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共发射极的轨至轨输出放大器电路制造技术_技高网

共发射极的轨至轨输出放大器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26523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2 22:53
本申请提出一种共发射极的轨至轨输出放大器电路,轨至轨输出放大器电路包括第一互补放大电路和第二互补放大电路,第一互补放大电路包括恒流源单元、稳压单元及第一互补放大单元,第二互补放大电路包括温度补偿单元及第二互补放大单元,恒流源单元及稳压单元与第一互补放大单元连接,第一互补放大单元与第二互补放大单元连接,温度补偿单元与第二互补放大单元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两级互补放大电路分别对信号进行电流电压放大,优化了交越失真,且加入了静态工作点的温度补偿,增加了温度稳定性,电路结构简单,降低制作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放大器,尤其涉及一种共发射极的轨至轨输出放大器电路


技术介绍

1、大功率运算放大器是应用于驱动电机、磁性偏转电路、大功率转换器、温度控制、可编程电源和音频放大器等领域的驱动器件,大功率运算放大电路选用高电压、大电流用于驱动阻性、感性和容性负载,通常采用温度补偿电路提高线性度。温度补偿电路通用的处理方法主要采用热敏电阻,热敏电阻温度系数大,可调节范围比较大,由于通常热敏电阻精度偏差较大,故补偿效果不理想,无法保证大功率运放的线性度,尤其是不同温度条件下的输出线性度。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出一种共发射极的轨至轨输出放大器电路,通过在电路中加入了静态工作点的温度补偿,增加了温度稳定性。

2、本申请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3、本申请提出一种共发射极的轨至轨输出放大器电路,包括:

4、第一互补放大电路;

5、第二互补放大电路;

6、所述第一互补放大电路包括恒流源单元、稳压单元及第一互补放大单元;

7、所述第二互补放大电路包括温度补偿单元及第二互补放大单元;

8、所述恒流源单元及所述稳压单元与所述第一互补放大单元连接,所述第一互补放大单元与第二互补放大单元连接,所述温度补偿单元与第二互补放大单元连接。

9、进一步的,所述恒流源单元包括第一恒流源及第二恒流源,所述第一恒流源及第二恒流源分别与第一互补放大单元连接。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恒流源包括三极管q1a及三级管q1b,所述三极管q1a的发射极连接正直流电源,所述三极管q1a的基极通过电阻r 3连接所述正直流电源,所述三极管q1a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1接地,所述三极管q1 b的发射极与三极管q1a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 b的基极与三极管q1a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b的集电极与第一互补放大单元连接。

11、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恒流源包括三极管q2a及三级管q2b,所述三极管q2b的发射极连接负直流电源,所述三极管q1 b的基极通过电阻r 4连接所述负直流电源,所述三极管q2b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 2接地,所述三极管q2a的发射极与三极管q2b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2a的基极与三极管q2b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2a的集电极与第一互补放大单元连接。

12、进一步的,所述稳压单元包括三极管q1 1,所述三极管q1 1的基极通过电阻r2 5连接输入信号,所述三极管q1 1的基极通过电阻r2 4与三极管q1 1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 1的集电极与三极管q1b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1的发射极与三极管q2a的集电极连接。

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互补放大单元包括三极管q 3及三极管q 4,所述三极管q 3的基极与三极管q1b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 3的基极通过电容c 3与三极管q 3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 3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 5及电阻r 9与第二互补放大单元连接,所述三极管q 3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 6连接有电阻r1 1,电阻r1 1远离电阻r 6的一端接地,所述三极管q 4的基极与三极管q2a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 4的基极通过电容c 4与三极管q 4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 4的集电通过电阻r 8及电阻r1 0与第二互补放大单元连接,所述三极管q4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7与电阻r11的远地端连接。

14、进一步的,所述第二互补放大单元包括三极管q 5及三极管q 6,所述三极管q 5的基极与电阻r 9远离电阻r 5的一端连接,所述三级管q 5的基极通过电阻r1 4与正直流电压连接,所述三极管q 5的基极通过电阻r1 5与温度补偿单元连接,所述三极管q 5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1 8连接正直流电压,所述三极管q 5的集电极与三极管q 6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 6的基极与电阻r1 0远离电阻r 8的一端连接,所述三级管q 6的基极通过电阻r1 7与负直流电压连接,所述三极管q 6的基极通过电阻r1 6与温度补偿单元连接,所述三极管q 6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19连接负直流电压。

15、进一步的,所述温度补偿单元包括第一稳压器d 2及第二稳压器d 3,所述第一稳压器d 2的第1引脚连接正直流电压,所述第一稳压器d 2的第2引脚通过电阻r1 2接地,所述第一稳压器d 2的第2引脚与电阻r1 5连接,所述第二稳压器d 3的第1引脚通过电阻r1 3接地,所述第二稳压器d 3的第1引脚与电阻r1 6连接,所述第二稳压器d 3的第2引脚连接负直流电压。

1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稳压器及第二稳压器均由两个二极管首尾串联构成。

17、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一并联单元及第二并联单元,所述第一并联单元包括三极管q7及三极管q 9,所述三极管q 7及三极管q 9分别与三极管q 5并联,所述第二并联单元包括三极管q8及三极管q10,所述三极管q8及三极管q10分别与三极管q6并联。

