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地下管线变形的主动保护装置及施工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28215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7 20: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止地下管线变形的主动保护装置及施工方法,包括地下管道,所述地下管道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侧边支撑框架;两个所述侧边支撑框架的上端连接有顶座;所述顶座的下端与地下管道之间连接有弧形卡板一;所述侧边支撑框架的内侧面与地下管道之间连接有弧形卡板二;两个所述侧边支撑框架外侧均连接有缓冲板;所述侧边支撑框架和缓冲板之间连接有缓冲装置;两个所述侧边支撑框架的下端连接有支撑底板。本发明专利技术当抵板受到侧边土壤的压力时,会带动缓冲板在移动槽中向内移动,使得阻尼杆和阻尼弹簧收缩,通过阻尼杆和阻尼弹簧配合使用形成的复位效果,可以对压力进行缓冲,避免土壤的压力对该保护装置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地下管线保护,尤其涉及一种防止地下管线变形的主动保护装置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地下管线是指城市范围内供水、排水、燃气、热力、电力、通信、广播电视、工业等管线及其附属设施,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

2、经检索,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2211726944.8的专利,公开了一种一种防止地下管线变形的主动保护装置及保护方法,通过设置弹性施力结构,使弹性膨胀袋体其余三面变形受限,保证袋体主要向管线方向膨胀变形;通过弹性膨胀袋体结合钻孔内布设的压力传感器,实现对土体加压变形的主动、定量控制;实用性广泛,弹性体材料适用于各类尺寸形式埋深的管线保护,且成本较低。但是,对比文件的保护结构设置的弹性体材料在长时间使用时,容易被腐蚀,进而会降低对地下管线的保护效果,并不能够满足现有使用者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地下管线的保护效果差,保护时间短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防止地下管线变形的主动保护装置。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止地下管线变形的主动保护装置,包括地下管道(21),所述地下管道(21)的外壁和内壁均涂抹有高强度涂层(22),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管道(21)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侧边支撑框架(5);两个所述侧边支撑框架(5)的上端连接有顶座(4);所述顶座(4)的下端与地下管道(21)之间连接有弧形卡板一(19);所述侧边支撑框架(5)的内侧面与地下管道(21)之间连接有弧形卡板二(23);两个所述侧边支撑框架(5)外侧均连接有缓冲板(7);所述侧边支撑框架(5)和缓冲板(7)之间连接有缓冲装置;两个所述侧边支撑框架(5)的下端连接有支撑底板(1);所述支撑底板(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底座(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止地下管线变形的主动保护装置,包括地下管道(21),所述地下管道(21)的外壁和内壁均涂抹有高强度涂层(22),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管道(21)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侧边支撑框架(5);两个所述侧边支撑框架(5)的上端连接有顶座(4);所述顶座(4)的下端与地下管道(21)之间连接有弧形卡板一(19);所述侧边支撑框架(5)的内侧面与地下管道(21)之间连接有弧形卡板二(23);两个所述侧边支撑框架(5)外侧均连接有缓冲板(7);所述侧边支撑框架(5)和缓冲板(7)之间连接有缓冲装置;两个所述侧边支撑框架(5)的下端连接有支撑底板(1);所述支撑底板(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底座(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地下管线变形的主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装置包括阻尼杆(25);所述阻尼杆(25)的外表面连接有阻尼弹簧(26);所述阻尼杆(25)设置于侧边支撑框架(5)和缓冲板(7)之间;且所述阻尼杆(25)的两端分别与侧边支撑框架(5)和缓冲板(7)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地下管线变形的主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边支撑框架(5)外侧的上下端均设有凸块;所述凸块上开设有移动槽(6);所述移动槽(6)内固定连接有支撑滑杆(9);所述缓冲板(7)的上下两端均设置于移动槽(6)内;且所述缓冲板(7)的上下两分别与支撑滑杆(9)滑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地下管线变形的主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底板(1)的左右两侧均连接有限位卡板一(11);两个所述侧边支撑框架(5)的下端开设有与限位卡板一(11)相匹配的限位卡槽一(10);所述侧边支撑框架(5)的内侧还连接有固定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濮厚靖刘伟张弘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