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液流电池布置结构及使用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液流电池布置结构及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264323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2 22:53
本申请涉及一种液流电池布置结构及使用方法,属于电池技术领域,所述液流电池布置方法,包括正极回路,所述正极回路包括相互连通的正极主罐、正极分罐和电堆,所述负极回路包括相互连通的负极主罐、负极分罐和电堆,电堆分别与正极分罐和负极分罐之间设置有输送电解液且可回流的泵体,所述正极回流回路用于将所述电堆内的电解液回流至正极分罐内,所述负极回流回路用于将所述电堆内的电解液回流至负极分罐内;本申请可以在电堆停堆后,使电堆内的电解液可分别回流至正极分罐和负极分罐内,避免电堆内电解液堆积沉积,造成液流电池性能衰减,也避免高SOC状态的电解液沉积在电堆内自发电放热产生热积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电池,特别涉及一种液流电池布置结构及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1、液流电池是由电堆单元、电解液、电解液存储供给单元以及管理控制单元等部分构成,是利用正负极电解分开,各自循环的一种高性能蓄电池,具有容量高、使用领域广、循环使用寿命长的特点,是一种新能源产品。

2、常规的液流电池主要包括储罐、电堆和管路三部分结构,电解液循环是储罐→泵→电堆→储罐这么一个循环流程。但是在停堆时,现有液流电池通常只是将泵关停,隔膜持续承受着来自储罐内液位的静压力,一些设计不佳的液流电池中,停堆后电解液会在电堆内,这样电解液在电堆内容易产生沉积,造成液流电池性能衰减。

3、同时,高soc状态的电解液,对于电堆存在危害,因为高soc状态本身意味着两极的活性物质处于高反应状态中,高soc状态的电解液在电堆中容易发生自放电产热,在电堆处产生热积累,影响电堆的密封有效性,进而影响电堆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液流电池布置结构及使用方法,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现有的液流电池在停堆后会使电解液滞留在电堆内,导致电解液容易沉积,造成性能衰减和影响寿命的问题。

2、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液流电池布置结构,包括:

3、正极回路,所述正极回路包括相互连通的正极主罐、负极主罐和电堆;

4、负极回路,所述负极回路包括相互连通的负极主罐、负极分罐和电堆;

5、电堆与正极分罐和负极分罐之间均设置有输送电解液且可回流的泵体;

6、正极回流回路,所述正极回流回路用于将所述电堆内的电解液回流至正极分罐内;

7、负极回流回路,所述负极回流回路用于将所述电堆内的电解液回流至负极分罐内。

8、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正极回路包括将所述正极主罐内的电解液流动至正极分罐内的第一管道,以及将电堆内的电解液流入正极主罐内的第五管道。

9、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正极回流回路包括将所述正极分罐内的气体通入所述正极主罐内的第二管道;

10、所述第一管道上设置有控制第一管道开关的第一阀门,所述第二管道上设置有控制第二管道开关的第二阀门。

11、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负极回路包括将所述负极主罐内的电解液流动至负极分罐内的第三管道,以及将电堆内的电解液流入负极主罐内的第六管道。

12、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负极回流回路包括将所述负极分罐内的气体通入所述负极主罐内的第四管道;

13、所述第三管道上设置有控制第三管道开关的第三阀门,所述第四管道上设置有控制第四管道开关的第四阀门。

14、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液流电池的使用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15、当电池需要工作时,打开第一阀门和第三阀门,关闭第二阀门和第四阀门,使正极主罐内的电解液通过第一管道流向正极分罐,负极主罐内的电解液通过第三管道流向负极分罐内;

16、接着通过泵体使正极分罐内的电解液输送至电堆内,通过泵体使负极主罐内的电解液输送至电堆内;

17、泵体对电堆内持续输送电解液后,电堆内的电解液再分别流向正极主罐和负极主罐内;

18、在电池停止工作后,打开正极回流回路可使电解液回流到正极分罐内,打开负极回流回路可使电堆内的电解液回流到负极分罐内。

19、一些实施例中,打开正极回流回路可使电解液回流到正极分罐内的具体步骤包括:

20、电池停止工作后,关闭第一阀门,打开第二阀门,使泵体继续抽取正极分罐内的电解液至电堆内,使电堆内的电解液继续流动至正极主罐内,等正极分罐内的空间足够存储电堆回流的电解液后,停止泵体工作,电堆内的电解液回流至正极分罐内。

21、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当电池停堆后重新工作时,开启泵体使正极分罐的电解液输送至电堆内,使正极分罐内的电解液的液面低于第二管道的管口,且使泵体伸入正极分罐内的输送管道的管道口位于液位以下,然后关闭第二阀门打开第一阀门,使正极主罐内的电解液流向正极分罐。

22、一些实施例中,打开负极回流回路可使电堆内的电解液回流到负极分罐内的具体步骤包括:

23、电池停止工作后,关闭第三阀门,打开第四阀门,使泵体继续抽取负极分罐内的电解液至电堆内,使电堆内的电解液继续流动至负极主罐内,等负极分罐内的空间足够存储电堆回流的电解液后,停止泵体工作,电堆内的电解液回流至负极分罐内。

24、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当电池停堆后重新工作时,开启泵体使负极分罐的电解液输送至电堆内,使负极分罐内的电解液的液面低于第三管道的管口,且使泵体伸入负极分罐内的输送管道的管道口位于液位以下,然后关闭第四阀门打开第三阀门,使负极主罐内的电解液流向负极分罐。

2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流电池布置结构及使用方法,当电池停止工作后,打开第二阀门和关闭第一阀门,然后使泵体继续抽取正极分罐和负极分罐内的电解液输送至电堆内,当电堆电解液的液位到达第五管道和第六管道的管道口后,通过第五管道流入正极主罐,通过第六管道流入负极主罐,当正极分罐和负极分罐内的空间足够储存电堆内残余的电解液时,停止泵体工作,电堆5内的电解液即可通过泵体的输送管道回流到正极分罐和负极分罐内,避免了部分电解液会残留在电堆内,电解液长时间滞留会导致电解液堆积沉积,造成液流电池性能衰减,避免了高soc状态的电解液沉积在电堆内自发电放热产生热积累,影响电堆的密封有效性,进而影响电堆的使用寿命。

26、通过打开第二管道和第四管道使电堆内的电解液回流时,避免正极分罐和负极分罐内的气体无法排走,导致电解液无法完全回流,且在启动泵体的时候现将正极主罐和负极主罐内的气体部分抽至正极分罐和负极分罐内,以保证停机时从第二阀门和第四阀门处排出的主要是气体,如果在正极分罐内的第二管道和负极分罐的第四管道的管道口处是液体的话电堆的高度通常低于第二管道的出口,静压力不够将液体送出电堆。

27、通过选用磁力驱动泵,使电堆内的电解液可通过重力惯性自然回流到正极分罐和负极分罐内,减少了回流成本。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流电池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流电池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流电池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流电池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流电池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

6.一种液流电池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使用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液流电池布置结构,所述方法包括: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流电池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流电池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流电池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流电池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流电池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流电池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流电池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流电池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流电池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

6.一种液流电池的使用方法,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鸣郭锦平周正伟李红信李科
申请(专利权)人:巨安储能武汉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