18、本申请的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采用两级互补放大电路对信号进行放大,优化了交越失真,并在电路中加入了静态工作点的温度补偿,增加了温度稳定性,采用轨至轨,充分利用电源电压,电路结构简单,为器件选型带来便利,降低制作成本。

19、(2)本专利技术的采用多个三极管并联作为输出,耐压高,且具备一定的耗散功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共发射极的轨至轨输出放大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发射极的轨至轨输出放大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流源单元包括第一恒流源及第二恒流源,所述第一恒流源及第二恒流源分别与第一互补放大单元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共发射极的轨至轨输出放大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恒流源包括三极管Q1A及三级管Q1B,所述三极管Q1A的发射极连接正直流电源,所述三极管Q1A的基极通过电阻R3连接所述正直流电源,所述三极管Q1A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1接地,所述三极管Q1B的发射极与三极管Q1A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B的基极与三极管Q1A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B的集电极与第一互补放大单元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共发射极的轨至轨输出放大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恒流源包括三极管Q2A及三级管Q2B,所述三极管Q2B的发射极连接负直流电源,所述三极管Q1B的基极通过电阻R4连接所述负直流电源,所述三极管Q2B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2接地,所述三极管Q2A的发射极与三极管Q2B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2A的基极与三极管Q2B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2A的集电极与第一互补放大单元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共发射极的轨至轨输出放大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压单元包括三极管Q11,所述三极管Q11的基极通过电阻R25连接输入信号,所述三极管Q11的基极通过电阻R24与三极管Q11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1的集电极与三极管Q1B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1的发射极与三极管Q2A的集电极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共发射极的轨至轨输出放大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互补放大单元包括三极管Q3及三极管Q4,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与三极管Q1B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通过电容C3与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5及电阻R9与第二互补放大单元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6连接有电阻R11,电阻R11远离电阻R6的一端接地,所述三极管Q4的基极与三极管Q2A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4的基极通过电容C4与三极管Q4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4的集电通过电阻R8及电阻R10与第二互补放大单元连接,所述三极管Q4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7与电阻R11的远地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共发射极的轨至轨输出放大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互补放大单元包括三极管Q5及三极管Q6,所述三极管Q5的基极与电阻R9远离电阻R5的一端连接,所述三级管Q5的基极通过电阻R14与正直流电压连接,所述三极管Q5的基极通过电阻R15与温度补偿单元连接,所述三极管Q5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18连接正直流电压,所述三极管Q5的集电极与三极管Q6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6的基极与电阻R10远离电阻R8的一端连接,所述三级管Q6的基极通过电阻R17与负直流电压连接,所述三极管Q6的基极通过电阻R16与温度补偿单元连接,所述三极管Q6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19连接负直流电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共发射极的轨至轨输出放大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补偿单元包括第一稳压器D2及第二稳压器D3,所述第一稳压器D2的第1引脚连接正直流电压,所述第一稳压器D2的第2引脚通过电阻R12接地,所述第一稳压器D2的第2引脚与电阻R15连接,所述第二稳压器D3的第1引脚通过电阻R13接地,所述第二稳压器D3的第1引脚与电阻R16连接,所述第二稳压器D3的第2引脚连接负直流电压。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共发射极的轨至轨输出放大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稳压器及第二稳压器均由两个二极管首尾串联构成。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共发射极的轨至轨输出放大器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并联单元及第二并联单元,所述第一并联单元包括三极管Q7及三极管Q9,所述三极管Q7及三极管Q9分别与三极管Q5并联,所述第二并联单元包括三极管Q8及三极管Q10,所述三极管Q8及三极管Q10分别与三极管Q6并联。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共发射极的轨至轨输出放大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发射极的轨至轨输出放大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流源单元包括第一恒流源及第二恒流源,所述第一恒流源及第二恒流源分别与第一互补放大单元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共发射极的轨至轨输出放大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恒流源包括三极管q1a及三级管q1b,所述三极管q1a的发射极连接正直流电源,所述三极管q1a的基极通过电阻r3连接所述正直流电源,所述三极管q1a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1接地,所述三极管q1b的发射极与三极管q1a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b的基极与三极管q1a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b的集电极与第一互补放大单元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共发射极的轨至轨输出放大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恒流源包括三极管q2a及三级管q2b,所述三极管q2b的发射极连接负直流电源,所述三极管q1b的基极通过电阻r4连接所述负直流电源,所述三极管q2b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2接地,所述三极管q2a的发射极与三极管q2b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2a的基极与三极管q2b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2a的集电极与第一互补放大单元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共发射极的轨至轨输出放大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压单元包括三极管q11,所述三极管q11的基极通过电阻r25连接输入信号,所述三极管q11的基极通过电阻r24与三极管q11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1的集电极与三极管q1b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1的发射极与三极管q2a的集电极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共发射极的轨至轨输出放大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互补放大单元包括三极管q3及三极管q4,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与三极管q1b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通过电容c3与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5及电阻r9与第二互补放大单元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6连接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巫伟武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德肯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