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低药型混凝-超滤装置及应对高浊的二次混凝-超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低药型混凝-超滤装置及应对高浊的二次混凝-超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286968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7 20:39
一种低药型混凝‑超滤装置及应对高浊的二次混凝‑超滤装置,属于给水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的给水处理设备存在的水处理效率较低以及无法应对突发的高浊水的水处理的问题。包括低药型混凝‑超滤装置、中间水池及第二加药装配池,第二加药装配池通过管路与混凝装配池连通,中间水池的进水口及出水口对应通过第四进水管及第五进水管连接至斜管沉淀区的上部及混凝装配池的上部,通过在各管路上设置阀门控制管路通断。实现对原水高浊度变化的适应性处理,在暴雨等恶劣天气通过启动中间水池并投加高锰酸钾强化二次混凝的方式实现高浊水处理,减少药剂费用、减少占地面积。当为低浊度等正常水质条件时,可不通过中间水池直接进入膜滤装配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低药型混凝-超滤装置及应对高浊的二次混凝-超滤装置,属于给水处理。


技术介绍

1、近年来,随着我国用水量需求的不断增加,自来水厂数量与供水量也随之增长,但传统给水厂对于常规地表水(即低浊水)的处理工艺往往采用混凝-沉淀-过滤的简单处理方式,其对于悬浮物的去除效率较差,且系统结构组成较为复杂,导致占地面积较大、搭建过程耗时较长以及成本较高。

2、另外,常规给水处理工艺往往不能应对突发水质问题,比如暴雨引发的的高浊度水问题。在水厂设计中往往根据经验数据设计,在常规情况水处理中往往可以满足各类用水需求,而暴雨会将大量悬浮物质包括泥沙、泥土、有机物质等带入给水水源,造成给水厂进水水源高浊度的问题。高浊度水未经适当处理会造成常规处理处理工艺困难问题,悬浮物质会阻塞管道、沉淀池、膜系统,降低水处理效率。另外,高浊水中悬浮物吸附着大量致病微生物,处理不当出水被饮用,会造成人体水源性疾病,如腹泻、痢疾、肠道感染等。因此,为了应对高浊度水问题,有必要改造传统常规处理工艺。

3、当由于暴雨造成水源高浊度变化时,传统给水厂往往采用在原有水处理系统中增大投药量的方式,此方式造成了混凝剂投药量大、药剂费用高的缺点。而传统单独处理高浊度水的系统往往采用初次沉淀-混凝-二次沉淀-过滤的处理措施,采用两次沉淀的方式造成占地面积大的缺点。因此,传统给水厂应对突发高浊度水采用传统处理高浊度水源水厂改造方式不仅会增加药剂成本,还造成施工困难、占地面积大的问题。

4、因此,现亟需一种水处理装置及水处理方法,使其不仅能够高效处理常规地表水,并且能够通过简单的改造即可应对突发的高浊水处理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现有的给水处理设备存在的水处理效率较低以及无法应对突发的高浊水的水处理问题,进而提供了低药型混凝-超滤装置及应对高浊的二次混凝-超滤装置。

2、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技术方案一:一种低药型混凝-超滤装置,包括混凝装配池、接触絮凝装配池、膜滤装配池、出水池及第一加药装配池,其中,第一加药装配池通过管路与混凝装配池连通,混凝装配池上连接有第一进水管,接触絮凝装配池内设置相连通的絮凝区及斜管沉淀区,絮凝区的上部与斜管沉淀区的下部连通,絮凝区通过第二进水管与混凝装配池连接,膜滤装配池通过第三进水管与斜管沉淀区的上部连接,膜滤装配池内设置膜曝气系统,且膜滤装配池的出水口通过出水管连接至出水池,通过在各管路上设置阀门控制管路通断。

4、进一步地,接触絮凝装配池包括主壳体、挡板及隔板,其中隔板与挡板上下错位且平行固设在主壳体内,挡板及隔板之间形成通道,通道的顶端与絮凝区连通,通道的底端与斜管沉淀区连通。

5、进一步地,絮凝区内设置有进水布水器、砂砾及用于冲洗砂砾的自清洗组件,进水布水器设置在絮凝区的中部且与第二进水管连通,自清洗组件的废水出口通过废水管连接至混凝装配池。

6、进一步地,混凝装配池及第一加药装配池内部分别设置搅拌装置,混凝装配池、接触絮凝装配池、膜滤装配池及出水池的底部均连接设置有放空管,接触絮凝装配池及膜滤装配池底部还设置有穿孔排泥管,接触絮凝装配池的底部及膜滤装配池的底部均为渐缩式结构。

