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插入式连接器组件制造技术_技高网

插入式连接器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261817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2 22:51
一种插入式连接器组件包括具有至少一个第一接触面(K1)的第一插入式连接器元件(1)、具有至少一个第二接触面(K2)的第二插入式连接器元件(2)、以及用于在第一插入式连接器元件(1)和第二插入式连接器元件(2)之间建立电接触的接触元件(3),其中,所述第一插入式连接器元件(1)和所述第二插入式连接器元件(2)能够沿插入轴线(S)的方向从未插入状态到插入状态彼此连接,其中,所述接触元件(3)具有围绕所述中心轴线(M)延伸的具有接触条侧接触面(K3A)的至少一个接触条(4),并且具有沿所述中心轴线(M)的方向远离所述接触条(4)延伸的具有接触凸耳侧接触面(K3b)的多个接触凸耳(5),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接触条(4)能够通过所述接触条侧接触面(K3a)与所述第一接触面(K1)接触,并且所述接触凸耳(5)能够通过所述接触凸耳侧接触面(K3b)与所述第二接触面(K2)接触,并且其中,所述接触条侧接触面(K3a)和所述第一接触面(K1)被设计为使得,在未插入状态下,横向于中心轴线在横截面中所见,接触条侧接触面(K3a)和第一接触面(K1)在区域(6)上以角(#)彼此角度倾斜地延伸,并且使得在插入状态下,接触条侧接触面(K3a)和第一接触面(K1)能够在所述区域(6)中彼此面接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入式连接器组件


技术介绍

1、插座元件和插头元件之间的插入式连接已经从现有技术中已知。为了在插座元件和插头元件之间建立电接触,通常使用弹簧承载的接触元件,其安装在插头元件的外部或插座元件的内部。

2、文献kr 2009 0005334公开了所述插入式连接器中的一种。根据kr 20090005334,接触元件由插头元件上的凹槽中的凸耳保持。对于接触元件与插座元件或插头元件之间的电接触,接触元件与插座元件或插头元件之间的机械接触是重要的。kr 20090005334的缺点在于在接触元件和凹槽之间没有确定的接触点。这导致了在建立电接触方面的缺点。例如,接触元件可能变得非常热。


技术实现思路

1、从该现有技术开始,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插入式连接器组件,其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点。特别地,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目的是提供一种插入式连接器组件,其允许改善第一插入式连接器元件和第二插入式连接器元件之间的电接触。

2、该目的通过权利要求1的主题来实现。因此,插入式连接器组件包括具有至少一个第一接触面的第一插入式连接器元件、具有至少一个第二接触面的第二插入式连接器元件以及用于在第一插入式连接器元件和第二插入式连接器元件之间建立电接触的接触元件。第一插入式连接器元件和第二插入式连接器元件沿插入轴线的方向从未插入状态到插入状态彼此可连接。在插入状态下,接触元件位于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之间,并且在所述两个插入式连接器元件之间建立电接触。接触元件具有围绕中心轴线延伸并具有接触条侧接触面的至少一个接触条,以及朝着中心轴线的方向远离接触条延伸并具有接触凸耳侧接触面的多个接触凸耳。所述至少一个接触条与接触第一接触面的接触条侧接触面可接触,并且所述接触凸耳与接触第二接触面的接触凸耳侧接触面可接触。接触条侧接触面和第一接触面被设计为使得在未插入状态下,接触条侧接触面和第一接触面在穿过中心轴线看的横截面中的区域上相对于彼此以角α成角度倾斜地延伸,并且在插入状态下,接触条侧接触面和第一接触面能够在所述区域中彼此平面接触,或者在插入状态下,接触条侧接触面和第一接触面能够在所述区域的至少一个子区域中彼此平面接触。

3、在插入过程中,接触凸耳发生弹性变形。这意味着接触凸耳相对于中心轴线径向移动,并且在此过程中弹性变形。由于接触凸耳远离接触条,所以在接触凸耳的弹性变形期间,接触条也发生弹性变形。弹性变形使接触条侧接触面朝向第一接触面移动,并使其与第一接触面形成所述平面接触。

4、表述“平面接触”被理解为接触条侧接触面和第一接触面彼此平面接触。在平面接触的情况下,所述两个接触面之间的角度倾斜不再存在,而是所述两个接触面彼此平行延伸,其中,所述两个接触面彼此平面接触。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增加电接触所必需的接触面积。

