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底泥原位生物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285648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7 20:38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底泥原位生物处理系统,涉及底泥原位处理技术领域,包括处理装置安装柱,所述处理装置安装柱底端固定有处理装置本体,所述处理装置安装柱内壁转动有延伸至处理装置本体内部的往复丝杆,所述往复丝杆端部固定有主动锥齿。本技术通过往复丝杆、主动锥齿轮、从动锥齿轮、固定锥齿轮、传动锥齿轮、输出锥齿轮、外侧搅拌柱、转轴、外侧搅拌齿、内侧搅拌柱、套筒以及内侧搅拌齿的设置,解决了现有生物处理系统存在搅拌效率较低的问题,可通过启动电机,继而在主动锥齿轮、从动锥齿轮、固定锥齿轮、传动锥齿轮以及输出锥齿轮的相互配合下,可使得外侧搅拌柱与内侧搅拌柱朝向相反方向转动,可起到充分混合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底泥原位处理,具体为一种底泥原位生物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1、底泥是河涌、湖泊等水体中污染物质蓄积的组要有机物、场所,大量的重金属等污染物进入水体后通过吸附、沉降进入底泥并在厌氧微生物作用下发酵,短时间内耗尽水体中的溶解氧、破坏水体生态平衡,致使水体发黑发臭;同时,随着底泥中污染物的厌氧发酵降解,产生的甲烷、硫化氢、氧化亚氮等气体会将底泥中的污染物携带上浮重新释放进入水体,致使水体污染不断复发;因此,污染底泥先行治理是确保水体污染修复治理成效的关键,也是世界范围内一个重要环境难题。

2、部分施工环境较差的道路在施工时需要对局部底泥进行处理,而现有的处理方式为对底泥原位内部进行注入湿浆固化剂,继而通过搅拌头对其进行搅拌混合,以达到生物处理的作用,而现有的搅拌头结构较为单一,其搅拌方向为单一方向转动,导致底泥与固化剂之间混合存在接触不均匀的问题,并导致施工效率大大降低,以至于施工周期极大的延长,并且现有的搅拌头内部配备固化剂喷洒装置,需要其内部的液压泵持续工作,导致大量的电力的介入,而现有搅拌头通常配备于挖机端部,在环境较为恶劣的底泥中需要强劲的动力使其移动,而大量电力的介入则直接导致挖机脱困能力较差以及移动较为缓慢的情况出现,因此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底泥原位生物处理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中提出的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底泥原位生物处理系统,包括处理装置安装柱,所述处理装置安装柱底端固定有处理装置本体,所述处理装置安装柱内壁转动有延伸至处理装置本体内部的往复丝杆,所述往复丝杆端部固定有主动锥齿轮,所述处理装置本体内壁转动有与主动锥齿轮相咬合的两组从动锥齿轮,所述从动锥齿轮端部固定有固定锥齿轮,所述处理装置本体内壁位于固定锥齿轮下方转动有传动锥齿轮,且传动锥齿轮与固定锥齿轮之间相咬合,所述处理装置本体内壁位于传动锥齿轮一侧转动有套筒,所述套筒端部固定有与传动锥齿轮相咬合的输出锥齿轮,所述固定锥齿轮端部固定有与套筒转动连接的转轴,所述套筒端部固定有延伸至处理装置本体外侧的内侧搅拌柱,所述转轴端部固定有延伸至内侧搅拌柱一侧的外侧搅拌柱。

3、优选的,两组所述从动锥齿轮关于往复丝杆竖直中轴线对称设置,所述处理装置安装柱内部位于往复丝杆端部安装有电机,且电机与往复丝杆之间通过联轴器连接。

4、优选的,所述套筒内部开设有与转轴相匹配的活动孔,所述内侧搅拌柱内部开设有与转轴相匹配的通孔。

5、优选的,所述外侧搅拌柱侧壁固定有多组外侧搅拌齿,且多组外侧搅拌齿呈环形阵列分布,所述内侧搅拌柱侧壁固定有多组内侧搅拌齿,且多组内侧搅拌齿呈环形阵列分布。

6、优选的,所述处理装置安装柱内壁滑动有套接于往复丝杆侧壁的螺纹套板,且螺纹套板与往复丝杆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所述往复丝杆底端固定有活塞杆,所述处理装置安装柱内部设置有延伸至处理装置本体内部的活塞缸,且活塞杆端部固定有滑动于活塞缸内壁的活塞,所述处理装置本体端部固定有多组出水管,且多组出水管与活塞缸之间设置有导水管。

7、优选的,所述活塞缸顶端转动有延伸至其内部的一号单向片,所述一号单向片与活塞缸之间固定有一号扭簧,所述活塞缸内壁位于一号单向片上方固定有与其相接触的一号挡块,所述活塞杆内部转动有延伸至其外侧的二号单向片,所述二号单向片与活塞杆之间固定有二号扭簧,所述活塞杆内部固定有位于二号单向片上方固定有二号挡块,所述活塞缸内部转动有延伸至其外侧的负压单向片,且负压单向片位于活塞杆下方,所述负压单向片与活塞缸之间固定有三号扭簧,所述活塞缸内部位于负压单向片远离活塞缸内壁一侧固定有三号挡块。

8、综上所述,本技术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9、1、本技术通过往复丝杆、主动锥齿轮、从动锥齿轮、固定锥齿轮、传动锥齿轮、输出锥齿轮、外侧搅拌柱、转轴、外侧搅拌齿、内侧搅拌柱、套筒以及内侧搅拌齿的设置,解决了现有生物处理系统存在搅拌效率较低的问题,可通过启动电机,继而在主动锥齿轮、从动锥齿轮、固定锥齿轮、传动锥齿轮以及输出锥齿轮的相互配合下,可使得外侧搅拌柱与内侧搅拌柱朝向相反方向转动,可起到充分混合的作用;

