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矿井下电源用绝缘保护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28528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7 20:38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煤矿井下电源用绝缘保护壳,属于煤矿开采技术领域,包括收纳筐,所述收纳筐的内腔设置有电源包,所述收纳筐的顶部安装有封盖,本技术通过收纳筐起到支撑作用,防止电源在被拖拽过程中导致收纳筐变形,然后利用安装螺丝将封盖与收纳筐固定,方便将电源从收纳筐内移出检测,同时收纳筐内腔设置有泡沫框,可对电源包起到保护缓冲的作用,防止电源包与收纳筐发生碰撞导致电源包破损,直接使电源包与收纳筐接触,有发生漏电的风险,同时在收纳筐的外侧设置有第一绝缘保护框和第二绝缘保护框可对收纳筐做绝缘处理,隔绝内部电源包与外界接触,有效的对电源包进行缓冲保护,避免电源包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煤矿开采,具体为一种煤矿井下电源用绝缘保护壳


技术介绍

1、煤矿是人类在富含煤炭的矿区开采煤炭资源的区域,一般分为井工煤矿和露天煤矿。当煤层离地表远时,一般选择向地下开掘巷道采掘煤炭,此为井工煤矿,在地下煤矿开采过程中经常使用到移动电源进行作业,需要使用电池包提供电力,在地下矿井潮湿的环境中需要防范电源漏电。

2、现有技术中,公开号:cn213403761u的中国
技术实现思路
,公开了一种一体式煤矿井下电源用绝缘保护壳,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源产生漏电,没有保护措施,容易出现触电事故的问题。一种一体式煤矿井下电源用绝缘保护壳,包括绝缘底座,绝缘底座顶部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保护箱,保护箱内腔中设置有承载板。该技术对电源实行绝缘保护措施,避免出现触电事故,危害人体安全。

3、上述技术方案中存在以下缺陷:第一、电源既然通过螺栓安装在承载板上,而且承载板通过绝缘柱与保护箱固定连接,就已经对电源进行稳固,就无须在电源的上方设置绝缘保护壳和挤压弹簧,此处电源并不会上下晃动,因此无需挤压弹簧对电源进行缓冲和减震,即使电源与下方的承载板分离,只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煤矿井下电源用绝缘保护壳,其特征在于:包括收纳筐(1),所述收纳筐(1)的内腔设置有电源包(2),所述收纳筐(1)的顶部安装有封盖(3),所述电源包(2)的顶部设置有电源插座(4),所述电源插座(4)内通过插头连接有电源线(5),所述电源线(5)贯穿封盖(3)并向外延伸,所述封盖(3)底部的四周均固定有缓冲弹簧(6),所述缓冲弹簧(6)的底部固定有支撑框(7),所述支撑框(7)的底部与电源包(2)的顶部贴合,所述收纳筐(1)的外侧粘接有第一绝缘防护框(8),所述收纳筐(1)的顶部套设有第二绝缘防护框(9),所述第一绝缘防护框(8)与第二绝缘防护框(9)相互卡接

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煤矿井下电源用绝缘保护壳,其特征在于:包括收纳筐(1),所述收纳筐(1)的内腔设置有电源包(2),所述收纳筐(1)的顶部安装有封盖(3),所述电源包(2)的顶部设置有电源插座(4),所述电源插座(4)内通过插头连接有电源线(5),所述电源线(5)贯穿封盖(3)并向外延伸,所述封盖(3)底部的四周均固定有缓冲弹簧(6),所述缓冲弹簧(6)的底部固定有支撑框(7),所述支撑框(7)的底部与电源包(2)的顶部贴合,所述收纳筐(1)的外侧粘接有第一绝缘防护框(8),所述收纳筐(1)的顶部套设有第二绝缘防护框(9),所述第一绝缘防护框(8)与第二绝缘防护框(9)相互卡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矿井下电源用绝缘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筐(1)的顶部开设有收纳槽(10),所述封盖(3)位于收纳槽(10)的内腔,所述封盖(3)的顶部与收纳筐(1)的顶部齐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煤矿井下电源用绝缘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封盖(3)顶部的四周均开设有安装孔(11),所述安装孔(11)的内腔活动设置有安装螺丝(12),所述安装螺丝(12)的底部贯穿封盖(3)并与收纳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永晓王晓苏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驰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