5、在插入状态下,所述至少一个接触条和所述接触面比在未插入状态下接触的面积更大。

6、平面接触具有特别的优点,即能够在接触元件和第一插头部件之间创建改进的接触电阻。因此,在高电流下能够将热量产生最小化。

7、平面支承接触的另一优点在于,第一插头部件和接触元件之间的电接触能够以过程可靠的方式建立。

8、优选地,从沿中心轴线的方向看,第一接触面具有的长度基本上至少等于从沿中心轴线方向看的接触条的长度。

9、在第一实施例中,所述接触面在其中在未插入状态下相对于彼此成角度倾斜地延伸的所述区域形成第一区域,在所述区域中,,其中,所述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邻接,在所述第二区域中,所述接触条侧接触面和所述第一接触面在未插入状态下彼此平面接触。

10、围绕中心轴线的边缘形成在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之间,其中,从沿中心轴线的方向看,接触条侧接触面在边缘上延伸。由于在未插入状态下通过平面接触的支承,获得了在接触元件和第一插入式连接器元件之间的特定支承的优点。

11、优选地,在插入状态下,第二区域中的接触条侧接触面从第一接触面凸起。

12、第二区域的优点在于,容纳凹部更容易制造。

13、优选地,从沿中心轴线的方向看,第一区域的长度是第二区域的长度的很多倍。与第一区域相比,第二区域可以非常短。其优点在于,接触条侧接触面和第一接触面之间的接触的面积在插入状态下是在未插入状态下的很多倍。

14、在第二实施例中,当沿中心轴线的方向看时,所述接触面在其中在未插入状态下相对于彼此成角度倾斜的所述区域在接触条的整个长度上或在接触条的长度的部分上延伸。

15、优选地,第一插入式连接器元件具有用于容纳接触元件的容纳凹部,其中,容纳凹部由两个间隔开的止挡面界定。所述接触面在其中在未插入状态下相对于彼此成角度倾斜地延伸的所述区域位于止挡面的区域中(即在空间上接近)。

16、特别优选地,在上述第一实施例中,第二区域直接紧邻止挡面,并且第一区域直接紧邻第二区域。

17、特别优选地,在上述第二实施例中,第一接触面直接紧邻止挡面。

18、优选地,容纳凹部在接触凸耳所处的区域中的直径小于在接触条所处的区域中的直径。较小直径的尺寸基本上由上述角产生。

19、在第一变型中,在所述接触面在其中在未插入状态下相对于彼此成角度倾斜地延伸的所述区域中,接触条侧接触面在未插入状态下是圆柱形的,并且用于提供角级数的第一接触面具有锥形区域。

20、在第二变型中,在所述接触面在其中在未插入状态下相对于彼此成角度倾斜地延伸的所述区域中,第一接触面是圆柱形的,并且接触条侧接触面在未插入状态下具有用于提供角级数的锥形区域。

21、优选地,从穿过中心轴线的横截面来看,在未插入状态下,所述角α为0.5°至5°,特别为0.9°至3°。

22、优选地,接触元件具有正好两个间隔开的接触条,其中,接触凸耳从一个接触条延伸到另一个接触条。这意味着还存在两个接触条侧接触面和两个第一接触面。关于容纳凹部,这还意味着每个止挡面由第一接触面或第一区域邻接。

23、优选地,当在横向于中心轴线的横截面中看时,接触凸耳相对于接触条径向向外或径向向内延伸。如果第一插入式连接器元件是插销,则接触凸耳径向向外延伸。如果第一插入式连接器元件是插座,则接触凸耳径向向内延伸。

24、优选地,第二接触面是圆柱形的,特别是具有恒定的直径。

25、优选地,第一插入式连接器元件是插销,第二插入式连接器元件是插座。接触元件抵靠在插销上,并且在相对于中心轴线的径向方向上看时,接触凸耳从插销向外延伸。容纳凹部从插销的外部径向向内延伸。

26、替代地,第一插入式连接器元件是插座,第二插入式连接器元件是插销。接触元件位于插座中,并且在相对于中心轴线的径向方向上看时,接触凸耳从插座的侧面向内延伸。容纳凹部在此从插座的外部径向向外延伸。

