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滑板底盘动力电池底部热扩散系统及新能源汽车技术方案_技高网

滑板底盘动力电池底部热扩散系统及新能源汽车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27600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2 23: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滑板底盘动力电池底部热扩散系统,包括:第一电池盖板、若干电芯组以及第一通道装置;第一电池盖板与第一通道装置形成密封空间;若干电芯组置于密封空间中;其中,电芯组上背离第一电池盖板的一面设置防爆开启单元;第一通道装置包括:电池框梁,是中空结构形成第一通道;电芯托盘,对应于防爆开启单元设置有第一防爆单元,以及第一电池托盘;第一电池托盘上对应于第一防爆单元设置有第一凹槽;第一电池托盘与电芯托盘之间密封安装;其中,电池框梁还设置有若干第一开孔。该技术方案解决了如何将电池热失控排出的高温气体降温,以及如何熄灭易燃物带的火星问题;实现了避免热失控气体喷发后引燃周边车辆的技术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电池热失控防护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滑板底盘动力电池底部热扩散系统及新能源汽车


技术介绍

1、在滑板底盘电池总成中,由于上盖板与车身集成一体,目前市场上现有的主流产品方案均为电芯正放,即电芯的排气阀在上部。在电芯发生热失控时,电芯的防爆阀打开,大量高压气体将电池壳体内的防爆阀冲开,实现高温高压气体的排出,达到泄压的目的。

2、电芯防爆阀向上安装在热失控发生的时候,排气位置一般是在水冷板与上壳体之间,电芯喷发的大量高温气体以及易燃的化学物质首先对电池上壳体进行冲击,高温高压气体向上喷发,如果上盖板防护等级不够极其容易直接被烧穿,对乘员舱的成员造成一定的威胁;同时整个电池包内的高压电气元件及其他电芯都会处在高温气体及易燃物中,容易引起短路等更严重的风险。

3、本领域现开发出一种针对方壳电芯设计的电芯倒置安装方案,即电芯的极柱和防爆阀朝下安装时,电芯热失控的排气方案;降低热失控的危害。但是针对这种安装方案,现有技术中,高温气体和带火星易燃物直接从防爆阀排出,大量高温气体和易燃物瞬时排除,可能会引起爆炸;因而开发一种降温和熄灭易燃物的火星的电芯热失控排气方案,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要解决的技术重点。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滑板底盘动力电池底部热扩散系统及新能源汽车,以解决的如何将电池热失控排出的高温气体降温,以及如何熄灭易燃物带的火星的问题。

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滑板底盘动力电池底部热扩散系统,包括:</p>

3、第一电池盖板、若干电芯组以及第一通道装置;所述第一通道装置为一端开口的结构;所述第一电池盖板安装于所述第一通道装置的开口上,以与所述第一通道装置形成密封空间;若干所述电芯组置于所述密封空间中,且所述若干所述电芯组的极柱背离所述第一电池盖板;其中,若干所述电芯组上背离所述第一电池盖板的一面设置防爆开启单元;其中,所述第一通道装置包括:

4、电池框梁,所述电池框梁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且所述第一开口对应于所述第一电池盖板;其中,所述电池框梁为中空结构,以形成第一通道;

5、电芯托盘,所述电芯托盘对应安装于所述电池框梁的第二开口内;所述电芯托盘的第一托盘面与所述电芯组之间密封连接;其中,所述电芯托盘中对应于所述防爆开启单元设置有第一防爆单元,以及

6、第一电池托盘,对应设置于所述电芯托盘的第二托盘面;其中,所述第一电池托盘上对应于所述第一防爆单元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电池托盘与所述电芯托盘之间密封安装;

7、其中,所述电池框梁的第二开口附近还设置有若干第一开孔;当所述第一电池托盘和所述电芯托盘安装于所述电池框梁上时,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一防爆装置之间形成第二通道,且所述第二通道通过所述第一开孔和所述第一通道连通;

8、其中,所述电池框梁的侧梁上还设置第三防爆单元,所述第三防爆单元连通所述第一通道和外界环境;当所述电芯组发生热失控时,所述电芯组喷发出的高温物质冲破所述第一防爆单元,依次经过所述第二通道和所述第一通道,使得高温物质被冷却或/和熄灭高温物质携带的火星,并最终通过所述第三防爆单元排出。

9、可选的,所述第一电池托盘中设置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对应于所述第一开孔设置,且连通所述第一凹槽。

10、可选的,所述电芯托盘上设置第一凸起结构;所述第一凸起结构对应于所述第二凹槽设置;使得当所述电芯托盘和所述第一电池托盘安装到一起后,所述第一凸起结构和所述第二凹槽形成第三通道,所述第三道连通所述第二通道;使得当所述第一电池盖板和所述电芯托盘安装于所述电池框梁上时,所述第二通道通过所述第三通道连通所述第一通道;

