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水下疏浚施工工艺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水下疏浚施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260780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2 22: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水下清淤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下疏浚施工工艺,包括,基于施工图纸获取待施工区域的勘测数据;基于挖斗宽度将待施工区域划分为若干条带状区域,针对单条待施工区域,基于淤泥硬度均值判定选用施工方式,基于单条所述待施工区域的平整度判定该施工方式是否符合预设标准,并在不符合预设标准时对应下一区域的施工参数;基于施工后相邻两单条待施工区域淤泥面之间的垄高判定所述疏浚施工不符合预设标准时,调节所述条带状施工区域的划分宽度,在提高疏浚施工效率的基础上提高了施工面的平整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下清淤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下疏浚施工工艺


技术介绍

1、疏浚为疏通、扩宽或挖深河湖等水域,用人力或机械进行水下土石方开挖工程。疏浚工程的主要目的是开挖港池、进港航道等、吹填造陆以兴建码头、港区和临港工业区、沿海城市用地和娱乐休闲用地、岸滩养护、水利防洪和库区清淤、江河湖海等水环境的改善和生态恢复以及各类水下管线沟的施工和填埋等。

2、中国专利公开号:cn202011255812.2,公开了一种水下疏浚施工工艺,涉及水利工程领域,其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设导标;步骤二:船舶定位;步骤三:临时支架的设置;步骤四:淤泥运输装置的设置;步骤五:疏浚;步骤六:淤泥的清理;步骤七:测量验收。可以看出,所述设置了测量验收步骤,但是没有在疏浚过程中相应的检测和调整施工的工艺参数,导致施工不合格时还需要返工,从而延误工程交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水下疏浚施工工艺,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在水下疏浚施工过程中缺少必要的检测和调节,从而影响施工质量和速度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水下疏浚施工工艺,包括:

3、基于施工图纸勘测待施工区域的施工数据,所述施工数据包括淤泥厚度数据和淤泥硬度数据;

4、基于挖斗宽度将待施工区域划分为若干条带状区域,针对单条待施工区域,基于淤泥硬度均值与预设淤泥硬度均值的比对判定施工方式;

5、基于单条所述待施工区域的平整度判定施工不符合预设标准时,

6、若施工方式为分层连续挖掘,则基于连续挖掘的单次挖掘行程长度与挖斗开口距离的比值二次判定该施工方式是否符合预设标准,或,将单层挖掘的深度降低至对应值,以及,

7、若施工方式为间隔挖掘,则降低间隔挖掘的挖掘行程长度,或,增大单次挖掘的深度;

8、基于施工后相邻两单条待施工区域淤泥面之间的垄高判定疏浚施工不符合预设标准时,调节条带状所述施工区域的划分宽度。

9、进一步地,施工确定单元基于所述淤泥硬度均值与所述预设淤泥硬度均值的比对判定施工方式,其中,

10、若淤泥硬度均值大于等于预设淤泥硬度均值,则判定使用分层连续挖掘施工,

11、若淤泥硬度均值小于预设淤泥硬度均值,则判定使用间隔挖掘施工;

12、所述淤泥硬度均值为所述淤泥硬度数据的平均值。

13、进一步地,所述施工确定单元基于单条所述待施工区域的平整度判定分层连续挖掘施工是否符合预设标准,并在判定不符合预设标准时,

14、基于连续挖掘的单次挖掘行程长度与挖斗开口距离的比值二次判定所述分层连续挖掘施工是否符合预设标准,

15、或,

16、将单层挖掘的深度降低至对应值;

17、所述平整度为单条待施工区域施工后淤泥面最高点和最低点的差值。

18、进一步地,所述施工确定单元设置有针对所述单层挖掘深度的若干调节方式,且每种调节方式对于深度的调节幅度均不相同。

19、进一步地,所述施工确定单元设置有针对所述单层挖掘深度的若干修正方式,且每种修正方式对于深度的修正幅度均不相同。

20、进一步地,所述施工确定单元基于连续挖掘的挖掘行程长度与挖斗开口距离的比值二次判定所述分层连续挖掘施工是否符合预设标准的过程包括,

21、将连续挖掘的挖掘行程与挖斗开口距离的比值与预设比阈值进行对比,

22、若连续挖掘的挖掘行程与挖斗开口距离的比值大于等于预设比阈值,则将连续挖掘的挖掘行程长度降低至对应值。

23、进一步地,所述施工确定单元设置有针对所述挖掘行程长度调节的若干调节方式,且每种调节方式对于挖掘行程长度的调节幅度均不相同。

24、进一步地,所述施工确定单元基于单条所述待施工区域的平整度判定间隔挖掘施工是否符合预设标准,并在不符合预设标准时,降低间隔挖掘的挖掘行程长度,或,增大单次挖掘的深度。