27、接触元件由导电材料形成。优选地,接触元件由弹性铜合金形成,例如铜-铍、铜-镍-硅。优选地,插入式连接器元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插入式连接器组件,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入式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面(K1、K3a)在其中在未插入状态下相对于彼此成角度倾斜地延伸的所述区域(6)形成第一区域,其中,所述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7)邻接,在所述第二区域(7)中,所述接触条侧接触面(K3a)和所述第一接触面(K1)在未插入状态下彼此平面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入式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插入状态下,所述第二区域(7)中的所述接触条侧接触面(K3a)从所述第一接触面(K1)凸起;和/或,沿着中心轴线(M)的方向看,所述第一区域(6)的长度(L6)是所述第二区域(7)的长度(L7)的许多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入式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当沿着中心轴线(M)的方向观察时,所述接触面在其中在未插入状态下相对于彼此成角度倾斜地延伸的所述区域(6)在所述接触条(4)的整个长度上或在所述接触条的长度的部分上延伸。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插入式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入式连接器元件(1)具有用于容纳所述接触元件(3)的容纳凹部(8),其中,所述容纳凹部(8)由彼此间隔开的两个止挡面(9)界定,并且其中,所述接触面(K1、K3a)在其中在未插入状态下相对于彼此成角度倾斜地延伸的所述区域(6)位于所述止挡面(9)的区域中。

6.根据权利要求2至3之一和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插入式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区域(7)直接紧邻所述止挡面(9),并且,所述第一区域(6)直接紧邻所述第二区域(7)。

7.根据权利要求4和5所述的插入式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面(K1)直接紧邻所述止挡面(9)。

8.根据权利要求5至7之一所述的插入式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凹部(8)在所述接触凸耳(5)所在的区域中的直径小于在所述接触条(4)所在的区域中的直径。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至8之一所述的插入式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触面在其中在未插入状态下相对于彼此成角度倾斜地延伸的所述区域(6)中,所述接触条侧接触面(K3a)在未插入状态下是圆柱形的,并且所述第一接触面(K1)具有用于提供角级数的锥形区域(10)。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至8之一所述的插入式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触面在其中在未插入状态下相对于彼此成角度倾斜地延伸的所述区域(6)中,所述第一接触面(K1)是圆柱形的,并且所述接触条侧接触面(K3a)在未插入状态下具有用于提供角级数的锥形区域。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插入式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从穿过中心轴线的横截面来看,所述角(α)在未插入状态下为0.5°至5°,特别为0.9°至3°。

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插入式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元件(3)具有正好两个间隔开的接触条(4),其中,所述接触凸耳(5)从一个接触条(4)延伸到另一个接触条(4)。

1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插入式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当在横向于中心轴线(M)的横截面中看时,所述接触凸耳(5)相对于所述接触条(4)径向向外或径向向内延伸。

1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插入式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触面(K2)是圆柱形的,特别是具有恒定的直径。

1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插入式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入式连接器元件(1)是插销,并且所述第二插入式连接器元件(2)是插座;或者所述第一插入式连接器元件(1)是插座,并且所述第二插入式连接器元件(2)是插销。

...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1.一种插入式连接器组件,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入式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面(k1、k3a)在其中在未插入状态下相对于彼此成角度倾斜地延伸的所述区域(6)形成第一区域,其中,所述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7)邻接,在所述第二区域(7)中,所述接触条侧接触面(k3a)和所述第一接触面(k1)在未插入状态下彼此平面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入式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插入状态下,所述第二区域(7)中的所述接触条侧接触面(k3a)从所述第一接触面(k1)凸起;和/或,沿着中心轴线(m)的方向看,所述第一区域(6)的长度(l6)是所述第二区域(7)的长度(l7)的许多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入式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当沿着中心轴线(m)的方向观察时,所述接触面在其中在未插入状态下相对于彼此成角度倾斜地延伸的所述区域(6)在所述接触条(4)的整个长度上或在所述接触条的长度的部分上延伸。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插入式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入式连接器元件(1)具有用于容纳所述接触元件(3)的容纳凹部(8),其中,所述容纳凹部(8)由彼此间隔开的两个止挡面(9)界定,并且其中,所述接触面(k1、k3a)在其中在未插入状态下相对于彼此成角度倾斜地延伸的所述区域(6)位于所述止挡面(9)的区域中。

6.根据权利要求2至3之一和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插入式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区域(7)直接紧邻所述止挡面(9),并且,所述第一区域(6)直接紧邻所述第二区域(7)。

7.根据权利要求4和5所述的插入式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面(k1)直接紧邻所述止挡面(9)。

8.根据权利要求5至7之一所述的插入式连接器组件,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迪米特里·诺伊曼托马斯·克鲁迪格飞利浦·亚历山大·斯特雷勒
申请(专利权)人:史陶比尔电子连接器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