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通舱外电缆密封装置及密封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一种通舱外电缆密封装置及密封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278805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2 23: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通舱外电缆密封装置,包括杯型管节、第一密封模块、第二密封模块和电缆外置胶圈模块,其采用舱内侧电缆密封和舱外侧电缆双端异种材料双重密封,舱外侧密封完成固化后,在舱外侧杯型管节端面将压紧螺母及电缆进行整体灌注外置胶圈,使电缆与压紧螺母及杯型管节端面进一步固定和密封,从而形成三重密封;经6MPa水压密封试验,密封装置不泄漏,电缆不窜动,确保了设备水下600米以内通舱外电缆的密封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缆密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舱外电缆密封装置及密封方法


技术介绍

1、一般的通舱外设备电气系统设计,从舱内到舱外的通舱外电缆约100多根左右,规格型号约20-70种,设备厂家自带电缆的规格型号约20-50种。

2、由于电缆种类繁多,密封装置及密封方法及其关键。通舱外电缆密封既是关键过程,也是特殊过程,在施工前须履行工艺性验证、施工过程能力确认等相关程序,通舱外电缆密封工作直接关系到通舱外设备安全性,很多通舱外设备使用过程中多次出现密封失效问题,引起通舱外电缆密封
高度关注。

3、目前在通舱外设备的通舱外电缆密封装置由于细节设计不到位,在水下最大深度400米的条件下使用出现很多渗漏、渗水和滴漏现象,给需要通舱外电缆密封的通舱外设备使用带来了巨大的隐患。

4、为了确保通舱外设备在水下最大深度600米使用,需要重新对通舱外电缆装置和密封方法进行重新设计,以满足客户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舱外电缆密封装置及密封方法,提供了水下电缆的密封和防窜固定技术,确保水下电缆的安全可靠性。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通舱外电缆密封装置,杯型管节,其内部为中空且包括与所述杯型管节内侧一体形成的环状凸出,所述环状凸出将所述杯型管节内部分成第一填料凹槽和第二填料凹槽,所述环状凸出形成一个用于框架电缆/管道穿过的通孔;其外侧壁穿过通舱外设备壳体并与所述通舱外设备壳体相密封固设;所述第一填料凹槽和第二填料凹槽的槽口具有用于压紧的槽口螺纹;所述通舱外设备壳体为耐压体;

4、第一密封模块,设于所述第一填料凹槽内,用于包围并密封穿过所述框架的电缆/管道;其从所述第一填料凹槽的底部依次包括压紧垫圈、密封胶圈、压紧垫圈和第一压紧螺母,所述第一压紧螺母与所述槽口螺纹相配合使所述第一密封模块产生侧向膨胀,将所述电缆/管道紧固密封于在所述第一填料凹槽内;

5、第二密封模块,设于所述第二填料凹槽内,用于包围并密封穿过所述框架的电缆/管道;其从所述第二填料凹槽的底部依次包括压紧垫圈、第一碳纤维盘根、第二碳纤维盘根、压紧垫圈和第二压紧螺母,且所述压紧垫圈、第一碳纤维盘根、第二碳纤维盘根、压紧垫圈与所述第二填料凹槽的内腔和所述第二压紧螺母缝隙间具有聚氨酯改性结构胶;所述第二压紧螺母与所述槽口螺纹相配合使所述第二密封模块产生侧向膨胀,将所述电缆/管道紧固密封于在所述第二填料凹槽内;

6、电缆外置胶圈模块,密封固设于在所述第二填料凹槽的开口端部;将在所述第二填料凹槽的开口端部、所述第二压紧螺母和所述电缆/管道伸出所述第二填料凹槽的开口端的部分进行封装。

7、进一步的,所述电缆外置胶圈模块包括中空圆柱体部分;所述中空圆柱体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二填料凹槽的开口端上,所述电缆/管道伸出所述中空圆柱体部分的顶部。

8、进一步的,所述密封胶圈为碳纳米复合材料制作,所述密封胶圈圈体侧壁具有斜面形状的开口。

9、进一步的,所述密封胶圈高度为所述第一填料凹槽深度的2/3。

10、进一步的,所述密封胶圈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填料凹槽内径,所述密封胶圈的内径小于电缆的外径。

