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溶解金属基底上的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的方法技术_技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广西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溶解金属基底上的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26667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2 22: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电极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具体属于一种溶解金属基底上的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的方法。一种溶解金属基底上的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配置甲酰胺和碱的混合溶液;S2.将M(OH)<subgt;x</subgt;/MF浸泡于步骤S1的混合溶液中。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氟化铵和碱的混合液可以在保证原始基底不会被破坏的情况下,温和地溶解基底表面的氢氧化物,有利于对基底进行微观表征,如后续的透射。另外溶解了氢氧化物的基底也可以作为一种新型基底对后续生长物质进行诱导,可提高电极的导电能力,降低电阻。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工艺简单,条件温和,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极材料制备,具体属于一种溶解金属基底上的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的方法


技术介绍

1、在电极制备技术中,研究者通常通过水热手段在金属基底上沉积氢氧化物来降低电极内阻,从而提高电极性能。尽管关于有效降低活性物质与集流体的接触电阻的研究已有大量的报道,但对于其中的生长机理还没有形成完整的认识。如果能获得氢氧化物和基底之间的连接层,并对其进行表征将对理解氢氧化物纳米材料的生长有重要作用。理想的方法是将基底表面与氢氧化物除去后,对基底进行表征。然而常规的用酸溶解氢氧化物,将破坏基底本身,而无法真正探究基底与氢氧化物间的连接层。

2、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是由两种及以上的金属阳离子和层间阴离子组成的一类具有层状结构的氢氧化物,其层板正电荷密度较高,与层间阴离子具较强的静电引力和氢键作用,导致层板堆叠紧密。甲酰胺分子由于易与ldhs层间的羟基形成氢键而被研究者广泛应用于剥离ldhs。专利技术人利于甲酰胺与碱的混和液直接溶解金属基底上的氢氧化物,保留金属基底与氢氧化物的连接层,且不会腐蚀金属基底。此外,溶解了表面氢氧化物的基底,暴露出的粗糙表面,更有利于二次生长活性材料。

3、目前,尚未见到利用甲酰胺与碱的混和液直接溶解金属基底上氢氧化物的相关报道。

4、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专利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溶解金属基底上的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的方法,其先配置甲酰胺和碱的混合溶液,然后将负载有氢氧化物的金属基底浸泡在混合溶液中,使其表面的氢氧化物溶解,获得具有金属基底与氢氧化物的连接层的电极,该方法工艺简单,条件温和,成本低。。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溶解金属基底上的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s1.配置甲酰胺和碱的混合溶液;

5、s2.将m(oh)x/mf浸泡于步骤s1的混合溶液中。

6、作为优选,步骤s1中,所述混合溶液中甲酰胺和碱的体积比为0.1-8。

7、作为优选,步骤s1中,所述碱为koh或naoh,浓度为1-5mol/l。

8、作为优选,步骤s2中,m(oh)x/mf中的m代表一种过渡金属离子,其选自ni、co、fe、cu、mn、zn、v和cr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m(oh)x/mf中的mf为镍网、钴网、铁网、铜网、钛网或钨网。

9、作为优选,步骤s2中,浸泡时间为1-12h。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1、(1)本专利技术利用甲酰胺和碱的混合液可以在保证原始基底不会被破坏的情况下,温和地溶解基底表面的氢氧化物,有利于对基底进行微观表征,如后续的透射。另外溶解了氢氧化物的基底也可以作为一种新型基底对后续生长物质进行诱导,可提高电极的导电能力,降低电阻。

12、(2)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工艺简单,条件温和,成本低。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溶解金属基底上的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溶解金属基底上的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混合溶液中甲酰胺和碱的体积比为0.1-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溶解金属基底上的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碱为KOH或NaOH,浓度为1-5mol/L。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溶解金属基底上的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M(OH)x/MF中的M代表一种过渡金属离子,其选自Ni、Co、Fe、Cu、Mn、Zn、V和Cr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溶解金属基底上的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浸泡时间为1-12h。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溶解金属基底上的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溶解金属基底上的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混合溶液中甲酰胺和碱的体积比为0.1-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溶解金属基底上的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碱为koh或naoh,浓度为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晴岚周凌许雪棠朱亚楠王凡李凌峰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