7、技术方案二:一种上述低药型混凝-超滤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8、步骤一、通过小试试验确定聚合氯化铝投加量,将相应投量的聚合氯化铝投入第一加药装配池中,并在第一搅拌装置的作用下充分溶解后,加入混凝装配池中,打开第一进水管上的第一进水阀,通入待处理原水,同时打开第三进水管上的第三进水阀,形成连续流体系;

9、步骤二、在混凝装配池中将聚合氯化铝混凝剂充分混合均匀,并经第二进水管流入接触絮凝装配池,在絮凝区,砂砾作为助凝剂吸附中和悬浮颗粒表面的电荷,然后经自清洗组件冲洗砂砾表面吸附的污染物,冲洗后的砂砾回落至滤层,自冲洗组件产生的冲洗废水经废水管回流进入混凝装配池,经絮凝区吸附过后的待处理水经絮凝区上部进入斜管沉淀区沉淀;

10、步骤三、接触絮凝装配池的出水经第三进水管进入膜滤装配池,膜滤装配池的出水通过虹吸方式进入出水池。

11、技术方案三:应对高浊的二次混凝-超滤装置,包括权利1中的低药型混凝-超滤装置、中间水池及第二加药装配池,其中,第二加药装配池通过管路与混凝装配池连通,中间水池的进水口及出水口对应通过第四进水管及第五进水管连接至斜管沉淀区的上部及混凝装配池的上部,通过在各管路上设置阀门控制管路通断。

12、进一步地,接触絮凝装配池包括主壳体、挡板及隔板,其中隔板与挡板上下错位且平行固设在主壳体内,挡板及隔板之间形成通道,通道的顶端与絮凝区连通,通道的底端与斜管沉淀区连通。

13、进一步地,絮凝区内设置有进水布水器、砂砾及用于冲洗砂砾的自清洗组件,进水布水器设置在絮凝区的中部且与第二进水管连通,自清洗组件的废水出口通过废水管连接至混凝装配池。

14、进一步地,混凝装配池、第一加药装配池及第二加药装配池内部分别设置搅拌装置,混凝装配池、接触絮凝装配池、膜滤装配池、出水池及中间水池的底部均连接设置有放空管,接触絮凝装配池及膜滤装配池底部还设置有穿孔排泥管,接触絮凝装配池的底部及膜滤装配池的底部均为渐缩式结构。

15、技术方案四:一种上述应对高浊的二次混凝-超滤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6、步骤一、将相应投量的聚合氯化铝投入第一加药装配池中,将相应投量的高锰酸钾强化氯化铁混凝剂投入第二加药装配池中;

17、步骤二、打开第一进水阀通过待处理原水,打开第四进水阀,使混凝装配池、接触絮凝装配池与中间水池形成循环体系,第一批进水进入中间水池时,关闭第一进水阀,在混凝装配池中将聚合氯化铝混凝剂充分混合均匀后,进入接触絮凝装配池完成一次絮凝与一次沉淀,再经中间水池后进入混凝装配池,然后在混凝装配池中将高锰酸钾强化氯化铁混凝剂充分混合均匀,并流入接触絮凝装配池中完成二次絮凝与二次沉淀;

18、步骤三、关闭第四进水阀,打开第三进水阀,待步骤二中的第一批处理水量进入膜滤装配池中,关闭第三进水阀,打开第四进水阀,进行下一批待处理原水的二次混凝处理;

19、步骤四、第一批出水进入膜滤装配池后,通过虹吸方式出水进入出水池内。

20、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效果:

21、一、通过将所述絮凝区和所述斜管沉淀区一体化设置在所述接触絮凝装配池内,使得絮凝区内的砂砾等进入斜管沉淀区截流下来,再循环至下一工序,避免出现砂砾直接进入膜滤装配池中而对膜系统产生破坏,同时,通过一体化设置的絮凝区及斜管沉淀区,有效聚集悬浮物颗粒,进而有效提高悬浮物的去除效率,与现有的给水处理设备相比较,水处理效率更高。