11、当发生电池热失控时,若干所述电芯组喷发出的高温物质冲破所述第一防爆单元,依次经过所述第二通道、所述第三通道以及经过第一通道,使得高温物质被冷却或/和熄灭高温物质携带的火星,并最终通过所述第三防爆单元排出。

12、可选的,所述第一开孔上还安装有第二防爆单元。

13、可选的,所述第一防爆单元和所述第二防爆单元是防爆膜。

14、可选的,所述第三防爆单元是防爆阀。

15、可选的,所述第一开孔与所述第三防爆单元之间相距第一距离。

16、可选的,所述第一凹槽和/或所述第二凹槽的底部设置有防火材料,用于防止第一电池托盘受损。

17、可选的,所述电芯组和所述电芯托盘的所述第一托盘面之间通过密封材料密封;所述密封材料围绕所述第一防爆单元设置,使得所述电芯托盘、所述密封材料与所述防爆开启单元之间形成密封空间。

18、可选的,所述密封材料是密封泡棉。

19、可选的,所述第一防爆单元的形状适配于所述电芯组的形状。

20、可选的,所述第二通道的形状适配于所述第一防爆单元的形状。

21、可选的,所述滑板底盘动力电池底部热扩散系统还包括冷却板;所述冷却板置于所述第一电池盖板和若干所述电芯组之间,用于冷却若干所述电芯组。

2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汽车,包含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滑板底盘动力电池底部热扩散系统。

2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滑板底盘动力电池底部热扩散系统,利用第一通道装置中设置的第二通道和第一通道组成的较长的降温通道,以及电池框梁上设置的第三防爆单元组成的排气口;使得高温气体和带火星的易燃物在较长的降温通道中被降温并熄灭火星,同时使得高温气体和带火星的易燃物在该降温通道中流通并从第三防爆单元排出;该技术方案解决了如何将电芯热失控排出的高温气体降温,以及如何熄灭易燃物带的火星问题;实现了避免热失控气体喷发后引燃周边车辆的技术效果。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还解决了如何使得排出的高温气体冲击地面的问题;实现了高温气体向下喷发,冲击地面,降低对车身外部的潜在危害的技术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滑板底盘动力电池底部热扩散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板底盘动力电池底部热扩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池托盘中设置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对应于所述第一开孔设置,且连通所述第一凹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滑板底盘动力电池底部热扩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托盘上设置第一凸起结构;所述第一凸起结构对应于所述第二凹槽设置;使得当所述电芯托盘和所述第一电池托盘安装到一起后,所述第一凸起结构和所述第二凹槽形成第三通道,所述第三道连通所述第二通道;使得当所述第一电池盖板和所述电芯托盘安装于所述电池框梁上时,所述第二通道通过所述第三通道连通所述第一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滑板底盘动力电池底部热扩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孔上还安装有第二防爆单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滑板底盘动力电池底部热扩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爆单元和所述第二防爆单元是防爆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滑板底盘动力电池底部热扩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防爆单元是防爆阀。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滑板底盘动力电池底部热扩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孔与所述第三防爆单元之间相距第一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滑板底盘动力电池底部热扩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和/或所述第二凹槽的底部设置有防火材料,用于防止第一电池托盘受损。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滑板底盘动力电池底部热扩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组和所述电芯托盘的所述第一托盘面之间通过密封材料密封;所述密封材料围绕所述第一防爆单元设置,使得所述电芯托盘、所述密封材料与所述防爆开启单元之间形成密封空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滑板底盘动力电池底部热扩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材料是密封泡棉。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滑板底盘动力电池底部热扩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爆单元的形状适配于所述电芯组的形状。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滑板底盘动力电池底部热扩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道的形状适配于所述第一防爆单元的形状。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滑板底盘动力电池底部热扩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板底盘动力电池底部热扩散系统还包括冷却板;所述冷却板置于所述第一电池盖板和若干所述电芯组之间,用于冷却若干所述电芯组。

14.一种新能源汽车,包含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滑板底盘动力电池底部热扩散系统。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滑板底盘动力电池底部热扩散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板底盘动力电池底部热扩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池托盘中设置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对应于所述第一开孔设置,且连通所述第一凹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滑板底盘动力电池底部热扩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托盘上设置第一凸起结构;所述第一凸起结构对应于所述第二凹槽设置;使得当所述电芯托盘和所述第一电池托盘安装到一起后,所述第一凸起结构和所述第二凹槽形成第三通道,所述第三道连通所述第二通道;使得当所述第一电池盖板和所述电芯托盘安装于所述电池框梁上时,所述第二通道通过所述第三通道连通所述第一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滑板底盘动力电池底部热扩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孔上还安装有第二防爆单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滑板底盘动力电池底部热扩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爆单元和所述第二防爆单元是防爆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滑板底盘动力电池底部热扩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防爆单元是防爆阀。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滑板底盘动力电池底部热扩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孔与所述第三防爆单元之间相距第一距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骞吴斌徐晟刘智峰李鹏唐善政
申请(专利权)人:优跑汽车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