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土地利用再开发识别与优化方法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一种土地利用再开发识别与优化方法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27711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2 23: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土地利用再开发识别与优化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基于统筹协调、集约高效、生态文明、安全宜居和传承共享的再开发土地质量空间评价,识别亟待改造的城市片区;基于片区单元划分、空间多目标优化和容积率计算的城市再开发单元功能优化,筛选出城主要优化目标,从统筹协调、集约高效、生态文明、安全宜居和空间优化建立空间多目标,利用空间多目标遗传优化方法实现亟待改造单元的土地利用功能空间优化;预测再开发后经济效益前景。本发明专利技术可操作性强,面向城镇废弃工矿、棚户区、城中村等闲置和低效土地再的利用规划管理,建立了发现识别弊端、提出空间优化方案到经济效益前景预测的土地利用质量提升优化的全流程方法和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城市再开发土地空间识别与功能优化,特别涉及一种土地利用再开发识别与优化方法与装置


技术介绍

1、改革开放以来,一方面我国人口激增和工业化不断发展,使得城市人地矛盾日益尖锐,生态环境日渐恶化,土地资源短缺现象突出;另一方面却也存在着十分严重土地资源的浪费、不合理、低效使用现象,如废弃工矿、棚户区、城中村等大量存在。在未来的几十年内,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水平的迅速提高,这种矛盾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改善的最严重“瓶颈”。

2、城市土地利用再开发识别与优化是面向城镇废弃工矿、棚户区、城中村等闲置和低效土地再利用规划管理提出一种国土空间利用质量提升优化的全流程方法和装置。

3、基于统筹协调、集约高效、生态文明、安全宜居和传承共享的再开发土地质量空间评价,对城市内部国土空间利用质量低下的土地的空间查找与定位,识别亟待改造的城市片区;对片区进一步进行单元划分和容积率计算;从统筹协调、集约高效、生态文明、安全宜居和空间优化建立空间多目标,利用空间多目标遗传优化方法实现亟待改造单元的土地利用功能空间优化,并预测再开发后经济效益前景。


技术实现思路

1、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土地利用再开发识别与优化方法及装置。

2、一方面,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土地利用再开发识别与优化方法,包括:基于统筹协调、集约高效、生态文明、安全宜居和传承共享的再开发土地空间识别;基于片区单元划分、多目标优化和容积率计算的城市再开发单元功能优化;基于政府主导下城市存量土地再开发模式的城市再开发经济测算。

3、另一方面,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土地利用再开发识别与优化装置,包括:基于统筹协调、集约高效、生态文明、安全宜居和传承共享的再开发土地空间识别模块;基于片区单元划分、多目标优化和容积率计算的城市再开发单元功能优化模块;基于政府主导下城市存量土地再开发模式的城市再开发经济测算模块。

4、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土地利用再开发识别与优化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步骤一、城市再开发土地空间识别,基于统筹协调模型、集约高效模型、生态文明模型、安全宜居模型和传承共享模型进行再开发土地质量空间评价,发现识别亟待改造的城市片区;首先基于城市基础网格对上述模型的各指标进行计算和标准化;其次采用层次分析法结合专家打分法对城市基础网格中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分别确定指标权重;最后对基础网格内各指标结果加权求和汇总得到片区再开发迫切度,对城市内片区迫切度聚类分析和结果排序,获取亟待改造的城市片区;

6、步骤二、城市再开发单元功能优化,基于亟待改造片区单元划分、容积率计算和空间多目标优化进行城市再开发单元功能优化;具体为,首先将空间识别的待改造片区划分出待优化单元;其次计算单元内各个地块的容积率;最后设置优化目标,通过空间多目标遗传算法优化单元内的用地性质和布局;

7、步骤三、对城市再开发单元预期经济效益预测,对功能空间优化后的城市再开发单元,基于政府主导下城市存量土地再开发经济测算模式,计算再开发后预期经济效益。

8、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城市土地再开发利用识别与优化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9、再开发土地空间识别模块,用于城市再开发土地空间识别,基于统筹协调模型、集约高效模型、生态文明模型、安全宜居模型和传承共享模型进行再开发土地质量空间评价,发现识别亟待改造的城市片区;首先基于城市基础网格对上述模型的各指标进行计算和标准化;其次采用层次分析法结合专家打分法对城市基础网格中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分别确定指标权重;最后对基础网格内各指标结果加权求和汇总得到片区再开发迫切度,对城市内片区迫切度聚类分析和结果排序,获取亟待改造的城市片区;

10、城市再开发单元功能优化模块;用于城市再开发单元功能优化,基于亟待改造片区单元划分、容积率计算和空间多目标优化进行城市再开发单元功能优化;具体为,首先将空间识别的待改造片区划分出待优化单元;其次计算单元内各个地块的容积率;最后设置优化目标,通过空间多目标遗传算法优化单元内的用地性质和布局;

11、城市再开发单元预期经济效益预测模块,用于对城市再开发单元预期经济效益预测,对功能空间优化后的城市再开发单元,基于政府主导下城市存量土地再开发经济测算模式,计算再开发后预期经济效益。

12、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13、本专利技术基于统筹协调、集约高效、生态文明、安全宜居和传承共享的再开发土地质量空间评价,对城市内部国土空间利用质量低下的土地的空间查找与定位,识别亟待改造的城市片区;对片区进一步进行单元划分和容积率计算;筛选出城市再开发单元功能优化的主要优化目标,从统筹协调、集约高效、生态文明、安全宜居和空间优化建立空间多目标,利用空间多目标遗传优化方法实现亟待改造单元的土地利用功能空间优化,并预测再开发后经济效益前景。本专利技术面向城镇废弃工矿、棚户区、城中村等闲置和低效土地再的利用规划管理,建立了城市再开发过程中识别弊端、提出空间优化方案到预测改造后经济效益前景的土地利用质量提升优化的全流程方法和装置。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土地利用再开发识别与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统筹协调模型参数包括用地结构比例、城市土地利用信息熵、产城距离指数、产业园区差异化指数、产城基础设施密度比和职住平衡度;其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约高效模型参数包括人均建设用地面积、综合容积率、建筑密度、存量土地供应比例、地均GDP、地均财政收入、单位土地固定资产投资、人口增长耗地指数、经济增长耗地指数、闲置土地处理率和招拍挂供地比例,其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文明模型参数包括建成区绿地率、单位土地污染物净排放量、单位土地环保投资额度和地均碳排放量;其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宜居模型参数,包括地质灾害潜在影响指数、地下排水管网密度、紧急避难场所覆盖率、人均居住面积、居住容积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路网密度、公共设施服务覆盖度和居住满意度;其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间多目标遗传算法优化单元内的用地性质和布局,具体为,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15.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17.一种土地利用再开发识别与优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土地利用再开发识别与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统筹协调模型参数包括用地结构比例、城市土地利用信息熵、产城距离指数、产业园区差异化指数、产城基础设施密度比和职住平衡度;其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约高效模型参数包括人均建设用地面积、综合容积率、建筑密度、存量土地供应比例、地均gdp、地均财政收入、单位土地固定资产投资、人口增长耗地指数、经济增长耗地指数、闲置土地处理率和招拍挂供地比例,其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文明模型参数包括建成区绿地率、单位土地污染物净排放量、单位土地环保投资额度和地均碳排放量;其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宜居模型参数,包括地质灾害潜在影响指数、地下排水管网密度、紧急避难场所覆盖率、人均居住面积、居住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红旮黄晓霞薛晓萌魏凯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