22、二、通过本专利技术的低药型混凝-超滤装置,针对非高浊度水源给水处理或低浊度水源等常规给水处理时,能够有效节约运行成本及运行时间;形成连续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低药型混凝-超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凝装配池(A)、接触絮凝装配池(B)、膜滤装配池(H)、出水池(I)及第一加药装配池(F),其中,第一加药装配池(F)通过管路与混凝装配池(A)连通,混凝装配池(A)上连接有第一进水管,接触絮凝装配池(B)内设置相连通的絮凝区(C)及斜管沉淀区(D),絮凝区(C)的上部与斜管沉淀区(D)的下部连通,絮凝区(C)通过第二进水管与混凝装配池(A)连接,膜滤装配池(H)通过第三进水管与斜管沉淀区(D)的上部连接,膜滤装配池(H)内设置膜曝气系统,且膜滤装配池(H)的出水口通过出水管连接至出水池(I),通过在各管路上设置阀门控制管路通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药型混凝-超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接触絮凝装配池(B)包括主壳体(101)、挡板(102)及隔板(103),其中隔板(103)与挡板(102)上下错位且平行固设在主壳体(101)内,挡板(102)及隔板(103)之间形成通道,通道的顶端与絮凝区(C)连通,通道的底端与斜管沉淀区(D)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低药型混凝-超滤装置,其特征在于:絮凝区(C)内设置有进水布水器(8)、砂砾(13)及用于冲洗砂砾(13)的自清洗组件,进水布水器(8)设置在絮凝区(C)的中部且与第二进水管连通,自清洗组件的废水出口通过废水管连接至混凝装配池(A)。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药型混凝-超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混凝装配池(A)及第一加药装配池(F)内部分别设置搅拌装置(3),混凝装配池(A)、接触絮凝装配池(B)、膜滤装配池(H)及出水池(I)的底部均连接设置有放空管,接触絮凝装配池(B)及膜滤装配池(H)底部还设置有穿孔排泥管(19),接触絮凝装配池(B)的底部及膜滤装配池(H)的底部均为渐缩式结构。

5.一种上述权利要求1~4所述低药型混凝-超滤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6.一种应对高浊的二次混凝-超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1中的低药型混凝-超滤装置、中间水池(E)及第二加药装配池(G),其中,第二加药装配池(G)通过管路与混凝装配池(A)连通,中间水池(E)的进水口及出水口对应通过第四进水管及第五进水管连接至斜管沉淀区(D)的上部及混凝装配池(A)的上部,通过在各管路上设置阀门控制管路通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对高浊的二次混凝-超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接触絮凝装配池(B)包括主壳体(101)、挡板(102)及隔板(103),其中隔板(103)与挡板(102)上下错位且平行固设在主壳体(101)内,挡板(102)及隔板(103)之间形成通道,通道的顶端与絮凝区(C)连通,通道的底端与斜管沉淀区(D)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对高浊的二次混凝-超滤装置,其特征在于:絮凝区(C)内设置有进水布水器(8)、砂砾(13)及用于冲洗砂砾(13)的自清洗组件,进水布水器(8)设置在絮凝区(C)的中部且与第二进水管连通,自清洗组件的废水出口通过废水管连接至混凝装配池(A)。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对高浊的二次混凝-超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混凝装配池(A)、第一加药装配池(F)及第二加药装配池(G)内部分别设置搅拌装置(3),混凝装配池(A)、接触絮凝装配池(B)、膜滤装配池(H)、出水池(I)及中间水池(E)的底部均连接设置有放空管,接触絮凝装配池(B)及膜滤装配池(H)底部还设置有穿孔排泥管(19),接触絮凝装配池(B)的底部及膜滤装配池(H)的底部均为渐缩式结构。

10.一种上述权利要求6~9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应对高浊的二次混凝-超滤装置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药型混凝-超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凝装配池(a)、接触絮凝装配池(b)、膜滤装配池(h)、出水池(i)及第一加药装配池(f),其中,第一加药装配池(f)通过管路与混凝装配池(a)连通,混凝装配池(a)上连接有第一进水管,接触絮凝装配池(b)内设置相连通的絮凝区(c)及斜管沉淀区(d),絮凝区(c)的上部与斜管沉淀区(d)的下部连通,絮凝区(c)通过第二进水管与混凝装配池(a)连接,膜滤装配池(h)通过第三进水管与斜管沉淀区(d)的上部连接,膜滤装配池(h)内设置膜曝气系统,且膜滤装配池(h)的出水口通过出水管连接至出水池(i),通过在各管路上设置阀门控制管路通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药型混凝-超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接触絮凝装配池(b)包括主壳体(101)、挡板(102)及隔板(103),其中隔板(103)与挡板(102)上下错位且平行固设在主壳体(101)内,挡板(102)及隔板(103)之间形成通道,通道的顶端与絮凝区(c)连通,通道的底端与斜管沉淀区(d)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低药型混凝-超滤装置,其特征在于:絮凝区(c)内设置有进水布水器(8)、砂砾(13)及用于冲洗砂砾(13)的自清洗组件,进水布水器(8)设置在絮凝区(c)的中部且与第二进水管连通,自清洗组件的废水出口通过废水管连接至混凝装配池(a)。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药型混凝-超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混凝装配池(a)及第一加药装配池(f)内部分别设置搅拌装置(3),混凝装配池(a)、接触絮凝装配池(b)、膜滤装配池(h)及出水池(i)的底部均连接设置有放空管,接触絮凝装配池(b)及膜滤装配池(h)底部还设置有穿孔排泥管(19),接触絮凝装配池(b)的底部及膜滤装配池(h)的底部均为渐缩式结构。

5.一种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恒杨家璇王金龙张浩王鹤松唐小斌张晗李圭白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