所述下驱动组件包括下电缸、下滑块和下伺服电机,所述下电缸与所述导辊架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导辊架的上端,所述下滑块与所述下电缸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下电缸的上端,且所述下滑块与所述导辊架滑动连接,所述下伺服电机与所述下滑块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导辊架的一侧。

27、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超薄防静电聚丙烯薄膜的制备方法及装置的有益效果为:将聚丙烯颗粒、防静电材料和辅料进行揉捻混合,直至达到熔融状态,可以使得制备的聚丙烯薄膜带有防静电效果,在制备原料混合阶段加入防静电材料,可以使得后续加工无需增设其余加工步骤和加工设备,提高了加工效率,并且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在添加的辅料之中,增强聚丙烯薄膜的化学性能,提高聚丙烯薄膜的质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薄防静电聚丙烯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防静电聚丙烯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防静电聚丙烯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防静电聚丙烯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超薄防静电聚丙烯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6.一种超薄防静电聚丙烯薄膜的制备装置,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防静电聚丙烯薄膜的制备方法之中,其特征在于,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超薄防静电聚丙烯薄膜的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超薄防静电聚丙烯薄膜的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超薄防静电聚丙烯薄膜的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薄防静电聚丙烯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防静电聚丙烯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防静电聚丙烯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防静电聚丙烯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超薄防静电聚丙烯薄膜的制备方法,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雪峰鞠云明刘宝乔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新义薄膜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