10、2、本技术通过螺纹套板、活塞杆、活塞缸、一号单向片、二号单向片、负压单向片、导水管以及出水管的设置,解决了现有设置液压装置存在大量电力消耗的问题,可通过启动电机,同时可使得其侧壁螺纹连接的螺纹套板滑动,继而使得活塞杆往复滑动于活塞缸内部,继而在一号单向片、二号单向片以及负压单向片的相互配合下,可对固化剂进行抽取继而通过出水管排出,大大降低了其使用局限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底泥原位生物处理系统,包括处理装置安装柱(1),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装置安装柱(1)底端固定有处理装置本体(2),所述处理装置安装柱(1)内壁转动有延伸至处理装置本体(2)内部的往复丝杆(3),所述往复丝杆(3)端部固定有主动锥齿轮(4),所述处理装置本体(2)内壁转动有与主动锥齿轮(4)相咬合的两组从动锥齿轮(5),所述从动锥齿轮(5)端部固定有固定锥齿轮(6),所述处理装置本体(2)内壁位于固定锥齿轮(6)下方转动有传动锥齿轮(7),且传动锥齿轮(7)与固定锥齿轮(6)之间相咬合,所述处理装置本体(2)内壁位于传动锥齿轮(7)一侧转动有套筒(101),所述套筒(101)端部固定有与传动锥齿轮(7)相咬合的输出锥齿轮(8),所述固定锥齿轮(6)端部固定有与套筒(101)转动连接的转轴(91),所述套筒(101)端部固定有延伸至处理装置本体(2)外侧的内侧搅拌柱(10),所述转轴(91)端部固定有延伸至内侧搅拌柱(10)一侧的外侧搅拌柱(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底泥原位生物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从动锥齿轮(5)关于往复丝杆(3)竖直中轴线对称设置,所述处理装置安装柱(1)内部位于往复丝杆(3)端部安装有电机,且电机与往复丝杆(3)之间通过联轴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底泥原位生物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101)内部开设有与转轴(91)相匹配的活动孔,所述内侧搅拌柱(10)内部开设有与转轴(91)相匹配的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底泥原位生物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搅拌柱(9)侧壁固定有多组外侧搅拌齿(92),且多组外侧搅拌齿(92)呈环形阵列分布,所述内侧搅拌柱(10)侧壁固定有多组内侧搅拌齿(102),且多组内侧搅拌齿(102)呈环形阵列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底泥原位生物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装置安装柱(1)内壁滑动有套接于往复丝杆(3)侧壁的螺纹套板(11),且螺纹套板(11)与往复丝杆(3)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所述往复丝杆(3)底端固定有活塞杆(12),所述处理装置安装柱(1)内部设置有延伸至处理装置本体(2)内部的活塞缸(13),且活塞杆(12)端部固定有滑动于活塞缸(13)内壁的活塞,所述处理装置本体(2)端部固定有多组出水管(18),且多组出水管(18)与活塞缸(13)之间设置有导水管(17)。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底泥原位生物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缸(13)顶端转动有延伸至其内部的一号单向片(14),所述一号单向片(14)与活塞缸(13)之间固定有一号扭簧,所述活塞缸(13)内壁位于一号单向片(14)上方固定有与其相接触的一号挡块,所述活塞杆(12)内部转动有延伸至其外侧的二号单向片(15),所述二号单向片(15)与活塞杆(12)之间固定有二号扭簧,所述活塞杆(12)内部固定有位于二号单向片(15)上方固定有二号挡块,所述活塞缸(13)内部转动有延伸至其外侧的负压单向片(16),且负压单向片(16)位于活塞杆(12)下方,所述负压单向片(16)与活塞缸(13)之间固定有三号扭簧,所述活塞缸(13)内部位于负压单向片(16)远离活塞缸(13)内壁一侧固定有三号挡块。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底泥原位生物处理系统,包括处理装置安装柱(1),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装置安装柱(1)底端固定有处理装置本体(2),所述处理装置安装柱(1)内壁转动有延伸至处理装置本体(2)内部的往复丝杆(3),所述往复丝杆(3)端部固定有主动锥齿轮(4),所述处理装置本体(2)内壁转动有与主动锥齿轮(4)相咬合的两组从动锥齿轮(5),所述从动锥齿轮(5)端部固定有固定锥齿轮(6),所述处理装置本体(2)内壁位于固定锥齿轮(6)下方转动有传动锥齿轮(7),且传动锥齿轮(7)与固定锥齿轮(6)之间相咬合,所述处理装置本体(2)内壁位于传动锥齿轮(7)一侧转动有套筒(101),所述套筒(101)端部固定有与传动锥齿轮(7)相咬合的输出锥齿轮(8),所述固定锥齿轮(6)端部固定有与套筒(101)转动连接的转轴(91),所述套筒(101)端部固定有延伸至处理装置本体(2)外侧的内侧搅拌柱(10),所述转轴(91)端部固定有延伸至内侧搅拌柱(10)一侧的外侧搅拌柱(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底泥原位生物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从动锥齿轮(5)关于往复丝杆(3)竖直中轴线对称设置,所述处理装置安装柱(1)内部位于往复丝杆(3)端部安装有电机,且电机与往复丝杆(3)之间通过联轴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底泥原位生物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101)内部开设有与转轴(91)相匹配的活动孔,所述内侧搅拌柱(10)内部开设有与转轴(91)相匹配的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底泥原位生物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搅拌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蕾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清涟环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