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模块化电气连接器、连接系统及控制方法技术方案_技高网

一种模块化电气连接器、连接系统及控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269859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2 22: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电连接器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模块化电气连接器,包括总插头和用户端插座,还包括取电部、用电部、传导部;总插头设置于取电部上,用户端插座设置于用电部上;取电部上设置有第一插接结构,用电部上设置有第一插接结构和第二插接结构,传导部包括第一插接结构、第二插接结构以及连接于二者之间的线缆,第一插接结构和第二插接结构能够互相插接连通内部电路。通过取电部、用电部、传导部、分线器的灵活插接组合,以满足用户的用电需求。对现场供电线路调整或新增插座时,不需要进行繁琐的工程设计和施工,节省工作量和时间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连接器,特别涉及一种模块化电气连接器、连接系统及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1、在目前的办公区和厂区供电线路布置中,通常采用两种布置方式,一种是使用常规的插排、插座根据需要进行插接,成本低,灵活性高,但往往缺乏安全型和观赏性,给人混乱的感觉。另一种是采用定制化电气连接器和线缆布线方式,外观规整,安全性高,多应用于较为高端的场所,这种方式需要根据具体需求进行独立设计和制造,因此在变更供电线路或新增插座时可能面临以下问题:

2、布线困难:传统的电气连接器一般需要事先确定插座位置并进行布线,因此对现场供电线路调整或新增插座时,可能需要进行繁琐的工程设计和施工,增加了工作量和时间成本。

3、故障排查困难:传统电气连接器的布线方式可能导致线缆之间相互交织较多,总电源距离用户端较远,线路分支复杂且隐蔽,故障排查和维护调试困难。当出现电气问题时,需要逐个检查和排除故障点,耗费时间和人力资源。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块化电气连接器、连接系统及控制方法,通过取电部、用电部、传导部、分线器的灵活插接组合,以满足用户的用电需求。对现场供电线路调整或新增插座时,不需要进行繁琐的工程设计和施工,节省工作量和时间成本。通过在传导部的第一插接结构上设置指示灯,在发生供电故障时,通过沿线查看传导部上的指示灯从哪里熄灭了即可判断大致故障部位,避免逐个检查和排除故障点,节约时间和人力资源。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模块化电气连接器,包括总插头和用户端插座,还包括取电部、用电部、传导部;总插头设置于取电部上,用户端插座设置于用电部上;取电部上设置有第一插接结构,用电部上设置有第一插接结构和第二插接结构,传导部包括第一插接结构、第二插接结构以及连接于二者之间的线缆,第一插接结构和第二插接结构能够互相插接连通内部电路。

3、进一步,用户端插座可拆卸安装于用电部上。

4、进一步,还包括分线器,分线器上设置有一个第二插接结构和多个第一插接结构。

5、进一步,第二插接结构包括主体,主体内设置有储气空间,储气空间内密封滑动设置有活塞,活塞上固定有推杆,推杆向前延伸并贯穿主体前端的侧壁,推杆与主体滑动接触;主体前端的中部为插接区;主体内部设置有第一通道,第一通道连通储气空间后部与插接区;主体内还设置有吸水部,气体通过第一通道进入储气空间或者从储气空间流出时都经过吸水部;第一插接结构与第二插接结构插接时,第一插接结构向后方推动推杆,进而推动活塞。

6、进一步,第一插接结构或第二插接结构上设置有第二通道,第二通道连通插接区和外界。

7、进一步,推杆的端部设置有限位结构,主体和限位结构之间于推杆上套设有弹簧。

8、进一步,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内安装有双向呼吸阀。

9、进一步,第二通道内安装有单向阀。

10、一种模块化电气连接系统,包括前文所述的模块化电气连接器,由取电部、用电部、传导部、分线器互相插接而成,系统内部空间连通,且连通空间包括所有第一插接结构和第二插接结构的插接区。

11、进一步,第二插接结构上设置有通气开关结构,在第一插接结构和第二插接结构插接状态下通气,在分离状态下密封。

12、进一步,气体仅能够从第二插接结构流向第一插接结构,取电部上设置有气体成分检测器。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4、1、本专利技术通过取电部、用电部、传导部、分线器的灵活插接组合,以满足用户的用电需求。对现场供电线路调整或新增插座时,不需要进行繁琐的工程设计和施工,节省工作量和时间成本。本专利技术中接入用电线路的所有部件的第一插接结构表示来电方向,第二插接结构表示取电方向,使用人员通过插接结构即可判断电流方向。

15、2、本专利技术远距离送电是通过一个或多个传导部实现的,可以在传导部的第一插接结构上设置指示灯,指示灯亮说明有电,在发生供电故障时,通过沿线查看传导部上的指示灯从哪里熄灭了即可判断大致故障部位,避免逐个检查和排除故障点,节约时间和人力资源。