25、进一步地,所述施工确定单元基于所述垄高判定所述疏浚施工是否符合预设标准的过程包括,

26、将所述垄高与预设垄高阈值进行比对,

27、若所述垄高大于等于预设垄高阈值,则基于垄高与预设垄高阈值的差值将所述条带状施工区域的划分宽度降低至对应值。

28、进一步地,所述施工确定单元设置有针对所述划分宽度调节的若干调节方式,且每种调节方式对于划分宽度的调节幅度不相同。

2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将待施工区域划分为若干条带状区域,针对单条待施工区域,从淤泥硬度均值出发,确定了对应的施工工艺,在完成单条待施工区域的施工后,根据平整度对施工方式是否符合预设标准进行判定,并在不符合预设标准时调整下一阶段的施工的对应的工艺参数,从而在提高疏浚施工效率的基础上提高了施工面的平整度。

30、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的工艺基于淤泥硬度均值与所述预设淤泥硬度均值的比对判定对应的施工方式,在淤泥硬度较高时采用分层连续挖掘的施工方式,在淤泥硬度较低时采用间隔挖掘的施工方式,从而针对不同的水下淤泥的状况对应的选择施工方式,保证了施工的效率。

31、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的工艺基于单条所述待施工区域的平整度判定分层连续挖掘施工是否符合预设标准,在不符合预设标准时进行二次判定或将单层挖掘的深度降低至对应值,保证了施工淤泥面的平整度。

32、进一步地,在需要将单层挖掘的深度降低至对应值时,本专利技术设置了针对所述单层挖掘深度的若干调节方式,从而提高了调节的精度,保证了施工的淤泥面的平整度。

33、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还设置了针对单层挖掘的深度调整的若干修正方式,从而实现了单层挖掘深度的精准调节。

34、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基于连续挖掘的挖掘行程长度与挖斗开口距离的比值对分层连续挖掘的施工是否符合预设标准进行二次判定,从而保证了施工是否达标的精准判定。

35、进一步地,在需要将连续挖掘的挖掘行程长度降低至对应值时,本专利技术设置了若干种对应的调节方式,从而保证了施工工艺的精准调节。

36、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基于单条所述待施工区域的平整度判定间隔挖掘施工是否符合预设标准,并在不符合预设标准时,降低间隔挖掘的挖掘行程长度,或,增大单次挖掘的深度,从而保证了间隔挖掘施工工艺达标。

37、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还根据施工后相邻两单条待施工区域淤泥面之间的垄高判定所述疏浚施工不符合预设标准时,调节所述条带状施工区域的划分宽度,从而保证了整个待施工区域的施工质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下疏浚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疏浚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施工确定单元基于所述淤泥硬度均值与所述预设淤泥硬度均值的比对判定施工方式,其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下疏浚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确定单元基于单条所述待施工区域的平整度判定分层连续挖掘施工是否符合预设标准,并在判定不符合预设标准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下疏浚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确定单元设置有针对所述单层挖掘深度的若干调节方式,且每种调节方式对于深度的调节幅度均不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下疏浚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确定单元设置有针对所述单层挖掘深度的若干修正方式,且每种修正方式对于深度的修正幅度均不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下疏浚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确定单元基于连续挖掘的挖掘行程长度与挖斗开口距离的比值二次判定所述分层连续挖掘施工是否符合预设标准的过程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下疏浚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确定单元设置有针对所述挖掘行程长度调节的若干调节方式,且每种调节方式对于挖掘行程长度的调节幅度均不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下疏浚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确定单元基于单条所述待施工区域的平整度判定间隔挖掘施工是否符合预设标准,并在不符合预设标准时,降低间隔挖掘的挖掘行程长度,或,增大单次挖掘的深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水下疏浚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确定单元基于所述垄高判定所述疏浚施工是否符合预设标准的过程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水下疏浚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确定单元设置有针对所述划分宽度调节的若干调节方式,且每种调节方式对于划分宽度的调节幅度不相同。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下疏浚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疏浚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施工确定单元基于所述淤泥硬度均值与所述预设淤泥硬度均值的比对判定施工方式,其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下疏浚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确定单元基于单条所述待施工区域的平整度判定分层连续挖掘施工是否符合预设标准,并在判定不符合预设标准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下疏浚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确定单元设置有针对所述单层挖掘深度的若干调节方式,且每种调节方式对于深度的调节幅度均不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下疏浚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确定单元设置有针对所述单层挖掘深度的若干修正方式,且每种修正方式对于深度的修正幅度均不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下疏浚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确定单元基于连续挖掘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贵彩刘秀举胡洪金周炎陈维达尹磊张文婕焦阳陈庭友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筑港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