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冷凝器及空调设备制造技术_技高网

冷凝器及空调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262340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2 22: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冷凝器及空调设备,其中冷凝器包括:壳体、油分离器以及换热器,所述壳体具有第一内腔,所述壳体还设有与所述第一内腔连通的冷媒出口;所述油分离器设于所述第一内腔内,所述油分离器具有第二内腔,通过所述第二内腔将油和冷媒气体分离,所述油分离器的顶部设有第一进口和出气口,所述第一进口用于连通压缩机,所述出气口连通所述第二内腔与所述第一内腔;所述换热器设于所述第一内腔内,用于对所述第一内腔内的冷媒气体进行换热。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有效将油和冷媒气体分离,且分离出的冷媒气体从第一内腔的顶部从上至下进入第一内腔进行换热,分布均匀,换热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冷凝器,尤其涉及一种冷凝器及空调设备


技术介绍

1、压缩机在运转过程中,润滑油润滑能够使压缩机运行平稳,进而延长压缩机的使用寿命,但是润滑油进入压缩机内会与气态冷媒混合,在进入冷凝器中进行换热前需要将润滑油与气态冷媒分离,以避免润滑油进入冷凝器中影响冷媒换热。

2、目前,内置油分主要通过滤网的过滤作用分离润滑油和气态制冷剂,其分离效率主要通过调整滤网面积控制通过滤网的流速来保证,但是滤网的加工难度大,气体阻力大,冷凝器中的气体分布不均匀,换热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冷凝器及空调设备,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滤网分离油气,气体阻力大,冷凝器中的气体分布不均匀,换热效率低的问题。

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内置油分离器的冷凝器,包括:壳体,具有第一内腔,所述壳体还设有与所述第一内腔连通的冷媒出口;油分离器,设于所述第一内腔内,所述油分离器具有第二内腔,通过所述第二内腔将油和冷媒气体分离,所述油分离器的顶部设有第一进口和出气口,所述第一进口用于连通压缩机,所述出气口连通所述第二内腔与所述第一内腔;换热器,设于所述第一内腔内,用于对所述第一内腔内的冷媒气体进行换热。

3、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冷凝器,所述油分离器包括筒体和旋风分离结构,所述筒体内形成所述第二内腔,所述旋风分离结构设于所述第二内腔内,且所述旋风分离结构能够在所述第二内腔内产生旋涡气流,并利用离心力将油和冷媒气体分离。

4、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冷凝器,所述旋风分离结构包括螺旋板,所述螺旋板设于所述第二内腔的顶部,并绕所述第二内腔的中心轴线螺旋盘绕,所述螺旋板在所述第二内腔内形成螺旋流道,所述螺旋流道的顶端与所述第一进口连通。

5、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冷凝器,所述旋风分离结构还包括出气组件,所述出气组件设于所述第二内腔顶部并沿所述第二内腔的高度方向延伸,所述螺旋板螺旋盘绕在所述出气组件的外表面并沿所述出气组件的延伸方向从一端延伸至另一端,所述出气组件内设有出气通道,所述出气通道的顶端与所述出气口连通,所述出气通道的底端设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连通所述第二内腔与所述出气通道。

6、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冷凝器,所述出气组件的底端设有挡油件,所述挡油件用于阻挡油滴。

7、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冷凝器,所述油分离器还包括集油件,所述集油件的顶端与所述筒体的底部连接,所述集油件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出口,所述第一出口用于与集油装置连通,且所述集油件呈横截面积由顶端至底端逐渐缩小的锥形结构。

8、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冷凝器,所述油分离器与所述壳体同轴设置,所述油分离器设有多个出气口,多个所述出气口围绕所述第一内腔的中心轴线均匀分布。

9、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冷凝器,所述油分离器还包括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与所述壳体同轴设置,所述连接管与所述出气口连通,所述连接管的外侧壁上沿周向均匀设有多个分气孔,多个所述分气孔均与所述第一内腔连通。

10、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冷凝器,换热器包括换热管,所述换热管螺旋缠绕于所述油分离器外表面并沿所述油分离器的高度方向从一端延伸至另一端。

