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术后支撑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28426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7 20:37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术后支撑架,具体涉及整形外科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平台和支腿,所述平台底端的四个拐角处分别固定连接有一组支腿,所述平台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斜板,所述平台的一侧设置有调节机构,所述平台的另一侧设置有升降机构,所述平台顶端的一侧设置有躺板,所述躺板顶端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头枕。该术后支撑架通过设置有活动板、压腿槽、螺纹轴、螺纹套筒、海绵垫、连接杆、通槽、底板和硅胶垫,在使用该装置调节患者的支撑体位,将患者的肢体穿过连接杆之间放在海绵垫的顶端,再转动螺纹轴通过螺纹套筒带动外部的底板下降,底板再通过顶端的连接杆带动压腿槽下降,术后对肢体进行固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整形外科医疗器械,具体为一种术后支撑架


技术介绍

1、整形外科学是外科学的一个分支,又称整复外科或成形外科,治疗范围主要是皮肤、肌肉及骨骼等创伤、疾病,先天性或后天性组织或器官的缺陷与畸形。

2、治疗包括修复与再造两个内容。以手术方法进行自体的各种组织移植为主要手段,也可采用异体、异种组织或组织代用品来修复各种原因所造成的组织缺损或畸形,以改善或恢复生理功能和外貌。

3、在整形外科术后需要使用支撑架用于支撑患者身体,但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缺陷,在实现本技术的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在使用中,支撑架一般只起到了支撑作用,术后,特别是骨骼创伤术后,需要对患者进行一定的约束固定,现有技术中存在不便于对患者的肢体进行固定的缺陷,鉴于此,提出一种新型的术后支撑架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术后支撑架,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不便于对患者的肢体进行固定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术后支撑架,包括平台和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术后支撑架,包括平台(2)和支腿(4),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2)底端的四个拐角处分别固定连接有一组支腿(4),所述平台(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斜板(7),所述平台(2)的一侧设置有调节机构(1),所述平台(2)的另一侧设置有升降机构(3),所述平台(2)顶端的一侧设置有躺板(6),所述躺板(6)顶端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头枕(5),所述斜板(7)的一侧设置有固定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术后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套筒(11)的中心线与底板(15)的中心线在同一垂直面上,所述底板(15)的长度小于活动板(8)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术后支撑架,包括平台(2)和支腿(4),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2)底端的四个拐角处分别固定连接有一组支腿(4),所述平台(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斜板(7),所述平台(2)的一侧设置有调节机构(1),所述平台(2)的另一侧设置有升降机构(3),所述平台(2)顶端的一侧设置有躺板(6),所述躺板(6)顶端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头枕(5),所述斜板(7)的一侧设置有固定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术后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套筒(11)的中心线与底板(15)的中心线在同一垂直面上,所述底板(15)的长度小于活动板(8)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术后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1)由拉杆(101)、活动槽(102)、螺纹筒(103)、第一伺服电机(104)、螺纹杆(105)和空腔(106)组成,所述空腔(106)设置在平台(2)内部的一侧,所述第一伺服电机(104)固定连接在平台(2)的一侧,所述第一伺服电机(104)的输出端贯穿平台(2)的一侧并延伸至空腔(106)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螺纹杆(105),所述螺纹杆(105)与空腔(106)活动连接,所述螺纹杆(105)的外部活动连接有螺纹筒(103),所述螺纹筒(103)的顶端活动铰接有拉杆(101),所述活动槽(102)镶嵌在平台(2)顶端的一侧,所述活动槽(102)与空腔(106)的内部相连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张彬常方圆白婉玉石荣荣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蒂斯美企业营销策划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