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基性岩的超微量元素含量分析的化学前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27863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2 23: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超基性岩的超微量元素含量分析的化学前处理方法,属于化学分析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样品分解:经过盐酸‑氢氟酸预消解,再依次使用高氯酸、盐酸、硼酸,使样品完全分解,得到11±0.5mol/L盐酸介质的样品溶液;化学分离富集:将样品溶液加载于装载有UTEVA萃淋树脂的交换柱和RE萃淋树脂的交换柱中,逐步洗脱Ca、Mg、Al、K、Na、Ti、Cr、Ni、Ba、Fe等基体元素,0.24±0.02mol/L盐酸解析得到的微量元素,可直接利用质谱测试。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可将超基性岩中的超微量元素分离出来,回收率高,流程本底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化学分析,具体涉及一种超基性岩的超微量元素含量分析的化学前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1、占地球总质量约67%的地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地球物质的总组成。对于来自地幔的超基性岩石样品的分析,揭示其地球化学特征,可以探讨地幔演化过程。但是,迄今,公认的具有重要地球化学示踪意义的高质量地幔岩超微量元素数据非常缺乏,已经严重影响了相关地幔演化过程的研究。

2、因为组成成分的特性,地幔超基性岩超微量元素分析存在以下难点:(1)超基性岩中绝大多数微量元素的丰度低至ppb量级,准确分析难度很大;(2)这类样品富含铬铁矿、尖晶石等难熔矿物,影响样品的分解;(3)超基性岩镁含量高,样品酸溶后的蒸发过程中,会形成相当量的氟化镁难溶物,严重影响了随后的化学处理。

3、就当前的分析仪器条件而言,样品完全分解后,结合化学分离富集技术,实现超基性岩的超微量元素分析是可行的。作为获取准确分析数据的第一步,基于超基性岩的组成特征,选择合理正确的化学前处理方法至关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上述,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基性岩的超微量元素含量分析的化学前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超基性岩的超微量元素含量分析的化学前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每200±1mg超基性岩样品需要加入2±0.1mL浓盐酸、1±0.1mL浓氢氟酸进行消解,浓盐酸分两次加入,先加入0.5±0.1mL,再加入1.5±0.1mL;145~155℃蒸发时每200±1 mg超基性岩样品需要加入0.5±0.1mL浓高氯酸和0.5±0.1mL浓盐酸;165~175℃蒸发时每200±1 mg超基性岩样品需要加入0.5±0.1mL浓盐酸;每200±1mg超基性岩样品需要加入1±0.2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基性岩的超微量元素含量分析的化学前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超基性岩的超微量元素含量分析的化学前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每200±1mg超基性岩样品需要加入2±0.1ml浓盐酸、1±0.1ml浓氢氟酸进行消解,浓盐酸分两次加入,先加入0.5±0.1ml,再加入1.5±0.1ml;145~155℃蒸发时每200±1 mg超基性岩样品需要加入0.5±0.1ml浓高氯酸和0.5±0.1ml浓盐酸;165~175℃蒸发时每200±1 mg超基性岩样品需要加入0.5±0.1ml浓盐酸;每200±1mg超基性岩样品需要加入1±0.2ml、0.24±0.02mol/l硼酸;提取时,每200±1mg超基性岩样品需要加入4±0.2ml、11±0.5mol/l盐酸进行提取;步骤(1)中,浓盐酸的浓度为12±0.5mol/l,浓氢氟酸的浓度为27.6±0.5 mol/l,浓高氯酸的浓度为70%(v/v)。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超基性岩的超微量元素含量分析的化学前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uteva树脂柱:柱内径为0.7±0.1cm,树脂量1.5±0.1ml;uteva树脂粒径:50-100μm;re树脂柱:柱内径为0.7±0.1cm,树脂量1.5±0.1ml;re树脂粒径:50-100μ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超基性岩的超微量元素含量分析的化学前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使用前,需要采用20±1ml高纯水,30±0.5ml、0.05±0.01mol/l盐酸预清洗树脂柱,然后用5±0.1 ml、1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肖潇管秋云任明浩赵寿骞孙亚莉
申请(专利权)人: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