11、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空调设备,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冷凝器,还包括压缩机和蒸发器,所述压缩机的出口与所述第一进口连通,所述冷煤出口与所述蒸发器的进口连通,所述蒸发器的出口与所述压缩机的进口连通。

1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冷凝器及空调设备,通过将油分离器设于第一内腔中,节约空间,使整个结构紧凑;通过在油分离器上设置第一进口和出气口,第一进口用于连通压缩机,出气口连通第二内腔和第一内腔,以使油气混合物经第一进口进入到第二内腔中,并通过第二内腔将油和冷媒气体分离,分离后的冷媒气体经出气口进入第一内腔中通过换热器进行换热,分离后的油留在第二内腔中,避免油进入到第一内腔影响换热器的换热效率,换热后的冷媒经冷媒出口流向蒸发器,进行下一次循环;该冷凝器能够有效将油和冷媒气体分离,且分离出的冷媒气体从第一内腔的顶部从上至下进入第一内腔进行换热,分布均匀,换热效率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冷凝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分离器包括筒体和旋风分离结构,所述筒体内形成所述第二内腔,所述旋风分离结构设于所述第二内腔内,且所述旋风分离结构能够在所述第二内腔内产生旋涡气流,并利用离心力将油和冷媒气体分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风分离结构包括螺旋板,所述螺旋板设于所述第二内腔的顶部,并绕所述第二内腔的中心轴线螺旋盘绕,所述螺旋板在所述第二内腔内形成螺旋流道,所述螺旋流道的顶端与所述第一进口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风分离结构还包括出气组件,所述出气组件设于所述第二内腔顶部并沿所述第二内腔的高度方向延伸,所述螺旋板螺旋盘绕在所述出气组件的外表面并沿所述出气组件的延伸方向从一端延伸至另一端,所述出气组件内设有出气通道,所述出气通道的顶端与所述出气口连通,所述出气通道的底端设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连通所述第二内腔与所述出气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组件的底端设有挡油件,所述挡油件用于阻挡油滴。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分离器还包括集油件,所述集油件的顶端与所述筒体的底部连接,所述集油件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出口,所述第一出口用于与集油装置连通,且所述集油件呈横截面积由顶端至底端逐渐缩小的锥形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分离器与所述壳体同轴设置,所述油分离器设有多个出气口,多个所述出气口围绕所述第一内腔的中心轴线均匀分布。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分离器还包括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与所述壳体同轴设置,所述连接管与所述出气口连通,所述连接管的外侧壁上沿周向均匀设有多个分气孔,多个所述分气孔均与所述第一内腔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换热器包括换热管,所述换热管螺旋缠绕于所述油分离器外表面并沿所述油分离器的高度方向从一端延伸至另一端。

10.一种空调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冷凝器,还包括压缩机和蒸发器,所述压缩机的出口与所述第一进口连通,所述冷煤出口与所述蒸发器的进口连通,所述蒸发器的出口与所述压缩机的进口连通。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凝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分离器包括筒体和旋风分离结构,所述筒体内形成所述第二内腔,所述旋风分离结构设于所述第二内腔内,且所述旋风分离结构能够在所述第二内腔内产生旋涡气流,并利用离心力将油和冷媒气体分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风分离结构包括螺旋板,所述螺旋板设于所述第二内腔的顶部,并绕所述第二内腔的中心轴线螺旋盘绕,所述螺旋板在所述第二内腔内形成螺旋流道,所述螺旋流道的顶端与所述第一进口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风分离结构还包括出气组件,所述出气组件设于所述第二内腔顶部并沿所述第二内腔的高度方向延伸,所述螺旋板螺旋盘绕在所述出气组件的外表面并沿所述出气组件的延伸方向从一端延伸至另一端,所述出气组件内设有出气通道,所述出气通道的顶端与所述出气口连通,所述出气通道的底端设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连通所述第二内腔与所述出气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组件的底端设有挡油件,所述挡油件用于阻挡油滴。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艳张捷于红霞郑修新韩振宇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