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活性炭防堵下料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261498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2 22:51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活性炭防堵下料结构,涉及环境保护技术领域,主要目的在于解决活性炭仓下料锥斗粉料堵塞的问题。主要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下料锥斗,其底部设置有下料口,所述下料锥斗的锥斗角度≥60°;粉料流化装置,其设置在所述下料锥斗的侧部并围绕所述下料锥斗的侧部一圈布置;捅灰孔,其设置在所述下料锥斗的下端并位于所述下料口的上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环境保护,特别是涉及一种活性炭防堵下料结构


技术介绍

1、纵观现行普遍的料仓下料锥斗,一般设计成正方形或圆形为宜。正方形易于机械制作,圆形则有利于粉料自然下料。灰斗外壁有环向加强筋用槽钢或角钢制作。传统料仓下料锥斗为了使粉料不堵塞,在机械设计上有如下要求:灰斗的两片相对的侧壁之间夹角最小60°,倾斜角需要设计大;对于正方形锥斗,两片相邻的灰斗侧壁的交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称为凹槽角)最小55°,夹角需要设计大;灰斗下端排料口的尺寸,方形排料口至少应该为300mm×300mm,圆形排料口至少应该为直径350mm,下端口需要设计大。然而即使在机械设计上已经要求了这么高的倾斜度以及圆滑度,但是对于很多粉料,依然存在堵塞的情况,特别是对于石灰粉、活性炭这类会吸潮结块造成下料堵塞的粉料。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活性炭防堵下料结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活性炭仓下料锥斗粉料堵塞的问题。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活性炭防堵下料结构。其包括:

4、下料锥斗,其底部设置有下料口,所述下料锥斗的锥斗角度≥60°;

5、粉料流化装置,其设置在所述下料锥斗的侧部并围绕所述下料锥斗的侧部一圈布置;

6、捅灰孔,其设置在所述下料锥斗的下端并位于所述下料口的上端。

7、如前所述的,所述下料锥斗设置为方锥结构或圆锥结构。

8、如前所述的,所述下料口设置为竖直的方形口或圆形口。

9、如前所述的,所述下料口的水平度为0度。

10、如前所述的,所述粉料流化装置包括围绕所述下料锥斗的侧部一圈布置的钢制充气箱和设置在所述钢制充气箱内的碳化硅流化层。

11、如前所述的,所述捅灰孔的口径为dn80。

12、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一种活性炭防堵下料结构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13、本技术的一种活性炭防堵下料结构整体设计新颖,实用性强,易于推广使用,通过设置下料锥斗,锥斗倾斜角度至少为60°,提高活性炭粉料的自然下料率;并通过在下料锥斗侧面设置一圈粉料流化装置,下料时可促使活性炭粉料保持可流动的状态;以及通过在下料锥斗的下部设置口径至少为dn80的捅灰孔,可接压缩空气进行气力吹灰,也可手动人工捅灰,可谓一举多用。

14、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活性炭防堵下料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炭防堵下料结构,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炭防堵下料结构,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活性炭防堵下料结构,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炭防堵下料结构,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炭防堵下料结构,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活性炭防堵下料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炭防堵下料结构,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炭防堵下料结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宝成毛耀伟梁太阳陆方荣马先松叶开红方志孝毛彩侠徐世为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吴中综合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