11、进一步的,所述压紧垫圈采用紫铜材料。

12、进一步的,所述盘根采用碳纤维材料,其截面为正方形的条状。

13、进一步的,所述聚氨酯改性结构胶的材料包括环氧改性、有机硅改性、聚氨酯改性、丙烯酸酯改性、聚氨酯改性、丙烯酸酯改性、纳米无机物材料改性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

1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15、一种采用上述的通舱外电缆密封装置的密封方法,其包括:

16、步骤s1:将所述电缆/管道按从通舱外设备电缆密封舱内侧穿过所述第一密封模块和第二密封模块到通舱外电缆舱外侧,并使所述第一密封模块和第二密封模块握持固定所述电缆/管道;

17、步骤s2:使用力矩扳手紧固所述第一压紧螺母和第二压紧螺母,当所述第一压紧螺母和第二压紧螺母压紧到位后,所述第一压紧螺母和第二压紧螺母分别保持2个以上的螺纹在所述第一填料凹槽和所述第二填料凹槽的开口端部之外;

18、步骤s3:将电缆外置胶圈模具安装到所述第二填料凹槽的端面,形成一个腔体,将硫化封装胶压注进所述电缆外置胶圈模具内,等待所述硫化封装胶从排气口排出后,常温固化一预定时间,形成所述电缆外置胶圈模块,待固化完成后拆除模具。

19、进一步地,步骤s1具体包括:

20、步骤s11:将所述电缆/管道按从通舱外设备电缆密封舱内侧穿过所述第一填料凹槽、通孔和第二填料凹槽到通舱外电缆舱外侧;

21、步骤s12:在第一填料凹槽中,依次将压紧垫圈、密封胶圈和压紧垫圈穿入所述电缆/管道,并使用力矩扳手紧固所述第一压紧螺母,将所述电缆/管道紧固密封于在所述第一填料凹槽内;

22、步骤s13:在第二填料凹槽中,将所述压紧垫圈浸渍聚氨酯改性结构胶后,平整的安装至第二填料凹槽的底部;将至少一根所述碳纤维盘根用盘根绕所述电缆一周形成环形,放置于所述压紧垫圈上;然后在所述碳纤维盘根周围涂抹聚氨酯改性结构胶,直至最上层的所述碳纤维盘根捣实面距所述第二填料凹槽的端面至少2个螺纹;最后将所述压紧垫圈浸渍聚氨酯改性结构胶后,平整的安装在所述碳纤维盘根捣实面上。

23、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24、本申请采用采用舱内侧电缆密封和舱外侧电缆双端异种材料双重密封;舱外侧密封完成固化后,在舱外侧杯型管节端面将压紧螺母及电缆进行整体灌注外置胶圈,使电缆与压紧螺母及杯型管节端面进一步固定和密封,从而形成三重密封,使密封装置稳定、可靠。经6mpa水压密封试验,密封装置不泄漏,电缆不窜动,确保设备水下600米以内安全运行,通舱外电缆密封装置及密封方法安全可靠。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通舱外电缆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舱外电缆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外置胶圈模块包括中空圆柱体部分;所述中空圆柱体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二填料凹槽的开口端上,所述电缆/管道伸出所述中空圆柱体部分的顶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舱外电缆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胶圈为碳纳米复合材料制作,所述密封胶圈圈体侧壁具有斜面形状的开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舱外电缆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胶圈高度为所述第一填料凹槽深度的2/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舱外电缆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胶圈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填料凹槽内径,所述密封胶圈的内径小于所述电缆/管道的外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舱外电缆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垫圈采用紫铜材料。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舱外电缆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盘根采用碳纤维材料,其截面为正方形的条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舱外电缆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氨酯改性结构胶的材料包括环氧改性、有机硅改性、聚氨酯改性、丙烯酸酯改性、纳米无机物材料改性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

9.一种采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舱外电缆密封装置的密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密封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具体包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舱外电缆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舱外电缆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外置胶圈模块包括中空圆柱体部分;所述中空圆柱体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二填料凹槽的开口端上,所述电缆/管道伸出所述中空圆柱体部分的顶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舱外电缆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胶圈为碳纳米复合材料制作,所述密封胶圈圈体侧壁具有斜面形状的开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舱外电缆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胶圈高度为所述第一填料凹槽深度的2/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舱外电缆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胶圈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填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勤荣严锐常甲兵戴超钟建锋张东升蔡正燕丁亮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怡博船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