16、3、本专利技术的模块化电气连接系统采用内部空间连通的设计,在一些湿润环境下,可以通过从系统的一个端部通入干燥空气,赶走内部空间尤其是插接区的潮湿空气,避免绝缘材料潮湿而降低绝缘能力或引起其他问题,也可以向内部空间充入惰性气体,进一步提高绝缘性能和抗氧化性能,适用于高压、高频等特殊插接器的场合。另外,系统内部空间连通还可以实现通气吹扫、通风降温等效果,进一步提高电气连接系统的稳定性。

17、4、本专利技术气体仅能够从第二插接结构流向第一插接结构,取电部上设置有气体成分检测器。采用这种技术方案,操作人员从电气连接系统的某个分支线路末端通入干燥空气或者惰性气体,气体只能沿着一条路径直至取电部,不会倒流进入其他分支线路。在取电部上设置对应的气体成分检测器,用于判断排出气体中的水分含量或者惰性气体占比,从而判断气体流经线路中湿度是否达标或者惰性气体含量是否达标。其他分支线路也可以进行同样的操作。上述技术方案的好处是,只需要在取电部上设置气体成分检测器即可,而且,由于气体流向固定,在新增用电线路时,从该支线的末端进行充气不会将气体赶到其他支线里,不会对其它支线造成污染。

18、5、本专利技术通过在主体内设置储气空间和吸水部,将环境空间进行干燥,仅向插接区提供干燥的空气,解决了用户现场并不具备提供气源的条件,使用气瓶又存在运输、储存等问题的麻烦。进一步,本专利技术提供了节约成本和操作便捷的两种不同的方案供本领域技术人员进行选择。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块化电气连接器,包括总插头和用户端插座(2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取电部(300)、用电部(400)、传导部(500);总插头设置于取电部(300)上,用户端插座(200)设置于用电部(400)上;取电部(300)上设置有第一插接结构(600),用电部(400)上设置有第一插接结构(600)和第二插接结构(700),传导部(500)包括第一插接结构(600)、第二插接结构(700)以及连接于二者之间的线缆(510),第一插接结构(600)和第二插接结构(700)能够互相插接连通内部电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电气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用户端插座(200)可拆卸安装于用电部(400)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电气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线器(800),分线器(800)上设置有一个第二插接结构(700)和多个第一插接结构(60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电气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第二插接结构(700)包括主体(710),主体(710)内设置有储气空间(720),储气空间(720)内密封滑动设置有活塞(730),活塞(730)上固定有推杆(740),推杆(740)向前延伸并贯穿主体(710)前端的侧壁,推杆(740)与主体(710)滑动接触;主体(710)前端的中部为插接区(750);主体(710)内部设置有第一通道(751),第一通道(751)连通储气空间(720)后部与插接区(750);主体(710)内还设置有吸水部(760),气体通过第一通道(751)进入储气空间(720)或者从储气空间(720)流出时都经过吸水部(760);第一插接结构(600)与第二插接结构(700)插接时,第一插接结构(600)向后方推动推杆(740),进而推动活塞(73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块化电气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第一插接结构(600)或第二插接结构(700)上设置有第二通道(610),第二通道(610)连通插接区(750)和外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模块化电气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推杆(740)的端部设置有限位结构(741),主体(710)和限位结构(741)之间于推杆(740)上套设有弹簧(77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模块化电气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第一通道(751)和第二通道(610)内安装有双向呼吸阀(100)。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模块化电气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第二通道(610)内安装有单向阀(110)。

9.一种模块化电气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块化电气连接器,由取电部(300)、用电部(400)、传导部(500)、分线器(800)互相插接而成,系统内部空间连通,且连通空间包括所有第一插接结构(600)和第二插接结构(700)的插接区(750)。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模块化电气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二插接结构(700)上设置有通气开关结构(780),在第一插接结构(600)和第二插接结构(700)插接状态下通气,在分离状态下密封。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模块化电气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气体仅能够从第二插接结构(700)流向第一插接结构(600),取电部(300)上设置有气体成分检测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块化电气连接器,包括总插头和用户端插座(2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取电部(300)、用电部(400)、传导部(500);总插头设置于取电部(300)上,用户端插座(200)设置于用电部(400)上;取电部(300)上设置有第一插接结构(600),用电部(400)上设置有第一插接结构(600)和第二插接结构(700),传导部(500)包括第一插接结构(600)、第二插接结构(700)以及连接于二者之间的线缆(510),第一插接结构(600)和第二插接结构(700)能够互相插接连通内部电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电气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用户端插座(200)可拆卸安装于用电部(400)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电气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线器(800),分线器(800)上设置有一个第二插接结构(700)和多个第一插接结构(60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电气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第二插接结构(700)包括主体(710),主体(710)内设置有储气空间(720),储气空间(720)内密封滑动设置有活塞(730),活塞(730)上固定有推杆(740),推杆(740)向前延伸并贯穿主体(710)前端的侧壁,推杆(740)与主体(710)滑动接触;主体(710)前端的中部为插接区(750);主体(710)内部设置有第一通道(751),第一通道(751)连通储气空间(720)后部与插接区(750);主体(710)内还设置有吸水部(760),气体通过第一通道(751)进入储气空间(720)或者从储气空间(720)流出时都经过吸水部(76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政于洪波郭亮辉
申请(专利权)人:柏恩惠州电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